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所见拓跋职官初探(5)
据以上16位任“羽真”者的资料分析,可得出几点认识。首先,羽真为一重要高官,从众人所兼其他职官看,多为一、二品,可证羽真的地位也相当高。其次,从任羽真者的爵位观察,多为王、公,由前面已叙爵品关系推析,也可旁证羽真确为高官。再次,任羽真者有汉人也有鲜卑族人,有鲜卑贵族也有拓跋宗室成员,不似领民酋长,也不似“乌矮真”。领民酋长所领民为部落之民,而从司马楚之父子的传记看,他们并没有率领过部落之民,毛法仁也是如此。《魏书·毛法仁传》载其一生经历说:“修之在南有四子,唯子法仁入国。高宗初,为金部尚书,袭爵。后转殿中尚书,加散骑常侍……和平六年卒。”也不见曾率部落之民的记载,冯熙父子亦无率领部落之民的经历,因此,“羽真”为领民酋长之说,恐难成立。对照前面16位任羽真者的情况分析,羽真也不像是《南齐书·魏虏传》中的“乌矮真”,《魏虏传》云:“外左右为‘乌矮真’。”照此解释,“外左右”当为宗室以外担任要职的人。但据前面表中所列16位羽真看,情况并非如此。任羽真者,也不乏宗室成员,如元素、元陵、元顺诸人,所以,推测“羽真”就是“乌矮真”,实在有些勉强,难以令人信从。 羽真究竟是何官职?就目前所见资料,还不易判定,仅能说,羽真是一大员,但究竟是中央大员,还是方面大员,也不好说。由前列诸位羽真看,羽真还有一般羽真、大羽真、内大羽真之别,这为探求羽真的职掌又增添几分困难。然而细分析表中诸位羽真,凡说某人任大羽真、内大羽真之文,皆为后人追记其祖先官职。相反,凡当时人记当时人官职,或子辈人记父辈人官职,如毛法仁、吕河一西、司马金龙、冯熙父子等人,均是只记羽真。单从历史可信度讲,显然是后者更可信,故不能不使人怀疑,羽真是否存在一般羽真、大羽真和内大羽真的区别。 羽真一职存在于北魏前期,《北史·斛律金传》:斛律金“高祖信侯利,魏道武时内附,位大羽真,赐爵孟都公”。可见道武帝时已有此职。另外,毛法仁、司马金龙、冯熙父子等为文成帝、献文帝和孝文帝时大臣,但《前职员令》中已无此职,说明至迟于太和十七年,羽真一职已从北魏官制中消失,存在了将近一百年。 内行内小与内行令 内行内小为内侍官员,在《南巡碑》阴刻内侍官之列,有21人任内行内小。按所见其他有关内行内小的资料,任此职者,年龄普遍较小,如《华州刺史丘哲墓志》记丘哲“七岁之年,擢为内行内小”(注: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268《丘哲墓志》,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魏故使节镇西将军雍州刺史华阴庄伯墓志铭》也载杨播经历说:“君年十有五,举司州秀才,拜内小。”(注:杜宝仁、夏振英:《华阴潼关出土的北魏杨氏墓志考证》,《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5期。)这个“内小”,显系内行内小的简称。 《侯刚墓志》也说侯刚是“太和五年,文明太后调为内小”(注: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249《侯刚墓志》。)。侯刚卒于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春秋六十一,倒推至太和五年(公元482年),他只有十七岁。 内行内小的职责为侍奉皇帝,具体又有文秘、厨师和其它分工。如《李宪墓志》记述李宪“年十有二,为秘书内小”(注: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292《李宪墓志》。)。 《封魔奴墓志》也载封魔奴“调为内行内小,任实闺帷,职惟文秘”(注:石永士等:《河北金石辑录》,《封魔奴墓志铭》,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第212页。)。《魏书·侯刚传》则载侯刚“少以善于鼎俎,进饪出入”。对照墓志,可知这时他正任内行内小。 《魏书》、《北史》中不见内行内小等级高低的具体记载,《南巡碑》载21个内行内小中,有20人仅有内行内小一职,从他们年龄普遍较小,任职文秘、厨师,又只有一职几方面分析,内行内小只是低级的内侍官员。21个内行内小中,惟独一人有“广威将军、建德子”的官爵,据《官氏志》,广威将军为四品下阶,建德子为子爵,也为四品。由于仅此一例,以他一人的兼官爵品推析其他内行内小的地位,似不合适,再说北魏前期有官爵世袭之制,颇疑此人的官爵与世袭有关,故不能把他作为推测标准。 从有关资料看,内行内小的记载都在北魏前期,太和十七年《前职员令》内已无此职,可见孝文帝全面推行汉化后,此职也被汉化。 在《南巡碑》中,还载有三个内行令,他们与内行内小一样,均在内侍官之列,他们是: 1.宁朔将军内行令永平子胡墨田 2.鹰扬将军内行令蔡阳男宿六斤阿□ 3.内行令直勤□六孤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