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檀香木:清代中期以前国际贸易的重要货品(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郭卫东 参加讨论

檀香木贸易是那个年代存续的众多三角贸易(食糖、丝绸、茶叶、白银、鸦片)中的一种,本应为双边的供销贸易却横空多出一角,起始之由在西人于东方贸易圈中的搅动,他们在产地与销地之间蛮横插足,以坚船利炮的优势(尚无工业品的优势)占领了殖民地或控制了产出国,从这些地区运送檀木等“东方产品”来华。从产地国与西方运送国的关系来说,这是一种早期殖民主义的贸易体系,是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具掠夺性的经贸体系;从西方运送国与中国的关系来说,这是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交易,不出传统国际贸易体系的范围,荷兰史家范厄尔曾对此间东西方主要交易货品进行过估算,认为当时东方的贸易和消费规模远大于西方,无论是“东西海道发现者”的葡萄牙人还是“世界马车夫”的荷兰人都没有使此格局发生根本改变,东方贸易结构的大部分仍旧无损依然运转;除了军事上的优越性外,早期的西人主要从事的是东方产品的贩运,并没有把多少新的经济因素带入东方商业中,西人的到来只不过是在亚洲早已存在的贸易系统中新增了一个分销(流向欧洲的)渠道而已。(83)应该看到,传统国际贸易商品实际上是很单调的,因为经济的不发达,交通特别是远洋运输工具的落后,导致外贸商品价格畸高,能够享用舶来品的人只局限在上流社会,与普通民众无涉,为富贵之家造作的画金错彩,精雕细刻,经年累月方能完成,其中少有工本时效的计量,与工业年代机械流水线的生产自有时代的差别,只能是些小众消费的奢侈品。(84)那时的中国所需要的多与民族喜好有关,仍是传统初级产品(檀木、皮毛等),进口中国后再行精加工,方能进入消费领域,中国的需求决定了进口,从市场角度看,生产力时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仍占有主导与自主地位,这与工业革命之后的状况有大不同。这还牵扯到世界范围内劳动分工的改组和分化,那时的国际劳动分工仍以自然地理产品配置为转移。雅克·阿达在《经济全球化》一书中指出:“以一体化体制的形象出现的世界经济,来源于一个欧洲的经济世界,或者说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世界。”(85)但在檀香木进口中国的昌盛年代,欧洲“中心”并未形成,放眼物流走向,中国是重要的聚结消费中心,此时是西人走向东方,物品流向东方,简言之,是西方“服务”东方。至少在早期国际经贸“一体化”的时代,“欧洲中心论”尚难立说,长时间流行于西方世界的观念把“东方”和“西方”间的沟堑挖掘至极端,并未将双方发展价值上的平等性充分阑入研究视野。当时的经贸发展是多中心的,我们要把眼光更多地转向东方,进而重构属于东方自身的社会经贸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或以工业革命完成划一时代,之后的岁月,伴随远洋交通工具的改良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国际贸易的产品迈进平民消费的门阶,从而进入外贸商品多元化的时代,欧美的工业品不再是传统初级产品并对中国市场形成物美价廉的优势挤压,农业文明产品让位于工业文明制品,西方反居主导和支配;并将此前的“东方产品”国排挤出局,三角或多边贸易变换成中国与西方为主的双边贸易,至今未改此流态。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檀香木贸易是洲际之间互动交流进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东西方交往的历史于此似可寻得另外的解释框架:不仅关注政治文化等形而上层面的交往,而是更多地关注物种器物等形而下层面的流通;不拘泥于民族国家的界限,单向度地研判某个民族国家与国际市场的关联,而是更关注双向或多向间的互动依存,以及这种依存对自身同时也对世界历史的演化所造成的结果。檀香木贸易构成了地理大发现之后至工业革命完成之前几百年牵连数个大洲众多地区的国际贸易的重要图景,一定程度地反映出前工业革命时代的自然资源配置和传统向近代国际经贸体系演变转轨的走向。
    真是印证了那样一个道理,人类一旦喜欢上一个珍稀物种,那物种也便面临灭绝威胁。中国温暖的南方早植檀树,周人记述远古燧人钻木取火,四季用木各异,“春取榆柳之火……冬取槐檀之火”。(86)2500年前的《诗经》不乏檀木记载,《大雅·大明》中“牧野洋洋,檀车煌煌”,描述了用坚檀制造的战车在辽阔的牧野战场上堂皇出阵的情景;《魏风》中有《伐檀》篇,“坎坎伐檀兮”,歌咏伐檀时的景致情怀。说明在远古中国檀木并不稀罕,却也正在这伐檀声声中,自唐代以降,檀木渐成珍稀,只能用于乐器、雕刻、香料等有限品类。唐人诗吟:“管琵琶声亮,紫檀槽能歌”。(87)宋人词赋:“手拍锦囊空得句,眼看檀板遇知音”。(88)也从唐代以后,中国开始进口檀香木,历代延续,以致生活在明清之际的屈大均铺叙“岭南亦产檀香”,但屡经砍伐后,仅罗山、三水各见一株被斨的白檀,新安黄松冈有已变质而无香味的“香树三株”,其他檀木“皆来自海舶”。美丽中国已难觅檀香树,令人唏嘘!屈氏为之慨叹:“噫,神物固不可以贪求也哉!”(89)清代中期的进口是规模最大的,在谋利的驱使下,世界各地的檀树被争相采伐,人们走遍世界寻寻觅觅,檀木也随着人类的足迹所至而急剧衰减,人类文明的进化难道总要以生态文明的丧失作为代价!西方殖民者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技术的力量大规模地戡天役物,造成对生态的致命性毁败,“1810年在马贵撒斯群岛发现的檀香实际在七年中全部出口了”;大约在1830年,檀香木在夏威夷群岛上绝迹了;在斐济群岛上的檀香树差不多也在这个时候被采伐净尽。在这些地方“寻找稀少的檀香,几乎是得不偿失的”,寻找成本已逾出销售本钱。1833年美船输华檀香木仅值8935美元,降至微不足道。(90)曾在太平洋岛屿上生长了千百年的檀木被大量斩伐,仅十年时光,便好景不再,全因“贪婪的商人弄空了供应的来源”。(91)百年树木,况且檀树的生长期极为缓慢,檀香木交易成了一项资源挥霍性、自然破坏性的难以持续的贸易,盛极一时之后遂而衰落。
    ①关于檀香木中外贸易的历史研究甚少,专门系统的研究阙如。但有学者有片段性的精彩叙说,特别集中在葡萄牙人通过澳门经营中国与帝汶檀香木贸易的方面,其中代表性文论有:Charles Ralph Boxer,Fidalgos in the Far East,1550-1700,Fact and Fancy in the History of Macau,The Hague:Martinus Nijhof,1948.张廷茂:《明清时期澳门海上贸易史》,(澳门)澳亚周刊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普塔克:《明朝年间澳门的檀香木贸易》,《文化杂志》中文版第1期,澳门文化司署1987年;何平:《印尼弗洛勒斯及其附近岛屿上的“黑色葡萄牙人”》,《世界民族》2006年第5期;汤开建、彭蕙:《明清时期澳门人在帝汶的活动》,《世界民族》2007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