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晚明清初江南“打行”研究(之一)(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郝秉键 参加讨论

人口激增也是晚明江南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南京明初只有27,000户(注:《明神宗实录》卷一七六。),而到万历时,则是“生齿渐繁,民居日密”,仅十三门内外的人户,就有“几十余万”之多(注:周晖:《二续金陵琐事》。)。杭州成化时有户90,000,口约300,000, 但到嘉靖、万历时,“城有四十里之围,居有数百万之众。”(注:万历《杭州府志》卷三三《城池》。)松江地区,“隆、万以来,生齿浩繁,民居稠密,幸享承平,足称富庶,倘兵燹陡发,驱民入城,无论乡镇,即四郊外十里许,计男妇不下二十余万矣。”(注: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五《记土木》。)人口的大增,给生计造成严重困难,时人对此多有议论。《明神宗实录》云:“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注:《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徐贞明云:“东南之境,生齿日繁,地苦不胜其民,而民皆不安其土。”(注: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二《西北水利议》;卷九《垦田疏》。)徐光启亦云:“南人太众,耕垦无田”,故应“均浙直之民于江淮齐鲁”(注: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二《西北水利议》;卷九《垦田疏》。)。
    正是在赋税、人口的双重压力下,江南人口大量流移,“每里有逃去一半上下者”(注:《续文献通考》卷二《田赋考》。)。如太仓州,洪武时黄册原额67里,8,986户,宣德末年造册时,止存10里,1,569户,而实际存在的户口仅738户(注:《明经世文编》卷二二, 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流失了83%。昆山县,洪武元年, 口390,000余,嘉靖元年减为140,000 余(注:嘉靖《昆山县志》卷一《户口》。),流失了64%。上元县洪武初,口253,200有奇,万历二十年, 减为27,700有奇;江宁县洪武二十四年,口220,000有奇, 万历二十年,减为23,600有奇。“总计二县人户丁口,视国初十不逮一。”(注:顾启元:《客座赘语》卷二《户口》。)嘉定县,万历之初,“困于漕粮,荒芜极望,户口离散,几无以立县。”(注: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六五《嘉定县改折漕粮本末记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那么,这些流失的人口到底流移到哪里去呢?苏抚周忱归纳为大户苞荫、豪匠冒合、船居浮荡、军囚索引、屯营隐占、邻境蔽匿和僧道招诱等七种流向(注:《明经世文编》卷二二,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何良俊则归纳为四种流向:“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自四五十年来,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昔日乡官家人亦不甚多,今去农而为乡官家人者,已十倍于前矣。昔日官府之人有限,今去农而蚕食于官府者,五倍于前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注: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三《史九》。)
    在以上不同的流向中,一部分人得以迁业或觅得栖身之所,而另一部分人则蔽匿邻境,船居浮荡,游手趁食,成为社会盲流,城镇中一时“袖手游闲者,肩摩踵接”(注:崇祯《嘉兴县志》卷十五《里俗》。)。这些人除了“气力”之外,一无所有,为了谋生,“什伍为群”,死党相结,专恃“勇力”过活。《江南通志》云:“打降之为害,地方惟三吴有其事……询其根由,始于游手无赖,各霸一方。”(注:康熙《江南通志》卷六五《艺文》。)《上海县志》云:万历时,本县打行之风颇盛,“此辈皆系无家恶少,东奔西趁之徒。”(注:康熙《上海县志》卷一《风俗》。)《无锡县志》云:“里路新街等巷,恶少年群聚夜游,以诈谋拳勇,凌轹暗弱,谓之打行。”(注:万历《无锡县志》卷四《风俗》。)《云间据目抄》亦云:“恶少打行,盛于苏州……此辈皆由三十年来承平生育,兼以生计甚难,祸心日炽。”(注: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纪风俗》。)这是打行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
