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檀香木:清代中期以前国际贸易的重要货品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郭卫东 参加讨论

中国人对檀香木的推崇与檀香一般悠远深厚,①臻于“迷信”的程度。唐玄奘赴“西天”求法,“至秣罗矩咤国,亦谓枳秣罗国,南印度境……有秣刺耶山,崇崖峻岭,洞谷深涧,其中则有白檀香树、旃檀你婆树,树类白檀,不可以别,唯于盛夏,登高远瞩,其有大蛇萦者,于是知之,犹其木性凉冷,故蛇盘也,既望见已,射箭为记。冬蛰之后,方乃采伐。”②以蛇为记,确乎“神木”。檀香树(Santalum album),梵文名Sarpahridaya tchandana,波斯语作Candan,阿拉伯语作Sandal,英语的Sandal wood即本阿拉伯名。属檀香科常绿乔木,细分有白檀、黄檀、紫檀等,叶廷珪《香谱》云:“皮实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为紫檀。”③原产地为印度及南太平洋岛国等湿热地区。波斯人依萨克依宾阿姆兰(Isak Ibn Amran)谓檀香源自中国,乃误。④中国的南方仅有小量生长。檀香树属半寄生植物,栽种困难,产量受限,需求又旺,供求的巨大落差导致从古至今都属珍稀昂贵商品。⑤木材奇香,功用多样,甚至可药用,据称紫檀具“降辟恶气,宣胸理气”的功效;而白檀“止心腹之痛最良,辟鬼杀虫开胃口,每逢噎隔是神方。”⑥
    檀香木,较早开发出来的是香料--檀香。在古印度,人们妙用檀香逾四千年。中国用檀也历史悠久,《诗经·小雅·鹤鸣》名句“爰有树檀,其下维箨”千古流传。檀香被各教的宗奉者崇信,佛家习称“栴檀”,意味给人“与乐”。⑦佛典曰:“此树香洁,世所希有。”⑧在伊斯兰教国度,习惯在逝人脚部燃檀,借由香气引领死者魂魄,平净生者心灵。其属香料中的极品,而香料贸易与丝绸贸易一般,系古老的国际贸易。宋太平兴国七年,鉴于各地短少,诏令放行香料37款,包括沉香、檀香等。宋建炎元年,有人建议对闽广市舶旧税法改革,专列“檀香之类”。⑨16世纪初叶,西人对入华檀木就有关注,1510年在罗马出版的瓦尔塞玛(Ludovico di Varthema)的《行程记》记述了主要面向中国贸易的马六甲,港口“有大量的檀香木”。⑩来华西人对中国的檀香市肆亦有描绘,葡萄牙冒险家平托(Fernao Mendes Pinto)于1580年完成的《游记》述北京市场有大量的檀香出售,“数量如此丰盛,似乎找不到词汇来形容。”(11)
    檀香(木)因其珍贵,也多用作中外国家间互酬的国礼贡物。宋朝时,就有“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下港”(今印尼万丹)、“大尼”(今马来半岛北大年)等进贡。(12)明朝初建,太祖遣使,琉球等“贡方物”,有“檀香、木香、黄熟香等条”。(13)此外增列的国家有:“爪哇”(今印尼爪哇岛)、“满刺加”(今马六甲)、“浡泥”(今加里曼丹北部及文莱苏丹)、“彭亨”(今马来西亚彭亨州)、“暹罗”(今泰国)、“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锡兰山”(今锡兰)等。(14)此例清朝延承,康熙十二年暹罗贡使来华,贡品中有“黄檀香”。乾隆十八年,外使来朝,清廷议论后决定仿照雍正五年意大利使节来华例,中方“赐物”中有“紫檀木器”。(15)檀香木还有其他种种用途,“除作木器、念珠、扇骨、小盒外,并作香料、颜料、药品、神香等用”。(16)有些说来殊有意趣,清初,紫檀“来自番舶,以轻重为价。粤人以作小器具,售于天下”。