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对“非汉世界”的“大中华”表达(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韩东育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参见林春胜、林信笃编:《华夷变态》上册,东洋文库1958年版,第1页。
    ②关于“政治身份认同”与“文化身份认同”的关系问题,参见黄俊杰:《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自我”与“他者”的互动:类型及其涵义》,《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4卷第2期,台湾大学2007年12月。
    ③赵尔巽:《清史稿》卷526《列传·属国一》。
    ④《大义觉迷录》,《清史资料》第4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页。对该问题的讨论,参见冯尔康:《雍正传》,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1959年版,《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黄裳:《笔祸史谈丛》,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日]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上下卷,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14年版(本文所用者为但焘译订:《清朝全史》上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日]安部健夫:《清代史研究》,创文社1971年版;[日]石桥崇雄:《大清帝国》,讲谈社2000年版,等。
    ⑤孟森:《清太祖告天七大恨之真本研究》,《明清史论著集刊》,第210页。
    ⑥朱舜水:《中原阳九述略·致虏之由》,朱谦之辑:《朱舜水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页。
    ⑦参见[日]石桥崇雄:《大清帝国》,第23-59页。
    ⑧[日]安部健夫:《清代史研究》,第43页;另参见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第154-155页。
    ⑨朱熹:《四书集注·八佾》引尹氏语:“三代之礼,至周大备”。此外,“从周”的言论还频繁出现于《雍也》、《子张》、《泰伯》等篇章中。
    ⑩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隐公元年》。
    (11)董诰等编著:《全唐文》(九)卷821《内夷檄》,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650页;又,皮锡瑞《经学通论·春秋》,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8-9页。
    (12)拙稿:《华夷秩序的发生逻辑与早期展开》,《思想史研究》第11号,东京大学2010年3月。
    (13)金启孮:《从满洲族名看清太宗文治》,王钟翰主编:《满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孟森:《满洲名义考》,《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第1-3页;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上卷第二部《帝国与国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536页。
    (14)实际上,康熙六下江南所需费用,几乎全由负责皇帝私人开销的“内务府”承担,而没有将负担摊派给沿途的地方财政。其“孳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和雍正帝“摊丁入亩”(1723年)的“丁银”制度,不但开明利民,也使国家财政大为获益。这些措施,固然有减弱明朝汉人反清势力的考虑,但以德立国而不与民争利,或许才是清廷的更根本考虑。
    (15)郭成康:《清朝皇帝的中国观》,《清史研究》2005年第4期。
    (16)《上谕:高宗圣训严法纪门》,《清代文字狱档》下册,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968页。
    (1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46页。
    (18)[日]石桥崇雄:《大清帝国》,第215-216页。
    (19)《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8,雍正十三年十二月。
    (20)[美]史景迁著,吴宗恒、温洽溢译:《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译后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62-263页。
    (21)《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485,乾隆二十年三月庚子。
    (22)《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卷17,同治元年正月丁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