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宗教改革对德意志近代早期国家构建的影响(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钱金飞 参加讨论

第三,宗教改革运动大大扩宽了邦国的国家职能的范围,原先属于教会所管辖的事务(如教育、学校、婚姻、家庭生活、福利和穷人救济、婴儿看护和孩子生产)也被移交给相应的国家部门来管理,国家承担起向邦国内所有学校提供物质支持和管理的责任。通过宗教改革,国家成为高等教育的监护者,大大扩充了国家活动的范围。(60)例如,萨克森的莫里茨公爵(Duke Moritz of Saxony)用修道院的财产来创办大学,不仅为国家培养各种法律和管理方面的人才,而且还为国家培育出许多教士。
    第四,宗教改革还促进了邦国对于教会管理的制度化创新。在新教宗教改革和天主教宗教改革后,很容易在新教国家和天主教教会国家中发现这样的事实,即国家教会事务的管理由一套制度和机构来进行。在大部分新教国家中都设有宗教会议,负责监督和指导各省的主教和乡村牧师。通过招募、任命、指定等方式,他们被整合进国家的官僚管理体系之中,提供宗教服务。(62)在天主教国家中,管理宗教事务的人员和机构组成较为复杂。以巴伐利亚为例,国家设有“教会事务委员会”(Geistlicher Rat)作为邦国政府的宗教事务部,其成员一半是国家公务人员,一半是由诸侯任命的教士。直到18世纪末,该委员会都是制定巴伐利亚教会政策的最为关键的机构。
    第五,宗教改革运动对邦国国家构建的促进还表现在它削弱了诸侯领地国家中贵族的力量,增强了邦君的地位,有利于绝对君主制式邦国的建立。这是因为在宗教改革前,教会和修道院领地掌握在贵族家族手中,教会和修道院领地的国家化和世俗化削弱了贵族家族的力量;教会职位的官僚化和任期化削弱了高级教士作为一个等级在邦国等级会议中对诸侯邦君的抵制。(64)虽然“教派化所引起的宗教狂热和王朝敌对最终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场战争也扫除了绝大多数的、抵制领地国家兴起的障碍。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之前和之后的岁月里,中小贵族、市政长官、私人臣民和城市市民,都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把各种问题交给邦君来处理的意愿”(65)。此外,“通过宗教改革,德意志诸侯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在神圣罗马帝国中的自治地位,摆脱皇帝或邻近诸侯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在邦国内的地位。通过保护不同的教派,邦君成为‘邦国教会的第一人’和‘邦国教会的保护者’,邦君个人的宗教选择和决定对本邦居民的宗教信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大大加强了邦君个人及其家族的地位。邦君把邦国教会变成有助于自己确立在邦国内享有最高主权的方式。邦国最高主权意味着他能够驯服邦国各等级(贵族和领地城市),把他们整合到国家之中,从而使自己的统治具有绝对主义的色彩”(66)。
    在帝国层面的国家构建上,虽然宗教改革使德意志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使德意志帝国的构建获得民族发展的空间,但并没有造成德意志帝国制度构建方面的停滞。但是,宗教改革却引起了德意志民族的分裂和政治力量的重组,使得德意志帝国构建的环境大大复杂化。宗教改革所引起的教派分裂还是德意志市民与王权结盟的失败和施瓦本同盟解散的一个主要原因,宗教改革所引发的德意志文化上的分裂也加大了19世纪后德意志统一国家和社会构建的难度。因此,宗教改革对德意志帝国层面上的国家构建基本上起到的是一种负面作用;而在邦国构建的层面上,宗教改革却有力地促进了德意志诸侯邦国的国家构建。
    注释:
    ①托马斯·A.小布雷迪:《德国宗教改革时期的政治:斯特拉斯堡的雅各布·施图姆(1489-1553)》(Thomas A.Brady Jr.The Politics of the Reformation in Germany,Jacob Sturm(1489-1533) of Strassbourg),新泽西1997年版,第1页。
    ②布伦特·O.彼得森:《全世界无产者一定要团结起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近年来有关路德的研究》(Brent O.Peterson,"'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for God's Sake!' Recent Luther Scholarship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詹姆斯·D.特雷西主编:《路德与德意志的近代国家》(James D.Tracy,ed.,Luther and the Modern State in Germany),密苏里1986年版,第83-85页。
    ③J.W.汤普逊著,谢德风译:《历史著作史》第2分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58页。
    ④J.W.汤普逊著,谢德风译:《历史著作史》第3分册,第131页。
    ⑤刘新利:《德意志历史上的民族与宗教》,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04-344页。
    ⑥转引自托马斯·A.小布雷迪《德国宗教改革时期的政治:斯特拉斯堡的雅各布·施图姆(1489-1553)》,第3-5页。
    ⑦本杰明·E.里宾科特:《从路德到希特勒:法西斯纳粹政治哲学史》(Benjamin E.Lippincott,"From Luther to Hitler:The History of Fascist-Nazi Political Philosophy"),《美国历史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第49卷,1944年,第47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