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16日夜里10点左右,联军舰队向大沽炮台的清军阵地派出了一名俄国海军中尉, 向63岁的炮台守将罗荣光宣读了一份联军的最后通牒,通牒限令:中国守军在次日凌晨2点之前必须让出南北炮台以便联军进驻,否则将开炮夺取。罗荣光当即拒绝了最后通牒,并将消息上报了在天津的直隶总督裕禄,要求增援。[8] 1900年6月17日0点50分,在距最后通牒限定的时间还有70分钟的时候,大沽口外海面上的22艘联军军舰开始向大沽炮台开炮,清军立即开炮还击,战争正式爆发。由于弹药库被炸和天津的援兵没有如约前来,炮台守军在抵抗了6个小时后,南北炮台相继陷落,守军大部阵亡。就在联军进攻大沽炮台的时候,北京还不知道战争已经爆发。1900年6月17日,慈禧召集了第二次“御前会议”。[8] 1900年6月18日,大沽炮台陷落的第二天,慈禧收到了直隶总督裕禄在第一时间派人送来的那份最后通牒。由于不知道大沽口已经开战,慈禧马上召集了第三次“御前会议”商讨对策。 就在中国最高当局还在为是否与各国交战而争执的时候,战争已经在天津开始了。 战争爆发第3天的1900年6月19日,大沽口已经开战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城内,京城上下群情激愤,义和团出现了要进攻东交民巷的迹象。慈禧急忙召集了第四次“御前会议”。[8] 在这次会议上,主战派的意见最终占据了上风。1900年6月19日下午3点,慈禧派人照会各国公使,要求他们在24小时之内离开北京前往天津,当晚,公使们复函清政府,请求延期赴津,并希望能够在明天上午9点前得到答复。[8] 克林德事件 主词条: 克林德事件 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离开东交民巷,前往清政府总理衙门交涉公使撤离之事,在途中恰好遇上端郡王载漪的虎神营官兵巡逻,克林德被清军击毙,这就是著名的“克林德事件”。[8] 克林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这段历史中被打死的级别最高的外国人,西方世界认为,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克林德被杀,是当年八国联合出兵中国的直接理由。但事实上,联军在事件发生的四天前就已经向清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三天前就已经攻占了大沽炮台。在大沽炮台失守 当日,慈禧才下令起草了被史学界称之为《宣战诏书》的上谕,但尽管如此,慈禧仍不愿冒险开战。在克林德被杀的当天下午4点,大批的中国人开始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这种行为一直持续到八国联军进入北京。[8] 其实,早在义和团开始围攻北京的教堂时,慈禧为了保障使馆的安全,便派遣了自己的心腹大臣荣禄,率领他的武卫军中军前往东交民巷实施保护。东交民巷的内层防御有护馆洋兵,外层有中国政府军,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团很难发动真正的进攻,因此,进攻使馆的主力不是义和团。[8] 此外,除了荣禄的武卫中军,由董福祥率领的武卫后军也加入了进攻使馆的战斗。1900年6月20日下午4时整,清军从北面和东面开火,于是开始了中国政府军队对北京使馆有组织的进攻。[8] 1900年6月21日,慈禧终于接到了裕禄派人送来的奏折,奏折证实了大沽和天津已经开战的传闻,这表明八个国家对中国的军事行动已经开始。[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