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武则天时代的礼仪与政治(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福建学刊》 赵澜 参加讨论

虽然封禅是封建国家重要的大典,但是关于封禅之礼却缺少详细的记载。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说“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缺然湮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秦汉以来登封之礼都是临时撰制,并无定式。武则天封禅嵩山的经过,新、旧《唐书》和《通鉴》只有简略的记述。《旧唐书·礼仪志》说它“咸如乾封之仪。”参照李峤《大周降禅坛碑》和武三思《大周封祀坛碑》并序,我们可以得知一个大概。天册万岁二年十二月一日,武则天率领文武百官、蕃夷酋长以及仪仗随从,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开往嵩山。第二天到达嵩阳。在嵩阳斋宫虔心斋戒六天之后,九日在山南万羊岗柴燎告祭昊天上帝,由显祖立极文穆皇帝、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侑神作主。武则天头载圆冕,身披大裘,登上祭坛。在庄严肃穆的乐曲声中,隆重祭拜昊天上帝。十一日武则天乘玉舆登上峻极峰顶,把刻有祈祷之辞的金策封于玉检之中,并络以银绳,埋在封祀坛中。她“倘佯烟霄,惆怅古昔。凝神于九天之上,游目于八肱之表”,不由感慨万千。当日大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元年,免天下百姓今年租税,大脯九日。十四日,在少室下趾东南的降禅坛禅祭后土,以显祖妣立极文穆皇后、太祖妣无上孝明高皇后侑神作主。祭地之仪也十分隆重。“戈矛山立,玉帛星陈”,会集了四方珍品,“悉加坛掸”。武则天“咸秩众灵,遍祀群望”。“事毕功宏,礼周庆洽”。(注:《全唐文》卷247李峤《大周降禅坛碑》。)对天地的封祀圆满完成。十六日,武则天在朝觐坛受群臣朝贺。
    回到洛阳后,因为封禅进行得十分顺利,武则天为感谢嵩山神祗的佑护,下令尊神岳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封启母神为玉京太后,少室阿姨神为金阙夫人,周王子晋为升仙太子,别为立庙祭祀。武则天自制《升中述志碑》,树于封祀坛之丙地。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这段文字说明封禅必需有三个条件:一是受命于天;二是发现祥瑞;三是功高德洽,天假以时。缺其一就不得封禅。因此,历代帝王没有不想去泰山封禅的,但是能够达到目的的却很少。就连唐太宗这样的一代英主也未能如愿。武则天登封嵩山,向天地告成功,求福佑,不仅仅是粉饰太平的举动,而且又一次向天下人“证明”了她是受命于天,功高德厚的一代圣主。
    以上所举是武则天时代的礼仪活动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息息相关,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繁多的礼仪活动对武则天时代的政治起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它为新政权的建立制造舆论。儒家学说是反对武则天称帝的。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牝鸡司晨,管理李唐朝政,已经是传统观念所不能容忍的了,更不用说臣夺君位这种以下犯上,违反伦理朝纲的大逆不道罪行。武则天临朝称制不久,大臣刘仁轨就上书婉转地以吕后临朝之事规戒她。徐敬业扬州起兵,打的也是反对太后临朝,要求还政李氏的旗号。但武则天不会就此罢休。面对严峻的政治局面,她采取刑礼两手,一面用酷吏严刑镇压反抗,一面利用儒家“天命”说,积极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拜洛受图,神化武则天,为她宣传称帝的“天命”。改官名、易服色、改正朔一系列活动,配合其称帝步骤,造成天下维新的景象,以驱除旧唐在人们心中的影响,树立大周的新形象。武则天临朝称制以及建立武周政权得以成功,借助礼仪活动之力甚多。其次,礼仪活动是武则天时代政治的晴雨表。武则天利用礼制的改动,试探臣下对她称帝的态度。如传统礼制中宗庙的数目是权力的象征,不容僭越。光宅元年,武则天刚刚临朝称制,武承嗣就迫不及待地请武则天立武氏七庙。这立即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对。武则天明白称帝时机未到,没有同意武承嗣的请求。垂拱四年,武则天羽翼丰满,紧锣密鼓地策划称帝。这一年正月,她下令在东都立崇先庙,祭祀武氏祖考。博士周宗揣测到她的心思,上表请立武氏七庙,把唐太庙减为五室。武则天把它交给臣下讨论,又遭到唐朝旧臣反对。但是她在这次讨论中看到支持她称帝的周宗之流大有人在。时隔不久,武则天就正式改唐为周,立武氏七庙。
    第三,礼仪活动是武则天巩固政权的措施。永昌元年九月武则天下诏“天无二称,帝是通名。……自今郊祀之礼,惟昊天上帝称天,其余五帝皆称帝。”(注:《唐会要》卷9上。)以王肃的一天说取代郑玄六天说,来强化中央集权。封禅礼仪,按传统说法,必须是受命于天,功高德厚的圣明君主才能举行的,向天地告成功,求福佑的隆重仪式。武则天登封嵩山,不仅粉饰太平,而且证明武周政权是天命所归,武则天本人是可以跻身远古七十二君的圣明君主。明堂大享,在祈求天地神灵佑护的同时,强化了武则天天命的代言人的身份。朝会、布政的一系列礼仪规定,在排班列队、进退回旋、揖让仰止之间,进一步强调了武则天天下独尊的地位,严格封建等级制度。而修明堂、恢复告朔礼等一系列复古行动,为武则天塑造了一个好文重礼,孜孜于恢复三代圣明之治的儒家理想君主形象。这一切都是巩固武周政权的重要措施。
    虽然武则天费尽心机,充分利用礼仪制度为其统治服务,但是,女子称帝与封建礼仪制度有根本上的矛盾。在封建时代,妇夺夫政,臣夺君位,是大逆不道的悖礼行为,与礼仪制度中的宗法思想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在武则天的高压政策和利益引诱之下,大多数人缄口不言,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是奉李唐王室为正统的。对他们来说,武则天政权只是李唐王朝复兴前的过渡阶段。所以一旦武则天年老体衰,控制不了局面,张柬之等人立刻发动政变,恢复李唐天下。在帝位继承问题上,按封建宗法观念,帝位应由父传子,子传孙。对于女子称帝来说,这种继承原则就不适用了。如果把帝位交给儿子,那么她辛苦开创的武周天下将一代而终;如果把帝位交给侄子,天下倒是姓武了,可是继承天下的却不是自己的后代。武则天思想斗争十分激烈,在立嗣问题上一直游移不定。狄仁杰、李昭德等大臣不断以儒家宗法观念劝告武则天,倘若立儿子为帝,则死后还能以母亲的身份配食太庙;若立侄子为帝,则从来没有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太庙的。再加上整个社会深受宗法观念影响,人心支持李显、李旦。突厥进犯边境时,振振以“还我庐陵、相王”为辞。梁王武三思招募兵士,一个多月才召到几百人,而以李显名义招募,不出两旬,募兵已满五万。武则天终于不能摆脱深入骨髓的封建宗法观念,迎回李显,立为太子,最后被迫传位中宗,交出手里的政权。遗诏去帝号,与高宗合葬乾陵。可以说武周天下最终是葬送在封建礼制的宗法观念系统之中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与礼仪制度的关系上,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封建礼仪制度作为一种观念系统和社会秩序,是怎样以它强大的,无所不在的力量,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运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