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所见拓跋职官初探(7)
内小幢将的品阶不是太高,碑中三个内小幢将皆加有将军号,一个加中坚将军,一个加扬威将军,一个加宣威将军。据《前职员令》,中坚将军和扬威将军系四品上阶,宣威将军系六品上阶,由此加官推析,内小幢将是拓跋魏的中级官员。 在碑阴所记从官中,还有十九位三郎幢将,全排在第五列。这十九位三郎幢将中,有九位加将军号,有十位仅任三郎幢将一职。前者加的将军号有宣威将军、陵江将军、折冲将军和鹰扬将军,这些将军中,陵江、折冲、鹰扬三将军的品阶据《前职员令》为五品上阶,宣威将军为六品上阶,因此可知,三郎幢将的级别并不高,只是中级官员。 三郎幢将在史书中也有零星记载,《魏书·楼安文传》记楼安文原为虎威将军,“后迁三郎幢将”。检《前职员令》,虎威将军为五品中阶。楼安文由虎威将军改为三郎幢将称之为“迁”,只能从两方面解释,或者是三郎幢将的地位高于虎威将军,或者是三郎幢将的地位比虎威将军更为重要,但不管怎样、仍可看出,三郎幢将只是拓跋族中级官员,与上面的推析正好互相印证。 从碑文所见三郎幢将及加官看,三郎幢将与内三郎一样,都是武职,其职责也当是保护皇帝,负责皇帝的安全。 但三郎幢将与内三郎是有区别的,一是有的内三郎的加官品阶与爵品都相当高,如右将军、前将军和侯爵、子爵等,反映出内三郎整体地位高于三郎幢将,二是内三郎是内朝官员,是皇帝的近身侍卫,而三郎幢将却未必是,有可能只是从外围负责皇帝的安全。 另从碑文残留姓名看,三郎幢将与内三郎一样,也是以游牧民族的人为其主体。 在碑阴第七列还有七位雅乐真幢将,该职在史文不见记载,此为初见。其中加将军号者四,仅为本职者三,所加将军号为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宣威将军,据《前职员令》,前军将军和后军将军为从三品上阶,宣威将军为六品上阶,悬殊甚大,加宣威将军的雅乐真幢将还是一个“直勤”,即拓跋宗室子弟,反映出雅乐真幢将比较特殊,成员复杂。另由残存的五个雅乐真幢将的姓名观察,均为少数民族复姓,也表现出该职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由于有关资料和碑文所见信息过少,难以对其职掌、隶属关系等做详细考证。 贺浑吐略渥 贺浑吐略渥在《南巡碑》中有两个,一个是“威虏将军贺浑吐略渥和稽乞鱼提”,一个是“贺浑吐略渥厍狄□”,从其排列位置看,可知“贺深吐略渥”是一鲜卑职官,但由于可参考资料过少,对其地位、职掌、存在时间等作进一步探讨有较大困难,只能留待发现有关新资料后再来补充。 综合以上探讨,使我们对碑载拓跋职官的职掌、地位及北魏前期官制“华夷杂糅”(注: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2页。)的情况有了较具体明确的认识,并且通过拓跋官员的普遍存在,证明在北魏前期官制中确实存在着汉族和鲜卑拓跋两个渊源和两个系统,两系统的职官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曾互相掺杂,长期共存,一起构成北魏前期官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特征。研究北魏官制,不能不充分了解这个特征,也只有充分了解这个特征,才能对拓跋官制汉化的演变难度和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