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韩建业 参加讨论

对夏文化的探讨是中国考古和历史学界的一件盛事。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便有学者将夏文化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联系起来〔1〕。70年代以后,大家最终把目光集中到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身上,但具体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拟从对较大时空范围内文化变迁的分析入手,结合历史文献,对夏文化的起源、形成、中兴和消亡过积略作探讨。
    一、起源
    研究夏文化的起源,主要就是探讨何为先夏文化。如果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那么作为其主要渊源的王湾三期文化后期就至少是先夏文化;如果王湾三期文化后期已进入夏代,则王湾三期前期就可能是先夏文化。
    王湾三期文化前、后期遗存主要分布在豫西、豫中地区。前期遗存如郑州站马屯一期〔2〕、临汝北刘三期〔3〕、郾城郝家台一、二期〔4〕和上蔡十里铺一至三期〔5〕。陶器以灰陶为主,红褐陶也占一定比例。流行横篮纹。典型器类有侈口罐、高直领瓮、三角形足或矮乳状足罐形鼎、双腹盆、平底碗、钵、豆、圈足盘和平底实足鬶。后期遗存如洛阳王湾三期〔6〕和临汝煤山一、二期〔7〕。除红褐陶大减,篮纹由横拍变为竖或斜施以外,其典型器类几乎均为承继前期而来。所以,王湾三期文化前、后期应是一个文化一脉相承的两个发展阶段。如果后期属先夏文化,前期自然也是先夏文化。这就是说,虽然对夏文化认识不同,但在把王湾三期文化前期作为先夏文化这一点上则是可以统一的。
    如果进一步溯源,王湾三期文化前期就应当是由时代上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晚段的谷水河类型为主体发展而来〔8〕。谷水河类型遗存在郑洛地区屡有发现,如洛阳王湾二期四段〔9〕、渑池仰韶三期〔10〕、禹县谷水河三期〔11〕和郑州大河村五期〔12〕。陶器以夹砂灰陶居多,篮纹横向,其主要器类高领罐、侈口罐、罐形鼎、双腹盆、碗、钵和稼斝等均属王湾三期文化前期同类器的前身。因此,谷水河类型也可纳入先夏文化范畴。
    那么,谷水河类型是不是郑洛地区最早的先夏文化呢?
    郑洛地区相当于半坡晚期和庙底沟二期早段的是颇具特色的案王寨类型遗存,如郑州大河村三、四期〔13〕、渑池仰韶二期〔14〕和洛阳王湾二期一至三段〔15〕。陶器素雅精美,流行太阳纹、睫毛纹、网纹、∽纹及x纹彩陶;除双折腹鼎、盆和钵等明确属承继当地阎村类型而来外,其余陶器多为新出。从大河村三期壶、细颈壶、双连壶、楼孔圈足豆、凿形足鼎等的较多出现,可以推测出秦王寨类型是伴随着东夷居民的西渐,在大汶口文化强烈影响下形成的。此时兴建的郑州西山古城〔16〕可能正是东夷人修筑以防御土著的堡垒。到大河村四期,除继续接受来自东方的影响外,南方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圈足碗、圈足小罐和锅等也常见于秦王寨类型。
    谷水河类型虽然继承了不少秦王寨类型因素,但二者区别还是很大的。前者是厚胎多拍印纹饰的西方风格,后者是薄胎素雅的东方特点。前者中柱状足鼎、平底碗、敞口钵、扁壶等很少见于后者。由于谷水河类型中涌现出的大量新因素正好是渭、汾流域庙底沟二期类型的典型特征,所以它的形成自然是和庙底沟二期类型的强烈影响分不开的。西山古城恰巧废弃在公元前2800年前后的谷水河类型形成之际。
    显然,秦王寨类型只是谷水河类型的来源之一,不再是先夏文化。最早的先夏文化谷水河类型可能是在西方庙底沟二期类型居民东进的背景下形成的。
    文献记载夏后氏禹的来源,多谓其出自西羌。如《史记·六国年表》云:“禹兴于西羌”,《盐铁论·国疾篇》曰:“禹出西羌”。《潜夫论·五德志》又称禹为“戎禹”。顾颉刚先生认为禹最初属“九州之戎”的宗神〔17〕。
    西羌或九州之戎所居的汾、渭流域,恰巧是庙底沟二期类型的分布地,或者庙底沟二期类型就是西羌或九州之戎的文化遗存。属先夏文化的谷水河类型大约正是由于西方羌戎族人东进并融合当地居民而形成的。具体来讲,夏人极可能是西起晋南再东进豫境的〔1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