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北宋中后期官府校勘述论(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汝企和 参加讨论

第十一次为校《证类本草》:“(政和年间)命臣(即提举医学曹孝忠)校正而润色之……诸有援引误谬,则断以经传;字画鄙俚,则正以《字说》;余或讹戾淆互、缮录不当者,又复随笔刊正,无虑数千,遂完然为成书,凡六千余万言。”(注:《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书前序,见《四库全书·子部》。)此书上于政和六年九月。其校勘包括:1.改引语之误;2.正俗字;3.改错字。其纠错“无虑数千”,可谓成果斐然。
    第十二次为校《亢桑子》、《文子》:“政和七年八月一日,宣和殿大学士蔡攸言:‘……《亢桑子》、《文子》未闻颁行。乞取其书于秘书省,精加雠定,列于国子学之籍,与《庄》、《列》并行。’从之。”(注:《崇儒》四之十。)《亢桑子》又名《亢仓子》,“唐天宝元年,诏号《亢桑子》为《洞灵真经》”(注:《郡斋读书志》卷三上。);《文子》又名《通玄真经》,二书于《四库总目》中皆入“子部·道家类”(见卷一四六),故此次校勘亦为校道家之书。
    最后一次为校《内经》:“(政和八年)五月十三日……诏太医学司业刘植、李庶通、元冲妙先生、张虚白充参校官,大素处士赵壬、明堂颁朔皇甫自收、黄次公、迪功郎龚璧、从事郎王尚充检讨官,上舍及第宋乔年、助教宋炳充检阅官。后又诏刑部尚书薛嗣昌充同详定官。”(注:《崇儒》四之十一。)本次校勘参加人数颇多,且注意任用有学术专长者。
    北宋中后期校集部书仅一次:“至天圣中,监三馆书籍刘荣超上言:‘李善《文选》……欲集国子监官校定净本,送三馆雕印。’从之。”(注:《崇儒》四之四。)至“天圣七年十一月板成,又命直讲黄鉴、公孙觉校对焉”(注:《崇儒》四之四。)。真宗时曾校过《文选》,后因“宫城火,二书(《文选》及《文苑英华》)皆烬”(注:《崇儒》四之四。),故有本次之校。
    此期综校四部之书有九次。第一次始于景祐元年:“闰六月,以三馆秘阁所藏,有缪滥不全之书,辛酉,命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祁将馆阁正副本书看详,定其存废,伪谬重复并从删去;内有差漏者,令补写校对。仿《开元四部录》,约《国史艺文志》,著为目录,仍令翰林学士盛度等看详。”(注:《玉海》卷五二。又见《长编》卷一一四,景祐元年闰六月辛酉条。)
    不难看出,这是一次大型综合性整理活动,包括:1.确定各书之存废,删伪去重;2.补写校对;3.编制新目录;4.全面审定。其结果为:“(景祐)二年,上经史八千四百二十五卷。”(注:《玉海》卷五二。)“(景祐三年十月)乙丑,御崇政殿,观三馆秘阁新校两库子集书凡万二千余卷,赐校勘官并管勾使臣、书写吏器币有差。”(注:《长编》卷一一九。)此后校雠工作仍在继续:“(景祐)三年十月甲寅,以知制诰王举正看详、编排三馆秘阁书籍。自是常于内外制中选官充是职。”(注:《玉海》卷五二。又见《麟台》卷二。)且“诏求逸书,复以书有谬滥不全,使命定其存废”(注:《玉海》卷五二。)。而目录进呈时间为:“(庆历元年上十二月)己丑,翰林学士王尧臣等上新修《崇文总目》六十卷。”(注:《长编》卷一三四。)自景祐元年至《总目》上进,整理活动持续十年有余(注:前述校《孟子》和校前四史、《晋书》两次,时间上一为景祐二年九月至三年,一为元年九月至三年,皆在本次校理四库书的时间范围之内。然本次为一般性的编校四馆之书,其中校经史之书八千余卷仅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而校《孟子》和前车史等则为别下诏书、专门校勘的,故本文于计次数时分别计之。)。
    第二次为嘉祐编定书籍:“嘉祐四年二月〈丁丑〉置馆阁编定书籍官,以秘阁校理蔡抗、陈襄、集贤校理苏颂、馆阁校勘陈绎,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而编定之。”(注:《玉海》卷五二。其中尖括号内原文为小字,下同。)“六月己巳,又益编校官,每馆二员。”(注:《玉海》卷五二。)参加者还有:“以太子中允王陶、大理评事赵彦若编校昭文馆书籍,国子博士付卞编校集贤院书籍,杭州于潜县令孙洙编校秘阁书籍。其后又以太平州司法参军曾巩编校史馆书籍。”(注:《四库全书》本《麟台》卷二。)至“六年十二月辛丑,三馆秘阁上写黄本书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补白本书二千〈一云一千〉九百五十四卷。二十二日壬寅,遣中使诏中书枢密院合三馆秘阁官属四十一人赐宴,以嘉其勤”(注:《玉海》卷五二。)。可知参与者至少有41人。此后编校工作仍在继续:“七年三月辛酉,诏参知政事欧阳修提举三馆秘阁写校书籍,仍诏两制看详天下所献遗书。六月丁亥,秘阁上补写御览书籍。”(注:《玉海》卷五二。)“十二月,诏以所写黄本一万六百五十九卷、黄本印书四千七百三十四卷,悉送昭文馆。”(注:《玉海》卷五二。)
    这次编定群书值得注意之处为:“六年六月,开献书之路,诏诸道搜访。《中兴书目》有《嘉祐搜访阙书目》一卷,首载六年六月求遗书诏书。”(注:《玉海》卷五二。)即为整理政府藏书,特别编制搜访书目,到各道访求。
    这次整理的结束时间,《长编》卷二六○载:“(熙宁八年二月四日)丙寅……赐馆阁校勘林希、集贤校理梁焘银绢各三十匹两,以编校四馆书籍毕也。”而且似唯恐人不知,下面特以小字指明:“嘉祐四年二月丁丑,初编校四馆书。”(注:《玉海》卷五二所载编校开始时间与此处完全一致。而《长编》卷一八九嘉祐四年六月己巳条下云:“馆阁编校书籍自此始。”与卷二六○矛盾,疑有误。又《玉海》卷五二载:“以校勘功毕,明年(指嘉祐八年)遂罢局”,但又以小字标明:“或云:……熙宁中罢局。”《崇儒》四之九亦为两个时间并存。而此处上文有六年六月才发求遗书诏书,若八年即罢局,于情理亦不合,故本文从《长编》卷二六○。)即此次编校群书,历时达十七年之久(注:本次校理群书在时间上涵盖了上文所述的校兵书与校七史,而本文仍分别计次。请参见注①。下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