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门户开放”:20世纪上半期美国对外扩张的战略轨迹(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苏州大学学报》 金卫星 参加讨论

    

与1915布莱恩国务卿就“二十一条”发布的不承认照会相比,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实际上是美国对日本在远东扩张绥靖极限的声明。即日本在东北的军事行动只要不违反华盛顿体系的《九国公约》,不破坏远东太平洋地区国际秩序现状,都可以通过中日两国谈判直接解决。实际上为日本在华军事侵略保留了行动空间。美国则乘机达到在不扩大事态的前提下由中国承受牺牲让步,保持远东太平洋“门户开放”国际秩序框架的战略目的。但“不承认主义”毕竟是一纸声明,它除了强调美国保持远东“门户开放”立场的有限外交效果外,对日本逐步扩大侵华行动、直至爆发全面侵华战争未发挥丝毫遏制作用,原因在于“与门户开放政策一样悠久,而且在实践中更加始终不渝地遵循的另一项美国的长期政策是,美国不会为中国而战。”
    30年代后期,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和日益封闭的中欧经贸体系,美国又酝酿以殖民地让步和放松军备限制,换取德国停止扩张和开放自给自足封闭式经济体系的绥靖方案,企图重新打开欧洲市场的门户。该方案最终由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政府的副国务卿韦尔斯(sumner welles)制订成计划, 其主要内容是由美国出面征询各大国对召开一次世界性会议的意见,由英、法承担对德国放松军备限制和殖民地让步的政治义务,使德国重新平等地加入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保持欧洲的和平稳定与“门户开放”。在1936年底至1938年初,美英曾就合作实施对德绥靖的“威尔斯计划”三次进行外交接触,结果终因双方缺乏对德绥靖合作的共同战略基础,美国只想享受对德绥靖的经济利益,却要求英国单方面承担对德绥靖的政治义务,双方互相猜忌,缺乏合作诚意而使计划最终落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始终将战后世界的自由贸易和有序合作(亦即实现美国主导下的全球“门户开放”)作为战略目标。在从“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组织者历程中,致力于构建战后世界贸易、金融和投资自由化的全球体系。早在1934年美国国会即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旨在通过附加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重建多边自由贸易;1936年9月,美国又与英法达成三国货币协定,拟加强国际金融货币领域的合作;1940年1月,罗斯福总统和赫尔(cordell hull)国务卿都强调,自由贸易政策是奠定持久的世界和平基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1941年8月14日美英签署并相继得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赞同的《大西洋宪章》中,罗斯福总统即提出“机会均等”、“贸易自由”、“航行自由”等原则;同年底,财政部长顾问怀特(henry white)奉命提出“盟国货币与银行行动计划建议书”,旨在“为战后提供一种国际货币” 1942年2月,美国又迫使英国在所缔结的租借总协定中承诺,战后“……消除在国际贸易中各种形式的歧视性待遇,并缩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为打破英国在远东既得殖民势力范围,美国还在战争期间一再敦促英国归还香港,企图使香港和大连都成为国际自由港,重构远东的“门户开放”; 1942年3月,怀特奉命在原方案基础上,起草“联合国家稳定基金与联合国家及联盟国家复兴银行计划草案”(史称怀特计划),此计划即成为1944年7月22日44个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基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金融、投资有序化和合作化战略目标,为1947年美国借助联合国拟定关贸总协定(gatt)草案,实现以多边互惠性最惠国待遇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意味着美国实现了多年来一直追求的全球门户开放的扩张目标,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经济基础和战略新起点。
    二、对外扩张中的多重特性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外交政策史上,门户开放政策与孤立主义和门罗主义,堪称三大划时代的战略性外交政策。在资本主义扩张的本能驱动下,三者分别在不同时期(即18世纪的孤立主义、19世纪的门罗主义以及20世纪的门户开放政策),根据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变化,最大限度地为美国赢得了相应的国际地位和扩张空间。其中,门户开放政策更具有继往开来的超前性,持之以恒的连贯性,见机而行的灵活性以及伪善投机的侵略性。
    门户开放政策在美国外交政策史上继往开来的超前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在美国的力量不足以与帝国主义列强抗衡的特定时期,始终恪守孤立主义外交传统,拒绝为中国、远东太平洋地区甚至欧洲市场的“门户开放”承担军事、政治义务,却企图最大限度地牟取“机会均等”和“利益均沾”的好处,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攫取力所不能及的利益,并进而开辟未来扩张的“合理”空间。孤立主义的真髓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牵连。” 其手段是奉行最低成本牟取最高利润原则的商务外交,在外交实践中具体表现为要求别国开放市场,实行机会均等的自由贸易,却拒绝承担与此相关的政治外交义务。这项传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始终贯穿于美国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之中,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门户开放政策作为美国从海外扩张到全球称霸的衔接性战略政策,既彻底发挥了孤立主义传统的自我保护功能,又充分运用了孤立主义传统的商业扩张力量,为美国顺利地从20世纪初大国体系的边缘,跻身于20世纪中国际政治体系的核心开辟了道路。
