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南朝岭南社会阶级的变动(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胡守为 参加讨论

又云:
    自是子孙蕃衍于岭南。……以广东为大宗,分为二支,居广州者为南海冼氏,居高州者为高凉冼氏,虽郡望不同,皆枘公之后。
    洗氏族谱虽修于清代,仍将祖源列于显要之门,力图掩饰其与蛮夷同一族源。隋唐以前的姓氏录均无洗氏的记录,为了使洗氏发迹于中原,洗宝干便编造了沈枘改姓从赵佗入粤的故事。在此之前,明朝吕毖《事物初略·人姓》说,沈氏出于周文王第十子,因食于沈,因以为氏,“今汝南平舆沈亭即沈子国”(注:《四库全书存目存书》,齐鲁书社。)“沈”、“冼”字形相近,修冼氏族谱者便攀附以为周之苗裔。入粤一事最方便的托词是随赵佗南征,但后来的族系不详,故皆不可信,《隋书》说她是高凉人应较确实。(注:《隋书·谯国夫人传》卷80,第1800页。)
    《隋书》又说洗夫人“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注:《隋书·谯国夫人传》卷80,第1800页。),高凉是俚族的聚居点,据说洗夫人婚于冯宝后,“俚人始相率受约束”,(注:《广州人物传》卷2,第36页。)可知洗夫人大抵是俚族的首领。其兄洗挺亦豪雄,海南、儋耳(在今海南)归附者千余洞。梁罗州(治今化州)刺史冯融,乃北燕苗裔,其所统领的地方,土著民族叛服无常,融于是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娶洗夫人为妻,“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注:《隋书·谯国夫人传》卷80,第1801~1802页。)直至陈朝时,洗氏家族仍为岭南稳定的重要因素。洗夫人的主动归附,使这片南裔土地最后顺利统一于隋朝。自梁至隋,洗氏家族在岭南举足轻重,其势力之大,不言而喻。
    宁氏也是岭南很有势力的家族。宁猛力,廉州(今广西合浦北)人。猛力原“倔强山洞”,(注:《隋书·何稠传》卷68,第1596页。)“南海以西溪洞,自汉晋以来,宁族最大。世为俚帅,蛮獠皆归之”。(注:黄佐:《广东通志》卷55“宁纯传”,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影印明刻本1997年,第1395页。)宁氏便是俚人另一大族。梁朝参与镇压李贲之乱的宁臣,是罗州刺史,罗州州治在今广东化州,按南朝往往授土族以当地行政长官之例,宁巨恐即聚居于南海以西的俚人之首领。初猛力恃强,不肯投附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令狐熙为桂州总管,以恩信治州,授猛力安州(治今广西钦州)刺史,遂归服于隋。近年发现《宁越郡钦江县正议大夫之碑》及《刺史宁道务墓志铭》,(注:参见杨豪:《岭南宁氏家族源流新证》刊引,载《考古》1989年3期。)碑主宁贙、墓主宁道务分别是宁猛力的儿子及曾孙,但却说是“冀州临淄人”。碑文又云猛力父宁逵,梁武帝时为定州刺史,陈宣帝又除授安州刺史。文献记载宁氏家世为俚帅,必有所据。临淄在今山东,向来是文明发达的地区,宁家自称临淄为籍贯,与欧阳頠墓志铭称其先渤海人一样,也是企图掩饰其出身于落后的土著民族而已。
    上述诸人,都属善战之类。
    梁朝官至南陵太守的陈文彻,便是西江俚帅;(注:《南史·萧迈传》卷51,第1262页。)陈朝的宁猛力,亦俚帅,都被授以一定官职;高凉洗氏,“世为蛮酋”,(注:《资治通鉴》卷163,第5047页。)北燕苗裔主动与之联婚,隋朝册封为谯国夫人。他们彰显于史册,正反映了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统治者觉察岭南土著民族的兴起,不得不采取笼络的办法,使之为王朝所用,息事宁人,其利昭然可见。
    三、南朝岭南土著兴起的原因
    至于影响南朝土著民族的变化及社会阶级变动的原因,可从四个方面探讨。
    (一)岭南土著民族的兴起,与地方的开发有密切关系
    所谓岭南大抵指南岭山脉以南至海的地带,此处自古为越族的聚居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注:《礼记正义·王制》卷12,第1338页。(《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79年)),这是先秦人们对岭南人的印象,化外之人也。汉元帝时,贾捐之称:“骆越之民,……与禽兽无异”(注:《汉书·贾捐之传》卷64下,第2834页。),其对岭南人的观念,仍没有多少改变。东汉曾派遣一批“循吏”到岭南,无疑对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吴国取得了岭南的统治权后,基于立国的利害关系,对这片南疆更努力经营。及至东晋,由于中原战乱等原因,王朝的政治重心南移,岭南的移民增加,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属于岭南的交、广两州,对内对外都是王朝关心的地域。上引所谓“广州诸山并俚獠,种类繁炽,屡为侵暴,历世苦之”,说的是岭南土著的暴乱,而暴乱的原因,主要是统治者的压迫,及掠夺他们的财富以充实府库或自肥。宋陈伯绍为西江督护,“以合浦北界,夷獠丛居,隐伏岩障,寇盗不宾,略无编户,乃帅兵二千猎于北地”。(注:《粤大记》卷8“陈伯绍传”,黄国声等点校本,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页。)南朝置西江督护、南江督护,其目的是专门对付今粤西及广西东部边界的土著民族。陈伯绍既为西江督护,便以征伐俚、僚为务,所谓“略无编户”即是说这个地方的土著民族尚未归宋朝直接统治,伯绍“猎于北地”的意图是使这部分土著民族列入编户。由于伯绍伐俚、僚有功,他相继出任交州、越州刺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