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 十几年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原英国历史协会主席、牛津大学教授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写了《当代史学主要趋势》这部名著。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了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他说: 在导向反对唯心主义历史学的各种因素中,马克思主义思想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当历史主义(就其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词义上说)困于本身的内部问题而丧失早期的生命力时,马克思主义为取代历史主义而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之所以日益增长,原因在于人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合理地排列人类历史复杂事件的使人满意的唯一基础①。 一位西方学者能对马克思主义作如此公允的评论,这本身就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具有的无穷的生命力。 一个半世纪以前,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发生激烈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需要掌握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代表着无产阶级、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批判继承了人类已经获得的全部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他们向世界宣布:“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马克思主义学说从它诞生时起,唯物史观就成为这一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的理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作了下列论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②。这一原理的根本之点在于科学地解释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因而使千百年来处于支配地位的唯心史观彻底破产。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它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是社会现象中本质的、决定性的东西,社会形态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第二,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社会关系归结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关系归结于一定的生产关系,这样才能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第四,阶级的产生、发展、灭亡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决定着不同的阶级结构。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第五,“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重新唤起了对历史研究的理论前提的兴趣以及整个历史学理论的兴趣”③。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本身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如列宁所说:“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④。从此,马克思主义史学逐步发展起来,人类全部历史予以重新研究,唯心史观得到批判,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被科学地阐明。唯物史观产生于西方,不久,这一科学的真理传播到东方,传播到世界各地。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