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姜义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72、573页。 ②余奏称:“广东南海县举人康祖诒,以诡辩之才肆狂瞽之谈,以六经皆新莽时刘歆所伪撰,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刊行海内,腾其簧鼓,煽惑后进,号召生徒以致浮薄之士靡然向风,从游甚重。康祖诒自号长素,以为长于素王,而其徒亦遂各以超回、轶赐为号……康祖诒乃逞其狂吠,僭号长素,且力翻成案以痛诋前人,似此荒谬绝伦,诚圣贤之蟊贼、古今之巨蠧……康祖诒之非圣无法、惑世诬民,较之华士、少正卯,有其过之无不及也,如此人者,岂可容于圣明之世?若不及早遏炽焰而障狂澜,恐其说一行,为害伊于胡底,于士习、文教大有关系。”(见苏舆编《翼教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关于此奏,《翼教丛编》收入时误为《安晓峰侍御请禁毁〈新学伪经考〉片》。经孔祥吉先生考订,知为余联沅所奏。见孔祥吉《安维峻弹劾〈新学伪经考〉辨误》,1986年11月19日《光明日报》,第3版。《新学伪经考》因此奏遭遇了自行毁版的命运。 ③张勇:《也谈〈新学伪经考〉的影响--兼及戊戌时期的学术之争》,《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第268页。 ④朱一新与康有为关涉《新学伪经考》的通信共计8通,这里所引用的是朱初读该书后的复函;而后来朱复康的信并非仅针对《新学伪经考》。为了让朱一新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体系,康有为在接到朱一新对其《新学伪经考》批评的信后,曾将其“门人功课”送朱看阅。因此,在阅读了“门人功课”后,朱的评价可以说是对包括“孔子改制”等思想在内的“康学”的整体评价。对于朱、康通信的时间与内容的考证,参见张勇《也谈〈新学伪经考〉的影响--兼及戊戌时期的学术之争》,《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⑤朱一新:《朱侍御答康有为第二书》,苏舆编:《翼教丛编》,第2、5页。 ⑥朱一新:《朱侍御答康有为第三书》,苏舆编:《翼教丛编》,第7页。 ⑦俞樾:《俞曲园先生日记残稿》,转引自蔡乐苏、张勇等著《戊戌变法史述论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2页。 ⑧章太炎:《俞先生传》,《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1页。 ⑨洪良品:《洪右丞给谏答梁启超论学书》,苏舆编:《翼教丛编》,第18、19页。 ⑩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54页。 (11)孙宝瑄:《忘山庐日记》,第154页。 (12)孙宝瑄:《忘山庐日记》,第153页。 (13)孙宝瑄:《忘山庐日记》,第232页。 (14)宋恕:《致饮冰子书》(1899年9月23日),《宋恕集》(上),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603页。 (15)皮锡瑞:《师伏堂日记》,癸巳年六月十二日,转引自吴仰湘《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岳麓书院2002年版,第226页。 (16)皮名振:《皮鹿门年谱》,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27页。 (17)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唐才常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38页。 (18)谭嗣同:《致唐才常》,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28页。 (19)黄遵宪:《致梁启超书》,《黄遵宪集》(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87页。 (20)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6-57页。 (21)《太炎先生自定年谱》,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十九岁,《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1期,第116页。 (22)《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第57页。 (23)谭嗣同:《壮飞楼治事十篇》,《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第44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