    其次表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涵既集中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特征,又超前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以商业资本主义立国的美国,早在重商主义时代后期即致力于自由贸易;工业革命激起的自由资本主义浪潮,以及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体系,则进而使“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原则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各国自由贸易的共识与准则;以此为核心的门户开放政策,更包含了美国在远东与欧洲列强展开贸易竞争继而全面跻身世界市场的商业动机。早在1898年美国国务院讨论对华出口问题时即意识到:“合众国的‘国际孤立’,就工业和商业而论,根据我们在经济需要方面进行改变的必然性,实际上已经成了过时的东西,我们再不能忽视那些国际竞争了,现在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在世界范围内为贸易而斗争的一个竞争者了”。 随着20世纪上半期垄断资本主义深入发展,各国社会化大生产加剧了世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门户开放政策又因其经济内涵超前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而转化为美国谋求世界经济有序性自由化的圭臬:从威尔逊主义中的十四点纲领,到罗斯福政府构建战后世界有序合作的金融、投资、贸易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美国正是通过不断推行这项政策,而逐步实现了孜孜以求的全球经济“门户开放”的战略目标。
    第三表现为门户开放政策立足于维也纳体系的国际均势格局,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制衡、协调、仲裁列强在远东太平洋的扩张,抢占了20世纪上半期国际关系格局的制高点。“机会均等”原则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消除列强冲突的危险、协调列强在华行动的均势外交因素,在20世纪上半期的实施过程中,门户开放政策始终是美国助日抑俄、“金元外交”、“欧亚统筹”、“区域遏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华盛顿会议最终建立遏制日本,以确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为前提的“门户开放”国际条约体系时,美国也通过召集会议和再次倡导远东的“门户开放”,获得了远东国际关系格局的仲裁地位;在30年代中后期,美国又以倡导门户开放原则掌握了对日、德绥靖的主导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利用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倡建国的有利地位,将门户开放原则一举融入战后世界的金融、投资和贸易体系,顺利实现了由其主导的全球经济“门户开放”和有序性自由化的战略目标。
    门户开放政策在美国外交政策史上持之以恒的连贯性,表现为它不仅是麦金莱政府的外交政策,而且是一项从麦金莱到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历届政府所奉行的战略性对外扩张政策。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商业贸易先行、政府保护尾随其后的传统商业扩张模式已逐步完成了历史使命;垄断资本迅速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日益膨胀,越来越需要国家的力量开拓海外市场。美西战争的爆发是麦金莱政府直接为垄断资本财团进行帝国主义扩张的标志,通过战争美国获得了跻身亚州太平洋地区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列强瓜分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又是美国秉承19世纪商业扩张传统、瞩目20世纪全球扩张目标的战略性扩张政策。著名扩张主义者、共和党参议员洛奇(henry lodge)即曾一语道破这项政策的“天机”:“整个欧洲都在中国扩张,如果我们不在东方建立自己的地位的话,那么,未来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的巨大贸易,以及有希望找到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新市场的广大地区,都会实际上对我们永远关闭。” 正是基于门户开放政策的战略性,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早在1906年1月即将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于远东之外的摩洛哥,指示出席阿尔赫西拉斯国际会议的美国代表亨利?怀特(henry white),在摩洛哥问题上“要求毫无限制的贸易──门户开放”,阻止列强对“美国贸易的限制”; 塔夫脱(william taft)总统推行“金元外交”的远东目标,旨在与日本争夺投资市场,以此为后盾的“诺克斯计划”更旨在打破日俄对中国东北三省铁路、矿产资源的垄断;威尔逊政府则从政治角度强调以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为前提,依托国际联盟实施欧亚统筹性“门户开放”;哈定(warren g. harding)政府通过召集华盛顿会议,第一次实现了国际条约体系保障下的远东“门户开放”均势;柯立芝(calvin coolidge)政府则通过签订《凯洛格──白里安非战公约》,为防止日本挣脱《九国公约》,破坏远东的“门户开放”加装了国际法的笼头; 胡佛(herbert hoover)政府的孤立主义回潮,仅仅是美国对外扩张历史长河中的漩涡,即使如此远东的“门户开放”依然是其关注的焦点:针对日本“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的史汀生主义,所“不承认”的正是日本对东北“门户开放”的破坏;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政府则立足于国际主义, 将以“门户开放”为精髓的世界自由贸易体系,作为战前对德、日绥靖、战后构建世界和平体系的条件和框架,最终通过筹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gatt),实现了美国主导的全球“门户开放”战略。在20世纪的前半期,门户开放原则始终在美国历届政府的外交决策中保持着连贯性,成为美国向远东、直至全球扩张的战略传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