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城墙文化与明清城市的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刘凤云 参加讨论

正像城堡代表着中世纪西欧的城市风格,天守阁是近世日本武家城市--城下町的标志一样,古老中国的历史城市是以城墙为主要特征的。由于城墙的出现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的背叛和驾驭的物化文明的结果,因而城市的形态,也必然折射出融会于其中的、反映人们社会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历史文化。而城墙,由于它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故而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它已注入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并与明清城市的发展融为一体。本文试说管见,以期抛砖引玉之效,并求教于诸方。
    一、人们对城墙的认识
    追溯历史的源流,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历史上,“城”与“墙”是一不易区别的一体概念,“城”既代表着城市,也代表着城墙。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城墙不仅仅构筑了我国传统城市的外观,规定了城市的范围,而且它已成为城市的属性界定。城墙在传统城市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功能正如有学者所言:“一个没有城垣的市集,从某些意义来说,是很难称为城市的。”(刘石吉:《城郭市集》,载于《中国文化新论祹经济篇》,台湾联经出版社1983年版)
    然而,我国的城墙却并非与市集相伴的产物。与欧洲代表市民社会的城市不同,中国的传统城市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作为政治中心和统治者居住地而产生的城市,其造物城墙的出现,最先是出于军事防御的要求的。所谓“城者,所以自守也。”(《墨子祹七患》)从商朝高达9.1米的城墙,到春秋战国的城池林立,均是这一客观要求与主观意识在现实中的体现。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为巩固天下,虽毁六国城郭,却在广置郡县的过程中,重新建筑起“无郡不城”、“无县不城”的城墙式都市体系。因而,城墙对于作为政治中心的传统中国城市而言,其适应性使它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而当城墙与城市相伴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之后,城墙已绝不再只是一种城市建筑物,它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城市的政治属性依旧,由省、府、州、县组合排列的大小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古老的城墙都市的延续,城墙建筑被视为城市建设的根本,向为统治者所重。如位于江南的华亭县,“其初不过环以水垣,内列仓宇公廨,以便积贮,官司暂憩而已。”至明末崇祯年间,新任知县“虑其地近滨,盗贼出没不时,冬春贮米防御难周,乃与缙绅士大夫谋筑城以卫。爰即其地浚濠启土,环筑甃砖,建四门以通出入,虽斗大一城,人烟辐辏,居然有金汤之势。”(叶梦珠:《阅世编》卷三)可见,城墙的修筑不仅增强了华亭县的防御能力,且对其城市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城墙作为军事防御体系,常常被毁于战火,然而千百年来它却始终保持了其完整而古朴的风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仍在于植根于人们头脑中的筑城意识,即人们对于“城之役”的高度重视。明朝王鏊在《重修吴江县城记》中说:“夫天下事固有大于一城者矣,能推是而行之尚何事之不举乎!城之役,春秋屡书之,予安得而无纪也。”(乾隆《苏州府志》卷三)于是,在大兴城工土木之后,即将其役载于册,作为其任内功绩备存。
    其时,尽管修葺城墙耗费颇巨,但历代官绅却甘为己任,积极筹划。如江西赣县,在明万历三十五年,因“各城楼铺颓圮”兴城工之役,“糜帑金九百七十万两有奇”。明万历四十二年,因水灾“各门具有倒塌,都御史孟一脉以帑金四百七十两委典史陈一训董筑,四十四年丙辰,复遭水圮,又发帑金一千九百五十三两檄知县杨莹、知县杨汝升重修”。至明天启年间,知县、知府等多人,“支税银一千七百八十两”,修补被雨毁坏之城墙。(中华民国《赣县志》卷十)又如,广东韶州府城原为汉代所筑,至明初已是楼坏城圮,虽不断修葺,仍有残垣待工,所费不足。明弘治十四年,知府曾涣清为筹措资金,“创盖房屋三百四十六间、园地八十三丈五尺,每年凭纳租银以备修城之用。”(同治《广东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筑城之费,除官帑税银等官项之外,还不时得之于官民之赀。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布政使郎廷相、按察使李翀霄、知府冀应熊、成都县知县张行、华阳县知县张暄共捐赀重修”成都城。(嘉庆《四川通志》卷二十四)对于这种捐输出赀,普通之乡绅百姓亦多有乐为之者,且不计城工土木劳民伤力之累。清人李光庭记载了他的家乡直隶宝坻城重修的过程,其情形足以说明这一点。他说:“明初吾邑为土城,弘治庚申,庄邑侯请于巡抚洪公,乃易以砖,一时绅民乐输,甫期而竣。”(李广庭:《乡言解颐》卷二)可见,历经积淀而形成的文化意识,使人们对城墙有着强烈的需求与依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