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科的重要开创者和带头人严中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他为我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以精湛的学术成就、高贵的思想品质、鲜明的立场、严谨的学风蜚声中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纪念严中平同志、学习严中平同志,我们组织了本专辑。它包括严中平同志的两篇遗作和特约有关专家学者撰写的对严中平同志著作的评述、对严中平同志生平的回忆以及有关学术论文。我们相信,严中平同志不朽的精神定将激励后继者为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科继续努力奋斗! --本刊编辑部 一、从对西方入侵的评价说起 在洋务派评价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基本否定部分肯定的意见。部分肯定的意见认为洋务派兴办新式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客观上起了进步作用”。但是,在洋务派兴办新式企业的同时和前后,外国入侵者也在中国兴办新式企业,引进这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作用”是一个赞赏的词汇。我们能够从赞赏的意义上去歌颂外国入侵者的这种“进步作用”么?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说:“十九世纪中叶,西方突破了中国孤立的墙壁,……外来者带来了进取性,带来了发展得盖世无双的西方技术,带来了为以往的侵入者所从来不曾带入中国的高度文化。”①我们歌颂这种“带来”,不是把立场滑到艾奇逊的方面去了么? 今天我们正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仅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还欢迎外国人来华经营合资乃至独资企业,也引进外国对我们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舆论界出现了一种赤裸裸歌颂外国侵略的言论。例如,有人就指责史学家揭露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罪行为从狭隘的民族主义感情出发,对不顺心的事发一通牢骚了事。据说,科学无国界,文明无国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对外开关,西方资本主义涌入中国,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使清王朝面临塌顶的危机,乃是好事,我们不仅不应该为之唱挽歌,而且应当大恨其晚才对。 这种观点,抹杀了新旧中国的界限。今天我们是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是主动对外开放的。我们引进外国的任何事物,都是在我们法定的范围内进行的,汲取有益于我的东西,排斥有害于我的东西。旧中国却是一个主权被破坏的半殖民地国家,在被迫对外开关的同时,还被迫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授予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为所欲为的特权。怎么能把主动开放和被迫开关混为一谈呢? 二、两种研究的构思 为了端正立场,有必要从理论上澄清一些令人困惑的观念。对此我提出“规律性研究判断”和“价值性研究评论”两个观念,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研究。“规律性判断研究”是对事物发展变化本身的客观规律的研究,“价值性研究评论”是对事物发展变化对人的利害关系的研究,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②。这是因为马克思“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从而就有可靠的基础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做是自然历史过程”③。列宁特别强调这种观点的重大意义。他说:“没有这种观点,当然也就无所谓社会科学。”④我体会,所谓“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做是自然历史过程”,就是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做和自然历史过程一样,都按照它们自己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所形成的客观规律发展变化着。事物发展变化中所出现的现象有偶然的,有必然的。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需要区分偶然和必然。客观规律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性。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过程通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为自己开辟道路。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透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偶然现象去肯定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我们把这种肯定称之为规律性的判断,给人们提供行动的指南,由此必促其利、避其害。事物本身是按照其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发展变化着,规律本身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无所谓利害,无所用其褒贬。人们所能为力的只是既经掌握事物的必然规律,使可按其对人的利害关系,因势利导,促其利,避其害。无论自然历史过程,还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过程,都是如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