(17)1852年俄罗斯驻北京布道团的人员刊文《中国人制造墨、香粉和胭脂的方法》,称中国人制造上等墨时,要掺入“红檀香”等原料。(18)檀木也成为巨富之家争强夸富的炫料,在1556年冬天访问过广州的葡萄牙多明我会士克路士(Gaspar da Cruz)称曾看见“很漂亮的床”,用象牙和檀木等制,价格奇昂。(19)而广州行商潘庭官的巨宅“比一个国王的领地还大”,房屋的“套间都用活动的柏木或檀木间壁隔开”,所指当是檀木屏风。(20)此珍木良材在东方世界自来受推崇,1655年7月土耳其军队没收一位库尔德王子的财宝拍卖,拍品清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象牙、光芒四射的玫瑰香水瓶、饰以宝石的可兰经之外,还有紫檀木的箱子等。(21)
    新航路发现之后,全球从局域变为互通。严格说来,地理发现应该理解为任何一个文明种群第一次到达所有人类种群的未知地域,那么,所谓的“地理大发现”不过是前人发现的重演,“发现”的说法并不“科学”。但“地理发现时代”又确实是由哥伦布及其后继者们所开创。此处,人流物流实现不间断“往来”的意义尤为重要,从这以后,东西半球、新旧大陆、五大洲、三大洋被联为一气,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开始掀动,商品的全球化流通时代莅临,檀香是肇其发端的重要货品。只不过这一产自东方的传统国际商贸货品,自此改由西人主要经营,这是一个重要转变,传统的东西方间接贸易的形式就此摆脱,地缘传递性贸易被跨洲直接性贸易替代,“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22)终至造就近代世界经贸体系。西人对此东方产品主要是长途贩运,转手倒卖,从中渔利。“东方航线的发现者”葡萄牙人最早染指此项生意。明人林希元言:“佛郎机之来,皆以其地胡椒、苏木、象牙、苏柚、沉、速、檀、乳诸香,与边民交易”。(23)所指运进“诸香”不错,但认为来自“其地”则谬,上述都是东方产品,葡人是居间转卖。欧亚贸易的兴起也导致了欧洲范围内的外贸格局由“内海(地中海)”向“外洋(大西洋乃至太平洋)”挪移。1548年,宁波双屿港发生大火,停泊港内的多艘中外船只被烧,损失150万金,毁损货中就有葡人从海外运来的檀香。(24)葡人输华檀香木主要来源地是帝汶岛,信息即财富,古今不爽,16世纪初,控制了马六甲的葡萄牙人听闻帝汶盛产檀木,而这在中国大有销路,在广州可以三倍买价的价钱出手。1515年后,葡人开始经常光顾帝汶,但受到土著居民的抵制,不许居留岛上,只许一年往返一次按规定价格收购檀木。(25)占据中国澳门的葡人从帝汶的文那港(Mena)、马度米亚(Matomea)和卡文那士(Camanase)等地获得檀木转运中国。(26)并由此开辟了延承许久、影响深远的澳门--望加锡--帝汶航路,获利丰厚,1590年,席尔瓦主教(D.Francisco Pedro da Silva)记述:“檀香木在中国很受重视;虽然其一般价格是每担20帕塔卡(Pataca),而在有些年份,当由帝汶开来澳门的船只不足时,其澳门售价将达到150帕塔卡。”1633年的另份报告称,利润可达200%。(27)1640年,葡萄牙军留驻帝汶岛北岸的“利福”(Lifau),开始控制岛上的檀香木贸易,将出货源源不断运往澳门转至大陆。(28)那时的中国人对此知悉,帝汶“沿山皆旃檀,至伐以为薪”,被西人运来,“络绎而至,与商贸易。”(29)明朝崇祯年间颜俊彦刊《盟水斋存牍》列出与“夷商”有关的铺行,有所谓的“四季香户”与“漳行”,专营进口的沉、檀、速、降等香,也有经营紫檀的铺户。(30)说明此舶来品已具规模,致使中国的从业者蔚然形成“传统行当”和“专业区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