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孙宝瑄:《忘山庐日记》,第158页。 (55)贺麟:《学术与政治》,《当代评论》第1卷第16期,1941年10月20日,第231页。 (56)罗检秋:《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期,第45页。 (5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第51页。 (58)关于清代常州学派今文经学的演变,参见彭明辉《晚清的经世史学》,麦田出版社2002年版,第74页。 (59)徐珂:《清稗类钞》第8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825页。 (60)朱一新:《无邪堂答问》卷1,第24页,见《拙盦丛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28),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67-68页。 (61)关于“康学”的经世精神,刘巍的《〈教学通议〉与康有为的早期经学路向及其转向》有着深入的研究,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 (62)汪荣祖:《康章合论》,见氏著《从传统中求变--晚清思想史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61页。 (63)关于章太炎与康有为在学术与政治上的异同,汤志钧先生在其《近代经学与政治》中有所涉及,参见该书第260-263页。 (64)谭献著,范旭仑、牟晓朋整理:《复堂日记》,《钱基博跋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15页。 (65)章太炎:《〈翼教丛编〉书后》,《章太炎政论选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页。 (66)章太炎:《今古文辨义》,《章太炎政论选集》,第115页。 (67)诸祖耿:《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制言》半月刊第25期,1936年9月,第6页。 (68)章太炎:《瑞安孙先生伤辞》,《章太炎全集》,第224页。 (69)宋恕:《又寄挽籀庼先生》,《宋恕集》(上),第477页。 (70)《汪康年师友书札》第2册,第1474页。 (71)宋恕:《复章枚叔书》,《宋恕集》(上),第572页。 (72)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唐才常集》,第23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