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利奥波德·冯·兰克:《德国宗教改革史》,第295-299页。 (46)关于德国农民战争,国内外史学界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德国历史学家彼得·布瑞克将德国农民战争解释为一场普通人的大革命。参阅彼得·布瑞克著,陈海珠、钱金飞等译《1525年革命:对德国农民战争的新透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7)关于近代早期德意志帝国构建的最终结果,即德意志帝国的国家机构、权限划分,可参阅彼得·克劳斯·哈特曼著,刘新利等译《1648-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帝国法、宗教和文化》,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5-39页。 (48)关于这一结盟,可参阅钱金飞《宗教改革前期南德帝国城市与王权的结盟》,《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356-364页。 (49)马克斯·布劳巴赫:《德意志史》第2卷上,第451-452页。 (50)最先提出“教派化”这一概念的是德国历史学家海因茨·希林和沃尔夫冈·莱因哈特(Wolfgang Reinhard)。这一概念被用来描述如下事实,即统一的基督教被分裂成至少三个教派--路德教、加尔文教和特兰托会议后的罗马天主教。每个教派都发展出了非常完备的组织,倾向于控制个人、国家和社会的世界观,以便各邦国和社会能够更加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参阅乔尔·F.哈灵顿、赫尔穆特·瓦尔泽·史密斯《1555年到1870年德意志的教派化、共同体和国家构建》,第82页。 (51)乔尔·F.哈灵顿、赫尔穆特·瓦尔泽·史密斯:《1555年到1870年德意志的教派化、共同体和国家构建》,第85页。 (52)托马斯·A.小布雷迪:《1400年至1650年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第410-411页;乔尔·F哈灵顿、赫尔穆特‘瓦尔泽·史密斯:《1555年到1870年德意志的教派化、共同体和国家构建》,第92-94页。 (53)海因茨·希林:《宗教改革和德意志近代早期国家的兴起》(Heinz Schilling,"The Reform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Early Modern State"),詹姆斯·D.特雷西主编:《路德与德意志近代国家》,第24-25页。 (54)卡尔海困茨·布拉施克:《宗教改革和领地国家的兴起》,第62页。 (55)具体的兼并过程,参阅卡尔海因茨·布拉施克的《宗教改革和领地国家的兴起》,第63页。 (56)卡尔海因茨·布拉施克:《宗教改革和领地国家的兴起》,第64页。 (57)海因茨·希林:《宗教改革和德意志近代早期国家的兴起》,第24页。 (58)海因茨·希林:《宗教改革和德意志近代早期国家的兴起》,第23页。 (59)在十六七世纪,一些原来信奉路德教的邦国宣布改信加尔文教,它们把信奉路德教称为“第一次宗教改革”,信奉加尔文教称为“第二次宗教改革”。 (60)海因茨·希林:《宗教改革和德意志近代早期国家的兴起》,第26页;卡尔海因茨·布拉施克:《宗教改革和领地国家的兴起》,第64-65页。 (61)卡尔海因茨·布拉施克:《宗教改革和领地国家的兴起》,第65页。 (62)海因茨·希林:《宗教改革和德意志近代早期国家的兴起》,第25-27页。 (63)海因茨·希林:《宗教改革和德意志近代早期国家的兴起》,第26页。 (64)卡尔海因茨·布拉施克:《宗教改革和领地国家的兴起》,第65页。 (65)乔尔·F.哈灵顿、尔穆特·瓦尔泽·史密斯:《1555年到1870年德意志的教派化、共同体和国家构建》,第82页。 (66)海因茨·希林:《宗教改革和德意志近代早期国家的兴起》,第2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