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古典历史的基础:从国之大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晏绍祥 参加讨论

总体上看,《古代史指南》给我们提供的是一部注重古代普通人日常生活、全面反映古代世界社会与经济状况的著作,并对古代史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向、古代史在当代世界的功用有所提示,基本反映了西方古代史学者当前的兴趣、理论与方法。上文对该书的简单介绍,已经表明古代史的研究固然必须从阅读古代文献开始,但学者们对古代文献的态度,观察它们的方法,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他类型的史料,如考古的、碑铭的、纸草文献的、地理和人文的,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也正在古代史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对古代人婚姻、家庭、居住、葬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让古代史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以政治和军事为核心的精英阶层活动的层面,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日益占据舞台中心。
    四、古代史研究的拓展:中国与世界
    应当指出的是,西方的古代史研究走到今天,实际上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城邦制度让公民成为国家舞台上的主角。[32]无论是古代传下来的史料,还是近代根据古代文献撰写的以政治和军事史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史,如梁启超早已意识到的,都是“民史”而非“君史”,即公民群体的历史。在那里,处于历史舞台中心的是公民大会及其选举出的官员的活动。立法、司法、内政和外交等军国大事,大多由公民大会和他们的代表决定。大人物固然受到重视,但大多被置于城邦活动的基本框架之内。从希罗多德到李维,公民群体的活动始终是主体。即使到帝国时代,古代的共和与民主政治,仍鲜活地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狄奥·卡西乌斯虽然生活在帝制已经确立后近250年之时,但他对于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政治运作仍有生动的描绘。对构成国家群体的普通公民的关注,是西方史学的基本传统。
    古代遗留给后世的史料,大体确定了近代古史著述的主要内容。无论近代早期的古史学家是否赞成古代的政治体制,他们也都不能不把公民活动作为叙事中心,尽管政治和军事的主导让恺撒之类的伟人更为显赫。同时,对于政治和军事活动支配的古代史存在的问题,西方学者也早有认识。早在17世纪末,洛克(JohnLocke)就已经对当时的古代史表达了不满。他主张不要给孩子们过早教授历史,因为在那里,“所有关于历史的娱乐和谈论,除了战斗和屠杀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内容,给予征服者的荣誉和名声(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人类的屠夫),会进一步误导正成长的年轻人。他们通过这种途径,会认为屠杀乃值得赞扬的人类事物,是最为英雄的行为。由于这些原因,非人的残忍就会植入我们心中。”[33]同时,古代史的其他方面,从来没有完全被忽视。即使在政治和军事史最为盛行的18世纪,也有伏尔泰的《风俗论》和休谟关于古代世界人口和道德的讨论。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也不仅仅是从政治和军事立论,还关注了罗马人的土地问题以及道德和风俗。那些认为近代远胜古代的思想家和学者,都会给予经济、文化和道德更多的考虑。19世纪专业历史学诞生之时,古代经济史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博克的成名作是《雅典国家经济》,米特福德等人论述过斯巴达的黑劳士问题;穆勒的《多里安人》已经涉及斯巴达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和风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和文化已经成为古代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德国学者波尔曼(R. von Poehlmann)、迈耶(EduardMeyer)和贝洛赫(JuliusBeloch)已经尝试通过经济发展解释古代历史的变迁;法国学者格罗兹(GustavGlotz)、英国学者齐默恩(AlfredZimmern)、爱尔兰古典学家马哈菲(J.P.Mahaffy)等,也都注意到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虽然《剑桥古代史》的第一版仍然让政治和军事史唱主角,但20世纪70年代陆续推出的新版《剑桥古代史》(1-2卷为第3版,后续各卷为第2版),已经是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多层面的古代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方古史研究,已经不是政治和军事史的一统天下,社会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34]年鉴学派的整体史之被普遍接受,如果脱离了西方史学发展的总体基础,将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新世纪的新古代史,实为西方学人数百年来文化和学术积累的成果,绝非一日之功。
    中国的历史学虽然源远流长,有雄厚的史学传统和独特的方法,但就西方古代史研究领域而言,不免过于年轻,基础太过薄弱。中国人之开始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始自19世纪中期,其目的非常功利,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史学的文化建设功能从属于政治功能。1949年之前,中国学者也确曾翻译过一些西方的古史著述,撰写过一些介绍和研究古代历史的著作,但缺乏独立和原创性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中国大学的历史系模仿当时的苏联模式,普遍采用了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并立的课程体系,世界古代史作为通史课程的一部分,一般占有一个学期的课时量。希腊罗马史作为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被比较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作为制度上的表现,是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的设置。然而,模仿苏联体系建立的中国历史学,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需要的烙印,即历史被高度简化了。[35]具体到世界古代史,则是证明人类社会系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这一历史模式的合理性。正因为如此,虽然20世纪50-60年代的学者们为古代史研究在中国的奠基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特别是编辑出版“世界史资料丛刊”、《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翻译介绍古典文献以及西方学术名著,但当时学者们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是社会性质、历史分期以及与之相关的奴隶制问题,而且对所有这些问题的讨论,都以承认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为前提。任何敢于挑战或者否定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都被视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资料的限制和理论上的独尊,让许多问题的讨论变成了语录官司,多的是火药味,少的是实证性研究。[3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