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科学(5)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话语”一词代表的语言中所反映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的内容,在最终意义上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并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历史上看,男女不平等是因男女在物质生产中的不同分工引起的,随着男性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增长,财富的逐渐增多,产生了按男系计算世系和按父系继承财产的要求,导致了“母权制的被推翻”。而从现实看,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皆因她们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社会政治、文化参与程度不断扩大的结果。20世纪美国两次妇女运动高潮的背后,均有妇女在就业、接受高等教育、政治参与等方面的比例明显提高的事实依据。形式主义地消除或解构性别歧视性的社会话语或许有一时功效,但最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妇女史研究若不从根本上探讨妇女受压迫的历史根源,也难以实现其宗旨,即揭示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的社会历史根源,表现一直不为人们所认识和承认的妇女的历史贡献,并据此重新解释历史和争取现实中的妇女解放。 在史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决不意味着排斥其他理论性解释,更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应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内外矛盾相对激烈的时期,经典作家们的主要注意力放在阶级分析和民族分析方面。他们正确地指出了,在阶级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历史根源是私有制,性别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但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具体研究在不同民族和阶级的条件下性别压迫的特点,更不可能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性别差异。而这正是新时期我国妇女史学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保持本色迎接挑战 早在许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史学危机”的口号,还引起了一些争论。不管是否到了’危机”的程度,当今中国史学,特别是世界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几十年,国外史学发展很快,出现了不少新东西。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也面临着严重挑战,首当其冲的也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坚持唯物史观,亦即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在保持史学本身特点的前提下,广泛、合理地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点,才能使我国的史学在21世纪继续发展。 一、准确地占有和筛选材料。这虽是史学研究中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现在有必要重申这个基本原则。史学研究对史料的依赖毋须赘言,但准确地使用材料有时并非易事。对于资料比较缺乏的题目,我们在遇到所谓的“新”材料时更不能急功近利,草率地下结论。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有人出于商业等目的,甚至打起了史学的主意。前几年的“希特勒日记”事件就是一例。此时我们尤其需要保持史学工作者所特有的冷静头脑,不能受其诱惑。 有些题目,材料到是很丰富,但依其得出的结论十分矛盾甚至截然相反,对其进行辨别和筛选便成为首要的工作。我们只有抛弃感情色彩,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综合各种有关史实,把个别事件放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加以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科学地进行多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在许多领域已很普遍,史学研究也早已溶入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近十几年来,外国学者把心理学,甚至玄学也引入史学研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做到既要保持和发展史学研究本身的特色,又要充分吸收其他学科的合理成份,最大限度地为我所用。如对领袖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研究,国外学者早已与社会学等结合起来,对决策者个人的性格、家庭背景等对历史事件的影响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重视得还不够。但像有些美国学者那样重视玄学的做法,我们当然只能是仅作参考。 三、合理地吸收和消化新理论、新方法。近几十年来,在史学研究中,国外学者提出了不少新理论,运用了不少新方法。中国学者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对心理史学、计量史学等的成功引用。实践证明,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确实丰富了史学研究的内容,但一厢情愿地教条地在史学研究中对它们加以运用显然是行不通的,如在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生拉硬套计量史学的方法等。 总之,中国史学界同仁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唯物史观指导研究工作,既不失优良传统,又不保守守旧,既大胆吸收新营养,又不盲从、赶时髦,就一定能使中国史学在世纪之交继续迈出坚实的步伐。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