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冯尔康:《清代宗族祖坟述略》,《安徽史学》2009年第1期。 (73)其是否等同于道教符篆派之风水“乾地”之说,笔者并无所考,但从其位置位于墓地西北来看,与道教之“乾居西北,表示天官镇妖斩邪永安”方位相同。 (74)清顺治十八年(1661)《李氏家谱》卷首。 (75)清顺治十八年(1661)《李氏家谱》。 (76)登州李氏祠堂的资料笔者并未得见,所见顺治、乾隆及嘉庆年间的家谱也并未提及家庙的问题,虽然在访谈中李氏族人都谈到族中原有家庙,但其业已废圯。 (77)对此,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常建华之宗族乡约化、刘志伟等的国家认同论、郑振满的“庶民化”等理论,都着重强调宗族发展的历史进程。 (78)乾隆《兖州府志》卷五《风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辑,南京:凤凰出版社等,2004年,第26页。 (79)麻国庆:《走进他者的世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年,第104页。 (80)罗玘:《乐善先生墓志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59册,集部198别集类五,《圭峰集》卷十五,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04页。 (81)《新建永济桥碑记》,笔者抄录于苫山。 (82)《驻岱山阳创建三圣祠记》,笔者抄录于苫山。 (83)《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范东流公墓表》,笔者抄录于苫山。 (84)明弘治二年(1489)《传刘氏家乘世系》。 (85)刘氏家谱(支谱)记曰:“迁四方者更仆难数”(民国《刘氏创修支谱叙》);洪洞李氏至清道光朝分布在城东新庄、陶家峪、邢家沟、校场铺,黑虎庙、隋平县、永城县等处(道光二十三年《续修宗谱续》);登州李氏也是“散处离乡者众”(光绪三十三年《李氏家乘后序》)。 (86)田野调查中,笔者在同属兖州府的梁山县发现了一块嘉靖元年《寿张县梁山社》乡约的碑刻,这表明这一区域在这一时期就已经进行了乡约建设。在本文第一部分的列表中,笔者详细梳理了族谱中对耆宾、介宾人物的记载,其中明代仅2人,他们都来自于刘氏宗族,清代达44人,分布在三个宗族之中。 (87)清光绪十九年(1893)《李氏续修族谱叙》。 (88)见本文第二部分列表。 (89)清道光朝《东阿县志》卷二《方域》,《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辑,南京:凤凰出版社等,2004年,第35页。 (90)清宣统二年(1910)《续修东阿刘氏乘跋》。 (91)明弘治元年(1488)张泰《题东阿刘氏宗谱弁》。 (92)民国二十三年(1934)《(洪洞李氏)续修族谱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