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华夷、华夏、汉人在东方(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方文物》 董万 参加讨论

燕辽青铜文化也东伸到大同江流域。金滩里三期遗址出土的陀螺形器,口微敛,口沿折成 双层,器底如同猪嘴。朝鲜考古学家说:“同它形状相似的陶器,在双砣子三期也很多。” 金滩里三期出土的一些石器,如石斧,有段锛,有段锛状刨、凿等,同双砣子三期文化出土 的很近似。考古学家说:“劳动工具的这种共同性,说明平壤地方与辽东地方居民之间的经 济文化联系十分密切。”支石墓(石棚)是大同江流域最为盛行的一种墓葬形式。这种支石墓 的形制特征,同辽东半岛的石棚基本相同。大同江支石墓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受了 燕辽地区石墓文化的一定影响。大同江流域的无纹陶文化,可能也是在燕辽文化影响下形成 的。韩国学者金元龙说,“它是以辽宁省小河沿的彩陶为其祖型”,后来“越过鸭绿江进入 朝鲜”(17)。
    四、东方呈现“大一统”
    (一)战国末燕国开拓东方首创三郡
    1.燕国沟通中原同东方联系
    周灭商后建燕国管理殷商遗民及孤竹、箕等族,遂在燕山南北形成了以华夏燕族为主体的 燕文化。辽西朝阳魏营子类型和喀左青铜窖藏坑群,就是燕文化北支遗存。此后燕文化成为 中原“诸侯国”文化传播到辽沈、吉长地区的中介媒体。辽西夏家店上层文化和吉长西团山 文化中的中原文化因素,就是燕文化架起桥梁传播来的。
    2.战国末燕国首创东方三郡
    战国末期,燕国西却东胡,东逐箕氏国,开拓了疆土,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 东五郡,其中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在东方地区,其疆域东达朝鲜半岛清川江畔,又筑长 城与障塞,巩固边防。
    燕国为东方开辟了崭新的铁器时代,揭开了“大一统”的帷幕。
    3.燕辽地区燕文化的遗迹遗物
    燕国的右北平、辽西和辽东郡古城址,现已大部分被发现。燕人的古墓、铁制农具、燕明 刀币,在各地也都有发现。
    辽沈地区是燕国在东方的政治文化中心,辽东郡治襄平古城已于辽阳发现。
    辽东半岛地区,燕国在战国中期就占领该地。这里出土大量燕国及赵、魏等国货币、武器 、农具。燕国开拓东方并在这里设县管辖,金州的沓氏县大概就是这时设立的。这里出土许 多燕国墓葬,著名的有旅顺后牧城驿墓的青铜短剑和大批燕国货币。金州区友谊镇八里村南 台山出土窖藏刀币100多公斤;金州区大岭屯城出土一批燕明刀;旅顺区牧城驿鞍子山村出 土燕明刀30多公斤;后牧城驿1号墓出土燕明刀3枚;牧羊城出土一批燕明刀(18)。
    4.朝鲜半岛境内燕文化遗迹遗物
    燕国辽东郡统辖范围东达清川江,以“满番汗为界”。华夏族随着铁器文化的渗透,大批 进入朝鲜半岛。
    清川江畔细竹里遗址发现了大量窖藏明刀币、布币和铁制农具。这些遗物都是燕国及魏国 、赵国制造而留下来的。
    朝鲜考古学家发现,燕国明刀币已逾越清川江,在平安南道落了户。平安南道的德川郡青 松里和宁边郡馆洞都发现了不少窖藏燕明刀币。
    5.燕太子丹率众走保辽东
    战国末,秦攻六国时,燕太子丹遣荆柯刺秦王,事败,秦王遣军伐燕,攻拔燕都蓟城。燕 王喜和太子丹率众走保辽东,这是历史上出现的规模较大的一次华夏族向东方大迁徙。其迁 徙人数,估计约有数万余众。太子丹被杀,燕国亡,遗众继续东逃,渡鸭绿江。秦军追至大 同江遗留下的铜戈,现已发现。
    (二)秦继燕设东方三郡
    秦继燕设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又有大批华夏族进入这里。燕辽地区和大同江流域都发 现了大批秦人遗迹遗物。
    秦碣石宫址、秦铁权、秦陶量、秦戈、秦半两,还有三晋、魏、赵的铜戈、铜剑,都已被 发现。特别是在大同江发现了秦戈,上刻铭文:秦始皇廿五年制,工匠高奴工师窦。秦始皇 二十五年,正是秦军追击燕王喜和太子丹、消灭燕国、向东进军之年。此戈显然是秦军戍守 大同江的遗物。类似的秦戈,在新昌郡下细洞、平壤市桢柏洞、白川郡石山里等地也有发现 。
    (三)西汉扩置东方五郡
    西汉初期,武帝在燕秦的基础上,又扩置了苍海、真番、临屯、乐浪、玄菟等五郡。这里 汉人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已经形成,他们以新的姿态,像潮水般地涌向辽沈吉长地区与朝鲜 半岛。
    考古学家在辽沈地区发现大批汉人的遗迹遗物。西汉设置的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下 辖48县,其城址已大部分被发现。汉人的村落、古墓,在辽西、辽东半岛、辽沈、辽东,都 有大批发现。特别是辽阳三道壕村落址,辽阳棒台子屯1、2号壁画墓,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 子壁画墓,更引人入胜。
    西汉在朝鲜半岛秽人区设置的乐浪郡县城址,以及墓葬、祠碑、庙钟、瓦当、封泥、印章 等,也大部分被发现。在平壤乐浪郡治址出土的瓦当上,镌刻“乐浪礼宫”、“乐浪富贵” 铭文;出土的封泥上,印有“乐浪太守章”、“乐浪大尹章”,以及23县的令、长、丞、尉 的 官印痕迹。平壤还发现乐浪郡古墓群,总数在2000座以上。其中有乐浪太守副官王光墓、王 盱墓,出土“乐浪太守掾王光之印”和“汉五官掾王盱之印”,还有乐浪郡属官王根墓。平 壤还发现夫租秽君墓和夫租长高常贤墓,出土夫租秽君银印和夫租长银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