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试论方志的源流及在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习与探索》 辛培林 参加讨论

元明是方志的第三个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方志一是从品类到形式比较齐全,比较定型;二是开始注意纠正其弊病,使之不断地提高。“统志创于元明,其体本于唐宋”(22)。元朝的《大元一统志》一千卷。它是在充分利用《元和郡县志》、《太平环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纪胜》以及时人所修地方志乘和图册作为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容繁博,对于古今建置沿革、山川、古迹、人物、风俗、土产之类,罗列极为详备。可惜的是,自明中叶以后,世间无全书了。明朝有《大明一统志》。元明时,除统志和府州县志外,还出现了两省的总志,一省的通志,以及乡志和镇志。明代中叶,一些学者发现方志通患芜杂之病,于是起而矫之。康海作《武功县志》,仅三卷,二万余言。韩邦靖作《朝邑县志》,只有两卷,五千七百余言,用纸十六、七张。“志乘之简,无有过于此者”(23)。后人对康、韩之作议论纷纷,有称其好者,亦有道其劣者。章学诚批评得最为激烈,说他们不知史家的法度,“不解史学,又欲求异于人”,《武功志》“芜秽特甚”,《朝邑志》“疵谬百出”(24)。对方志的弊病作些改革,这是应该的,但矫枉过正,收效甚微。明代方志流传至今者亦不甚多,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政府在编四库全书时,对明代方志选择非常严格,只收录几种,其余大量的被禁毁了。禁毁书籍之初,各省巡抚以方志为搜寻禁书的著述人住址的根据。乾隆四十四年,安徽巡抚闵鄂元上奏:“各省郡邑志书内,如有登载应销各书名目,及悖妄著述人诗文者,请一概俱行铲削”(25)。乾隆看到报告后,传谕各省督抚,将省府州县志书,悉心查核,凡涉及到清廷所不喜欢的人的生平事迹、著述、书目,以及明万历以前偶有辽东女真字样的地方志,统统列为禁毁。这是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对方志的严重摧残。
    清代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代,第一,方志更加普及,带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至清则自省府州县而外,并乡镇亦多有志,开历代未有之记录。”(26)其中一些省府州县志,特别是不少私家著述,很有价值,出于官修之上,久为学者所公认。清政府非常重视修志。康熙十一年,诏谕各郡县分辑志书。雍正七年,为了修《大清一统志》,需要省志作资料,对各地“严谕促修,限期蒇事。”此后,各省分别纂修了《广东通志》、《畿辅通志》、《贵州通志》等十六种,均列入四库全书。雍正还颁发了各省府州县志要六十年一修的命令。乾嘉以后,方志更加受到重视。从清初到清末,旧志未湮,新志踵起,官修和私著达二、三千种,约五千六百一十五部,十万余卷。第二,对方志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在编纂的方法和资料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准确性。清代方志虽然在体例上仍仿自明,但更讲求编纂法式。“注意编纂的方法,实自乾隆中叶始。(27)”当时,焦循、李兆洛等人对修志体例作过专门的论述。谢蕴山纂《广西通志》时,首著叙例二十三则,编征晋、唐、宋、明诸志门类体例,舍短取长,说明因革之由。这样,他就比较早地认识到“修志为著述大业”,指出了方志的重要性和它应有的地位。因此,《广西通志》很受推崇,成为当时纂修省志的楷模。李文藻还强调方志的引征要绝对可信,因此,他编历城、诸城两志的时候,全书纂集的都是旧文,而自己不写一个字。这也为后来一些人修志所效仿。第三,章学诚创立历史学中的一门新学科--方志学。梁启超认为,“方志学之成立,实自实斋始也。”“能认识方志之真价值说明其真意义者莫如章实斋。”(28)这个看法是正确的。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对方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文史通义》一书中,对方志作了大量的论述。章学诚对方志学的贡献,一是确立了方志的概念。在章学诚之前,人们对方志存在着许多幼稚的、模糊的观念。章学诚明确指出,方志“其义”是“一方之全书”,“一国之史,无所不载”,这项工作“为外史所领”,其价值、作用和目的是“为一朝之史所取裁”。所以,“方志之与图经,其体裁截然不同”,方志不是单纯的地理书,不能把它与图经相混。他说:“若夫图经之用,乃是地理专门”,而把方志“误为地理图经,或等例于纂辑比类,失其义矣……乃于一方之全书,辄以地理图,经视之,非其质矣。”章学诚改造旧的方志观念,确立方志的新概念,不仅从理论上把方志从地理书中划分出来,使方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成为历史学一门新学科,而且,还直接影响了目录学,改变了过去目录家对方志非陋即略,目多以附地理,不独标一门的状况。方志的价值也更为学术界所公认,搜集者和研究者骤然增多了。二是明确了方志的编纂体例和内容。他明确的提出,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学,“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阙一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29)这样,可以使“通志一部分纯为‘词尚体要’‘成一家言’之著作;掌故、文征两部分,则专以保存著述所需要资料。”(30)三是倡谕各州县要设立“志科”,成立纂修方志的专门班子。“志科”可以“使文献得有所典守而不坠”(31),史料能够随时积累,不断整理,妥善保存,从而提高纂修方志的质量。章学诚编修方志,以现代史料为主,著有《和州志》、《永清县志》、《毫州志》、《湖北通志》数种,体例和内容都是很精湛的。
    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国家不安宁,修志只是衍清代的余绪,时断时续地进行。一九二九年,国民党政府也曾普遍设馆,修了一些地方志。解放后,方志受到了重视。一九五六年全国第一届人大和一九五七年政协二届三次全体会议,都对编修方志问题作了讨论。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专门机构,编修新方志和革命斗争史。方志的挖掘、整理、研究和编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