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清代学者对古代历法的整理研究(3)
3对授时(大统)历的研究 清初历家既以“会通”为己任,通授时历者众多,然著述者寡,传世之作就更少了。名家王锡阐有《大统历法启蒙》一卷,系其乡人沈眉寿搜辑而成,多残阙[26]。然此书清人见之者少,罗士琳曰:“晓庵遗书所传者,惟新法六卷而已,多系抄本,尚未刊布,不闻有《大统历法启蒙》一书”[23]。 《浙江畴人著述记》云:“余姚黄梨州先生宗羲实开浙人研治西洋天算之风气,先生所撰天文算法书有《大统历法辨》四卷,《时宪历法解新推交蚀法》一卷,《授时历法假如》一卷、《西洋历法假如》一卷、《回回历法假如》一卷等等,藏于家,未经刻印,流传者仅《南雷文定》中考证历算之论文数篇而已”[26]。如是观之,则黄氏有历算专著多种,然不传。《南雷文定》中言天文者很少。笔者检黄氏书,得见《授时历故》四卷。据宋景昌考证,此《授时历故》已被后人更定,非黄氏原本[27]。该书卷一,气朔历,列岁实诸应等基本数据及推求经朔弦望等算法;卷二、卷三,日躔历,言太阳运动之推算;卷四,月离历,言月球运动之推算。全书大抵依授时本法而释之。刘承乾跋云,郭守敬所创平定立三差及弧矢割圆诸法赖此以存,似有疑,清代及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此当为梅文鼎之功。 梅文鼎学历从大统治,关于大统授时的著述如下[28]:(1 )《历学骈枝》五卷(已刻);(2)《元史历经补注》二卷(图注之); (3)《历志赘言》一卷(修明史历志之建议);(4)《明史历志拟稿》三卷;(5)《郭太史历草补注》二卷;(6)《大统历立成注》二卷;(7)《授时步交食式》一卷(季弟文鼏算稿);(8)《步五星式》六卷(取之《元史》以三差法推算,与两弟共成之)。以上著述传世者仅《历学骈枝》[29](严格说来,该书非梅氏一人之功,见后)。《历学骈枝》成于康熙元年,乃文鼎初学历时所作,但全书通俗易懂,颇为详备。主要阐释《大统历通轨》并参以《元史》所载《授时历经》,创意者有三:一曰存疑,比较《通轨》与《历经》之微小差别,存疑以俟;二曰刊误,或据《历经》,或以推算,校正《通轨》之脱误;三曰补遗,对《通轨》略而不易通之处,重新补定,使读者易明。卷五《平立定三差详说》成于康熙四十三年,梅瑴成重缉《梅氏丛书辑要》时,因其“并为阐明授时精义之书”,故附之。此专为释授时历处理日躔盈缩、月离迟疾所用垛积招差而作。梅氏自云:“今所传诸书无书此术也……因李世德孝廉之疑而试为释之……”观此,知平立定三差确因梅氏而得以阐明。前引《浙江畴人著述记》言黄氏历算书未刊,而《授时历故》出道光间,且已非原本,梅氏书则在清代很流行。故笔者以为《授时历故》一书在清代天算界影响很小,一般清人言平立定三差,也只提及梅文鼎而不言黄氏,如顾观光《平立定三差解》[7],现代学者亦如是。 4《明史·历志》的编纂问题 《明史·历志》出自何人之手,《四部总录天文编·大统历志》条下云: “清黄宗羲原稿,梅文鼎补定。已刊入《明史》作四卷,《勿庵书目》作《明史历志拟稿》三卷。”[26] 此出自《若水斋古今算学书录》。同书又云: “清梅文鼎撰……康熙丙午,开局纂修明史,史官以文鼎精于算数,就询明历得失之源流。文鼎因即大统旧法,详为推衍注释,辑为此编。”[26] 此出自《四库提要》。二说有矛盾,一云黄氏原稿,梅氏补定;一云梅氏所撰。观文鼎言,知二者俱误。文鼎曰: “愚山奉命纂修明史,寄书相讯,欲余为历志属稿,而余方应臬台金长真先生之召,授经官署,因作此寄之,大意言……一二年后担鉴入都,承史局诸公以历志见商,始知汤潜庵先生所裁定吴志伊之稿大意多与鼎同……”[28] 由此可知,修明史者本想请梅氏为历志属稿,但他正好有事,因此只提出了一个参考意见,初稿实出自吴志伊之手,大概采纳了他的建议。文鼎又曰: “明史历志属稿者,简讨钱塘吴志伊,总载者中丞汤潜庵先生(斌)也。潜庵殇后,史事总属昆山,志稿经嘉禾徐敬可(善)、北平刘继庄(献廷)、昆陵杨道声(文言)诸君子各有增定,最后以属山阴黄梨州先生(宗羲)。”[28] 此又明言吴志伊稿经徐、刘、杨诸人增定,最后又属稿黄宗羲。黄氏《答万贞一明史历志书”》曰: “承寄历志,传监修总裁三先生之命,令某删定。某虽非专门,而古松流水,布算籁籁,颇知崖略。今观历志……”[30] 明遗老如黄宗羲别的事不与清廷合作,惟修明史则积极参与,经黄氏删改无疑矣。文鼎又曰: “岁己巳,鼎在都门,昆山以志稿,摘讹舛五十余处……欲候黄处稿本到齐属笔,而昆山谢事矣。无何,梨州季子主一(百家)从余问历法,乃知(鼎)前所摘商者即黄稿也。于是主一方受局中诸位之请,而以授时表缺商讨于余,余出所携带《历草》、《通轨》补之,然写本多误,皆手自步算……”[28] 梅氏这段经历,毛际可亦有言,且更为详细[28]。此稿即为《明史历志拟稿》,此时距明史开馆已10年,后人多云此书被收入《明史》。而文鼎之孙梅瑴成却说:“历志半系先祖之稿,但屡经改窜,非复原本,其中讹舛甚多,凡有增删改正之处,皆逐条签出……”[29]此所谓“先祖之稿”当指《明史历志拟稿》而言,然经何人改窜,就不得而知了。这时已是《拟稿》之作20年后的事了(按:所谓改窜者,可能是黄百家等,北京图书馆藏有黄氏手稿,与《明史·历志》所载相似)。 梅瑴成自1712年被康熙召入蒙养斋后,先后主编《数理精蕴》、《历象考成》,又预修明史,俨然以官方历算家身份出现。观其《明史历志论》、《明大统历论》、《明史回回历论》、《明史天文志论》等简短论述,与《明史》所载完全一样(注:分别见《梅氏丛书辑要》卷六十二《操缦卮言》、《明史·天文志》、《明史·历志》。)。所以笔者认为,《明史·天文志》、《明史·历志》最后定稿,极可能出自梅瑴成之手。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