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门户开放”:20世纪上半期美国对外扩张的战略轨迹(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苏州大学学报》 金卫星 参加讨论

    

在实践中,门户开放政策尽管曾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历经曲折和挫败,却屡屡东山再起。显示了顽强的韧性。起初,美国利用列强对第一次照会的承诺,一方面随着远东太平洋地区以及全球形势的变化,补充、拓展门户开放原则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则灵活运用均势外交,适时以门户开放原则牵制、平衡列强在远东的扩张势力。当列强挑战、甚至破坏门户开放原则时,美国宁可在具体问题上相应妥协,却从不放弃总体原则。日俄战争后美国面对日本屡屡破坏远东门户开放、企图独占中国东北进而控制中国全境的态势,曾先后与之签订经济上的《桂太郎──哈里曼备忘录》、政治上的《罗脱──高平协定》和《兰辛──石井协定》。在被迫最终承认日本因地理位置相邻而在中国存在“特殊利益”的同时,始终强调双方在政治上对门户开放原则的共识;“九?一九”事变后面对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态势,美国亦以“史汀生主义”不承认日本破坏门户开放原则的既成事实,直至珍珠港事件前的美日谈判中,美国依然将日军撤出中国,恢复远东的“门户开放”作为解除对日石油禁运的基本条件。尽管有些美国史学家将门户开放政策称之为“过时”的政策 ,但它在外交实践中显示的韧性、以及二战后美国最终实现门户开放全球化战略目标的史实,都表明这项政策并不“过时”。
    门户开放政策在美国外交政策史上见机而行的灵活性特征,集中表现为在实施过程中既坚持政策的连贯性,又善于根据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门户开放原则的内涵与外延,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利益。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的实施前提是承认列强在华既定的“势力范围”,第二次照会则强调保持中国的行政和主权完整,第三次照会实际上旨在重申“保全中国”和“机会均等”是门户开放原则缺一不可的内涵 。六年中颁布的三次照会,只有第一次得到列强赞同,后两次则是美国根据自身在远东扩张的需要、以及形势变化,擅自对门户开放原则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的扩充。它故意淡化列强在华既得“势力范围”的前提,突出美国维护中国完整及东方“门户开放”的政策立场,利用列强的承认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
    华盛顿体系中《九国公约》重新确定的门户开放原则,是美国从世界格局边缘跃居国际政治舞台中央后倡导的国际关系新规则。其内涵已完全否认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代之以各国承诺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等四项原则; 其外延亦已突破列强在华“势力范围”,扩展至以中国大陆为核心的远东太平洋地区;其实施方式更因1928年《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的签订,而被赋予国际法原则的色彩,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甚至成了国际条约体系以及国际法保障的对象。
    30年代“史汀生主义”和“韦尔斯计划”所维护、倡导的门户开放原则,其内涵又根据美国利益的需要而调整、转变为欧亚市场“门户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其外延又从以中国大陆为核心的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展至全球范围的国际金融、投资和贸易市场。作为美国在二次大战中始终追求的战后目标,门户开放原则最终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gatt),实现了美国从海外扩张到帝国主义扩张,直至夺取世界经济、政治霸权的战略目标,奠定了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经济政治基础。
    门户开放政策在美国外交政策史上伪善投机的侵略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貌似“公正”,实质无视中国主权,迷惑了中国政府和民众,以伪善投机的方式侵犯中国的权益。门户开放政策从一开始即无视中国的主权,三次“门户开放”照会均不征求中国的意见,擅自宣布保持中国的“门户开放”,肯定了列强自鸦片战争以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权益,打开中国门户的既成事实。这项政策将中国作为目标客体(即实施场所),其动机则旨在要求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列强,保证美国有均等的机会向中国扩张。同时,由于这项政策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貌似公正,美国未付任何代价便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好感:早在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发布前夕,柔克义即预料这项政策“有确保使合众国受到中国政府尊重的好处,……它将大大提高我们在北京的威信和影响。” 中国政府受这项政策迷惑,先后在1915年、1919年、1931年以及1937年,分别就日本胁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问题、恢复山东主权问题、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寄希望于美国在国际社会主持“正义”,甚至在1945年还企图依托美国战后在远东的门户开放战略目标,从英国手中收复香港。结果上述希望不仅相继落空,美国还在关键时刻借助“利益均沾”的原则蓄意保持分享日本侵华杯羹的权利。这项狡猾的机会主义政策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权益,最终暴露了它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质。
    门户开放政策的侵略性还表现为它对世界其它地区的投机钻营和侵略扩张。1906年美国即在解决德法之间关于摩洛哥危机的阿尔赫西拉斯国际会议上,积极谋求按门户开放政策解决摩洛哥问题,最终使会议通过了国际共管摩洛哥的决议。实现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设计的摩洛哥经济上门户开放,政治上以法国为主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美国则乘机在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前提下,把握了向非洲进一步经济扩张的机会。在1936年底至1938年初美国酝酿实行对德绥靖的“韦尔斯计划”过程中,美国同样要求英法承担对德绥靖的政治义务,借贪保持欧洲和平之功,以为己开放欧洲市场门户之力,不惜通过投机钻营侵犯别国利益,推行向欧洲经济扩张的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更凭藉提供租借物资的“施主”地位,迫使英国开放帝国特惠贸易圈的门户,赤裸裸地乘人之危侵蚀盟国权益,以巧取豪夺的方式实现了战后世界经济门户开放的战略目标。
    显然,20世纪上半期美国正是通过有效地推行门户开放政策,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中脱颖而出,在列强争权夺霸、勾心斗角、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折冲尊俎,顺利地完成了从美洲大陆到远东太平洋,从亚洲到欧洲的扩张历程,在半个世纪内一举从区域性资本主义国家,跃升为全球性帝国主义超级大国。它表明门户开放政策不仅仅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础,更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对外扩张的战略性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