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综上所述,我们有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划分农民战争发展阶段的标志,和划分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志,有共同点亦有不同点。共同点是经济关系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是产生标志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变革的根源。而不同点是:划分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志主要是封建生产关系三大要素的推移演进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划分农民战争发展阶段的标志则集中表现为农民阶级在不同时期主要反对什么和主要要求什么。因为农民战争是经济领域矛盾冲突的最激烈反映,它是一种政治运动的形式,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所以,划分农民战争发展阶段的标志是阶级斗争最高形式的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第二,农民革命在一定阶段主要攻击封建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主要打击地主阶级中某些阶层和集团,同农民革命反对整个封建生产关系和整个地主阶级,是部分和整体、局部和全体的有机关系。首先,封建生产关系的某些腐朽的环节,以及维护这些环节的地主阶级的某些阶层和集团,是封建生产关系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农民革命主要对它进行攻击,就是对整个封建生产关系进行革命的改造,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封建生产方式上升时期就是这样。其次,那些死抱住腐朽环节的地主阶级中最腐朽的阶层、集团,是封建生产关系一定发展阶段的支配力量,农民革命主要打击它就是对整个生产关系和整个地主阶级的削弱,使封建制度逐步衰败下去。封建生产方式下降时期就是这样。其三,农民革命的攻击目标和打击对象虽然是有主要的,但也有次要的,有主攻的,也有旁击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主就没有次,反之没有次也就没有主。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 “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和僵死的东西。” 总之,我们注意对封建生产关系主要环节和地主阶级主要阶层和集团进行分析,不是代替对整个封建生产关系和整个地主阶级的分析,而是为了进一步认识它们,和丰富补充对它们的认识。 第三,我国农民战争是一个不断上升的矛盾运动,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实践和反映这种实践的思想认识,按阶段地发展、深化的运动。以农民在武装斗争实践中主要反对什么和思想上主要要求什么为标志,把农民战争划分为低级阶段、高级阶段和转折阶段,是封建社会基本矛盾逐渐激化这一规律的具体表现,也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按照对立统一的法则发展变化的表现。 注释: ①《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3页。 ②《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4页。 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4页。 ⑤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页。 ⑥同上书,第107页。 ⑦恩格斯:《马尔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64页。 ⑧恩格斯:《英国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63页。 ⑨《史记》卷87《李斯列传》。 ⑩《汉书》卷72《鲍宣传》。 (11)《汉书》卷99《王莽传》中。 (12)《史记》卷89《张耳陈余列传》。 (13)《后汉书》卷81《刘茂传》。 (14)《后汉书》卷54《马援传》。 (15)崔实:《政论》。 (16)《唐会要》卷83《嫁娶门》。 (17)《陆宣公全集》卷22《均节赋税恤百姓》。 (18)《给农村贫民》,《列宁全集》第6卷第337页。 (19)《唐会要》卷85《定户等等》。 (20)沈括:《梦溪笔谈》卷25《杂志》。 (21)《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3-84页。 (22)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3页。 (23)《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29卷第320页。 (24)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8。 (25)庄季裕:《鸡肋篇》卷上。 (26)《三朝北盟会编》卷137。 (27)陶宗仪:《辍耕录》。 (28)《纪念赫尔岑》,《列宁选集》第2卷第418-41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