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阿尔托格的理解,这是现代性时间的特征,跟它相适应的是进步主义、未来主义和种种憧憬着远大前程的革命意识形态。然而,到20世纪末,经验领域与期待视阈之间的距离被拉大了极点,指向未来的现代时间走到了尽头,历史学中盛行的是当下主义(présentisme)的时间,在法国,《记忆的场所》就是这一历史时间模式转折的征兆。(48)什么是当下主义?阿尔托格理解为对现代历史时间形态的一种深刻的质疑,与之相关的未来、进步和意识形态,都已失去了说服力。战后快速经济增长的告终、生态主义等社会运动的出现,可以视为当下主义产生的背景和表现。在这种历史时间中,人们生活的当下有一种对未来的危机感,一种对进步的怀疑,未来被视作一种不安和威胁。当然,未来并未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但它变得晦暗不明,让人忧心忡忡。(49)阿尔托格的见解被另一些研究者借鉴。有的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人对记忆的追溯、对遗产的强调,意在重建当下与过去的联系,驱散快速变革带来的失落感及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50)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导师的回归,因为当下主义认为“除了当下之外并没有别的东西……人们不知道过去还有什么用”,因此对记忆和遗产的兴趣,与其说是在过去中寻找未来的方向,不如说是一种当下的心理慰藉。(51) 上文介绍的,全都是欧洲的情况,但对欧洲人的历史时间观的探讨,可能有助于理解他们评判中国及东方历史的评判。笔者对相关问题了解甚少,但仍不揣愚陋,谈几点看法供批判。 伏尔泰曾大力称颂中国,但他也明确地说:中国人在哲学文学方面,“仍处于我们大约在两百年前所处的那种状态”;中国人两千年来在科学方面碌碌无为,而“科学的进步是时间和大胆精神的产物”。(52)伏尔泰已经指出中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停滞,停滞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是徒劳的,或不是一种“历史时间”。黑格尔则进一步强化对东方这种“徒劳的时间”的认知:“中国很早就已经进展到了它今日的情状;但是因为它客观的存在和主观运动之间仍然缺少一种对峙,所以它无从发生任何变化,一种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的历史的东西”,中国和印度都缺少“生动活泼的进步”。(53) 从上述言论不难发现,这些作者所指的历史有特定的指向:唯有通过时间呈现出的发展变化,才能称为历史。发展变化的主题,在伏尔泰是科学文化进步,在黑格尔是绝对精神的展开--这些都是科泽勒克所指的“运动”。当他们试图以这类主题去考察中国和印度时,它们的过去便是没有呈现发展变化的时间,而非他们理解的“历史时间”:东方的王朝兴衰更像是同一剧本的不断翻版。 ①Jules Flammermont,Les remontrances du parlement de Paris au XVIIIe siècle,Imprimerie nationale,Tome 3,Paris,1898,p.288. ②P.-L.Cretelle,De la convocation de la prochaine tenue des Etats généraux,1788,p.12. ③Rabaut-Saint-Etienne,Considérations sur les intérèts du tiers-état,1788,p.13. ④"Historia Magistra Vitae. die des Topos im Horizont neuzeitlich bewegter geschichtn",Reinhart Koselleck,Vergangene Zukunft.Zur Semantik geschichtlicher Zeiten,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Verlag,1979,S.38-66. ⑤柏克:《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4页。 ⑥这是阿尔托格的一部著作的名称,也是他使用的一个关键词。他解释说,这个术语指的是关于时间的经验,或“我们所言说和体验到的时间形态”。 Hartog,"Temps et histoire:commentécrire l'histoire de France",Annales.Histoire,Sciences socials,Vol.50,No.6(1995),pp.1219-1236. ⑦参见 Hartog,Régime d'historicité.Présentisme et expériences du temps,Paris:Editions du Seuil,2012. ⑧Reinhart Koselleck,"Historia Magistra Vitae. die des Topos im Horizont neuzeitlich bewegter Geschichte",S.38-40. ⑨参阅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李秋零、田薇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33页。 ⑩Ernst Breisach,Historiography:Ancient,Medieval,Modem,3rd edition,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2007,p.22. (11)Marc Bloch,Apologie pour l' histoire,Paris:A.Colin,1997,pp.97-98. (12)Hans-Werner Goetz,"The Concept of Time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Eleventh and Twelfth Century",Gerd Althoff etc.eds.,Medieval Concepts of the Past:Ritual,Memory,Historiograph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p.139-166. (13)Ernst Breisach,Historiography:Ancient,Medieval,Modern,pp.76-7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