    2、市镇的繁荣。明初江南邑里萧然,生计鲜薄, 经过几代承平发育,到明中期以后,面貌大为改观。
    首先是原有的大城市店铺亭馆鳞次栉比,商业颇为繁荣。嘉、万年间,南京“生齿渐蕃,民居日密,稍稍侵官道以为廛肆”(注:谢肇淛:《五杂俎》卷三《地部》。),成为“北跨中原,瓜连数省,五方辐辏,万国灌输……南北商贾争赴”(注:张瀚:《松窗梦语》卷四《商贾记》。)的繁荣城市,仅当铺就“不下数千百家”,至少也有“五百家”(注:周晖:《金陵琐事剩录》卷三。)。杭州东有鱼盐之饶,西有五湖之利,圜圚之盛,不让南京,史称其“接屋成廊,连衽成帷,市积金银,人拥锦绣,蛮樯海舶,栉立街衢,酒帘歌楼,咫尺相望”(注:崔溥:《漂海录》卷二。)。苏州牙侩丛集,“货物辐辏,四方旅寓之人,皆在其地开张字号行铺”。“凡四方难得之货,靡所不有,……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注:康熙《吴县志》卷二六《兵防》。)。
    其次是不少村落集市居民日众,百业开发,逐步发育成新的市镇。湖州府菱湖镇明代之前甚是荒凉,然至正嘉隆万间,第宅连云,舟航集鳞,桑麻环野,成为一方雄邑(注:光绪《菱湖县志》卷一。)。以江苏元和县为例,震泽镇:元时居民仅数十家,明成化中至三四百家,嘉靖间倍之,而又过焉;平望镇:明初居民千百家,自弘治以后,居民日增,货物齐备,而米及豆麦尤多,千艘万舸,远近毕集;严墓市:明初以村名,而居民止百余家,嘉靖间倍之,货物颇多,乃成为市;双杨市:明初居民止数十家,以村名,嘉靖间始称为市,民至三百家,货物略多,始自成为市;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丝绸为业,始称为市;梅堰市:明初以村名,嘉靖间居民止五百余家,自成市井,乃称为市;庉村市:明初以村名,嘉靖间始称为市,居民数百家;八斥市:明初居民仅数十家,嘉靖间乃至二百余家,多设酒馆,以待行旅,久而居民辐辏,百货并集。(注:乾隆《吴江县志》卷四《镇市村》。)据统计,明中后期,江南有市镇329个, 其中千户以上的大型市镇约14个(注: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之数量分析》,载《思与言》第16卷第2期。)。苏、松、嘉、湖四府,有市76个、 镇140,合计216(注:樊树志:《明代江南市镇研究》,载《明史研究论丛》第2辑。)。
    城市集镇的发展,为打行提供了活动空间。因为市镇不仅是城乡交流的纽带,而且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更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在这里,商旅云集,店铺林立,人口流动频繁。如南京城,辐辏四海,水陆交通异常发达(注:顾启元:《客座赘语》卷二《南京水陆诸路》;卷一《风俗》。),大中桥、三山街、斗门桥、中正街一带,百货聚焉,“市魁驵侩,千百嘈其中。”(注:顾启元:《客座赘语》卷二《南京水陆诸路》;卷一《风俗》。)苏州“众艘聚焉,转输村镇,旋及旁邑,莫不赖之。”(注:嘉靖《吴邑志》卷十四《物货》。)杭州香市期间,远近商贾香客蜂拥而至,“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凡四阅月方罢。”(注:张岱:《陶庵梦忆》卷七《西湖香市》。)松江隆庆以后,游船渐增,而夏秋间泛集龙潭,颇与虎丘河争盛矣。松人用以设酒者,无虚日。(注: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纪风俗》。)在这种人稠物盛的环境中,打行不仅易于找到勒诈打劫的对象,而且易于觅得雇主,更重要的是易于藏身。无锡城北门之外,群商聚集,流氓充塞其间(注:万历《无锡县志》卷四《风俗》。)。周忱云:“天下之民,常怀土而重迁;苏松之民,则尝轻其乡,而乐于转徙。天下之民出其乡,则无所容其身;苏松之民出其乡,则足以售其巧。”(注:《明经世文编》卷二二,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这里所谓“售其巧”,既指苏松之民可以在市镇从事正当职业,如改业工商或充当雇工,又指在城市可以做“浮食游民”。正因为如此,所以“苏松之逃民,其始也皆因艰窘不得已逋逃;及其后也,见流寓者胜于土著,故相煽成风,接踵而去,不复再怀乡土。”(注:《明经世文编》卷二二,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或许正是因为得以“售其巧”,所以江南流民最差的归宿是充当流氓,而北方流民由于没有发达的城镇将其吸纳,不得“售其巧”,最终走上了造反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