⑩ 裘锡圭:《关于〈孔子诗论〉》,姜广辉主编《经学今诠三编》(《中国哲学》第二十四辑),139-142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11) 参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216、219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12) 转引自裘锡圭《关于〈孔子诗论〉》,姜广辉主编《经学今诠三编》(《中国哲学》第二十四辑),142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13) 孙奭疏云:“男女家娶过时者,谓之怨女旷夫。”恐不得其初谊。 (14) 廖名春:《上博〈诗论〉简“以礼说〈诗〉”初探》,所著《出土简帛丛考》,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叶国良等《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札记六则》,《台大中文学报》第十七期,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2002年12月。 (15)(33)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157、15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16) 李零:《上博楚简校读记》(之一),“简帛研究”网站,2002年1月4日;许全胜:《〈孔子诗论〉零拾》,廖名春编《新出楚简与儒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3月。 (17) 李锐:《读上博楚简续札》,廖名春编《新出楚简与儒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3月。 (19) 李学勤:《〈诗论〉的体裁和作者》(附《〈诗论〉分章释文》),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3月。 (20)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15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李学勤:《〈诗论〉与〈诗〉》,姜广辉主编《经学今诠三编》(《中国哲学》第二十四辑),125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1) 李零:《上博楚简校读记》(之一),“简帛研究”网站,2002年1月4日;周凤五:《〈孔子诗论〉新释文及注解》,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3月。 (23) 高亨:《诗经今注》,159页,上海占籍出版社,1980年10月。 (24)(27) 参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802页、674-676页,齐鲁书社,1989年7月。 (25) 李学勤:《〈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附录《〈诗论〉分章释文》),《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1期。 (26) 周凤五:《〈孔子诗论〉新释文及注解》,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3月。 (28) 参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2450-2451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7月。 (29) 周凤五:《〈孔子诗论〉新释文及注解》,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3月;黄德宽、徐在国:《〈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释文补正》,《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30)(32) 孟蓬生:《〈诗论〉字义疏证》,载廖名春编《新出楚简与儒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2年3月。 (34) 王志平:《〈诗论〉发微》,饶宗颐主编《华学》第六辑,66页注释(27),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6月。 (35) 李零:《上博楚简校读记》(之一),“简帛研究”网站,2002年1月4日;何琳仪:《沪简〈诗论〉选释》,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256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3月;张桂光:《〈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文字考释》,出处同上,341页(又收入其所著《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2004年10月)。 (37) 近见于茀先生以“绝柎而士”四字为句,读为“继附而士”,云:“意思是先已亲附于前好,继而又侍他人。”(所著《金石简帛诗经研究》23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则费解尤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