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徽州宗族历史的建构与冲突(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未知 冯剑辉 参加讨论

为了消解矛盾,预防冲突,徽州宗族对历史文献的处理有时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徽州朱氏宗族,原为两大派,一派奉制置茶院府君即朱瓌为始祖,朱熹即出此派,另一派则奉唐末的朱为始祖。关于朱瓌与朱是否为兄弟,前引《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说:“熹按:今连同别有朱氏,旧不通谱,近年乃有自言为茶院昆弟之后者,犹有南唐补牒,亦当时镇戍将校也。盖其是非不可考矣。”(92) 朱熹本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今传朱瓌一系的月潭朱氏宗谱仍坚持这一立场(93)。明嘉靖十九年休宁、婺源和福建建阳朱氏合修的《朱氏统宗世谱》(上海图书馆藏),关于朱一派最早的文献为淳熙元年(1174年)朱伯云序,称:“考吾祖师古公涔世居姑苏之洗马桥,唐大和中为殿中丞,有四子。长子为吾始迁祖也,制封江南领将、歙州开国亭英侯。光化三年,隐居鬲山。”(94) 对朱与朱瓌关系没有说明,亦无迁居黄墩记载。但到宝祐六年(1258)朱莹序则称“乃吾徽始祖,则由巢寇之乱,公自姑苏总戍于新安”,“因家于歙之黄墩”(95),出现了朱一派的黄墩叙事。明崇祯四年杭州朱氏所修《朱氏统宗谱》(上海图书馆藏),有一篇咸淳四年(1268)朱耆谱引,称:“唐乾符间,禹一公子师古公避黄巢乱,居于歙之黄墩。厥后瓌公以兵镇婺,为考亭之派;公以总管任休,为鬲山之派。”(96) 显然,随着朱熹地位的不断提高,朱一派想方设法建构起与朱瓌一派的联系,并建构出自己的黄墩叙事。嘉靖《朱氏统宗世谱》的作者干脆将前引朱熹序文删改为:“熹谨按:连同朱氏为茶园昆弟之后。”(97) 似乎朱熹本人早已确认了两派的亲缘关系。
    朱熹在明清时期地位极高,在徽州人心目中几与孔子相埒,其文集早已刊行天下,读者何止千万,对他的文章这样公然删改,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亦可见各宗族为求得名族地位,有时是可以多么的不顾一切。
    徽州宗族历史上的“始迁黄墩”记载,更多的是一种传说,其实质是徽州宗族为建构自身历史而作出的叙事。至于篁墩之称,出于程敏政。确立这一结论,从方法论上来说,可以对现存徽州族谱中大量题为宋元和明代早期的文献的文本写成年代提供一个判断标准,即成化以前的文献中用“篁墩”而非“黄墩”的,实际上是晚出的,是后人刊入族谱时做了改动的,也可能是完全出于后人之手。从历史观上来说,各宗族的黄墩叙事,其历史越追溯越久远,越是后起的文献记载越详细。顾颉刚先生称中国历史的早期记载实际上是“层累地造成的古代史”,其实各个宗族建构起的宗族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一建构的进程有时可以持续数百年之久,其间种种看似反常的举动,其实是出于正常的需要,不可思议的杜撰则往往是出于崇高的目的,这充分体现了宗族活动的复杂性。对黄墩叙事的进一步充分的研究,完全可以成为打开徽州宗族世界的一把钥匙。
    注释:
    ①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9页。
    ②黄墩叙事作为徽州宗族的普遍现象,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公开发表的成果不多。刘伯山曾以程、朱、萧江三姓为中心,对徽州宗族迁居篁墩的概况和篁墩的文化遗存作了探讨,见《徽州篁墩的三大姓及其文化遗存》,《徽学》第2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熊远报就黄墩传说的形成做了研究,认为它与程灵洗的事迹特别是他促进徽州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唐代避黄巢之乱密切相关,成为徽州的精神象征和地域的文化记号,其分析相当有深度,见《黄墩伝説と徽州地域にぉけゐ祖先史の再構成》,《ァジァ遊学特集,族譜-家系と伝説》,2004年9月第67期。
    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黄山书社2004年版,第18、144、150、152、267、300、338、338、353、402、424、432、462、493、528、540、554、562、580、621、624、640、646、678、683、696页。
    (29)李昉:《太平广记》卷118,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3册。
    (30)(31)程敏政:《篁墩文集》卷13,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52册。
    (32)黄寅:《金溪程氏支谱》,清光绪十二年婺源衍庆堂木活字本,黄山学院徽州学资料中心藏,本文所引族谱,除另行注明出处外,皆为黄山学院徽州学资料中心收藏。
    (33)(34)(35)程国熙:《新安伊川程氏宗谱》,清同治七年祁门胜一堂木活字本。
    (36)程宗禄:《东源程氏宗谱》,清同治八年婺源刻本。
    (37)(40)程国熙:《新安伊川程氏宗谱》,清同治七年祁门胜一堂木活字本。
    (38)(41)(42)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44、18、14,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75册。
    (39)毕珊:《新安毕氏会通族谱》,明正德四年刻本。
    (43)赵滂:《程朱阙里志》,清雍正三年歙县紫阳书院刻本。
    (44)刘大櫆:乾隆《歙县志》卷2,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