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化大革命”时期日本人的文革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张雅晶 参加讨论

文化大革命史(以下简称文革史)是当代中国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这一问题,除了从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自身展开研究外,还可以借助于外域的视野。文革时期日本人的文革论便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并透露出日本人的中国观,对此,不可不加以关注。
    
    文革的发生及其进程,首先为敏感的日本媒体所密切关注,而在日本的媒体中,《朝日新闻》有关中国的报道内容丰富,数量惊人,条分缕析,社会影响极大。综观文革时期的《朝日新闻》报道,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对文革的认识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是相当难以理解和相当复杂的。对于这一政治运动,日本媒体有各种观点、各种立场,其间有左倾也有右倾,而站在左的立场上评论的较多。当时的《朝日新闻》也基本上是这一倾向,如在文革的起因上,《朝日新闻》的评论提出了几点解释。
    1.在农村,中农开始扩大势力;在城市,有知识分子、高级技术人员等新的特殊阶层产生的倾向。
    2.中国领导人的平均年龄较大,在毛主席在世时,尽可能快些确立新的接班人和领导层。
    3.最近的国际问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法解决,中国尝试其他共产党国家没有走过的道路,将人们改造成适应社会的新型人。[1]
    文化大革命发动后不久,大批知名人士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分子,并受到批判和迫害。《朝日新闻》虽然也认为这些事件与“五七年的反右斗争可比相似”,但由于持文革是进步的文革观,总体上的论调是赞美文革,如1966年5月2日《朝日新闻》的社论《中国整风运动的背景》,称赞道“在文化大革命中,可以感觉到中国斗争高昂、意气奋发要想建立成为‘道德国家’”,文革中中共与苏联进行的论战,“是一场向世纪挑战的实验”。[2]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展开及其兴衰,《朝日新闻》的评论也逐步发生变化。其变化轨迹为:赞美文革的发生→同情文革产生的混乱局面→对文革停滞不前焦虑不安→为提高中国形象对文革加以赞美→打倒“四人帮”后批判文革。尽管《朝日新闻》对文革的评论有其变化,但在“四人帮”被打倒前,整体上讲,该报对文革是给予了很高评价的。
    由于文革中许多干部被打倒,行政权力失灵,给生产、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中国面临极为严重的局面,就连《朝日新闻》也不得不承认:“文化大革命的进展方式,实在是急进了,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正确,不允许不同的看法存在,这对我们是难以接受的”,[3]并进一步提出“需要冷静地、多角度地观察”(中国)的意见。但是,对于混乱不清的文革,《朝日新闻》与其说开始用冷静的目光来审视,倒不如说对文革仍抱有很大的希望。“文化大革命在停滞不前,但不会一直这么下去的,中国作为国家也好,作为民族也好,为了实现现代化,需要一场类似西欧文艺复兴所具有的那种意义上的革命”。[4]
    如前所述,从总体而言,《朝日新闻》对文革始终是支持、赞美的。但是,对于在文革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因接受和观察的深浅不同,《朝日新闻》的报道中既有表示期待和敬意的,也有表示反感和批判的。有时甚至是前后矛盾的。
    (二)对红卫兵运动的评论
    1966年5月,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聂元梓等人,贴出激烈批判学校当局的大字报,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这一行动,指示要向全国广播,以此为契机,红卫兵运动兴起。随着文革的发展,红卫兵到处“破四旧、立四新”,对许多干部和知识分子进行人身迫害,相对立的组织之间武斗不断,各地陷于无政府状况,局面混乱。对于这种情况,连毛泽东也未能料及。在1966年10月25日中央工作会议上,他作了如下讲话:“……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展到这种程度,就连我也没有预料到,北京大学的大字报播放后,在全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给红卫兵的信还没有发出,全国的红卫兵就行动起来,要将你们都打倒,我这个人会引起这么大的灾难。”[5](p363-364)在日本,对红卫兵运动的批判观点占多数,这是因为日本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物有一种尊敬和偏好的情绪。1967年7月28日,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石川淳、阿部公房、三岛由纪夫联名发表抗议声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实质是一场政治革命,对于滥用权力,恣意侵犯学问,艺术,作为艺术家,我们无法无视和沉默。”《朝日新闻》则认为,红卫兵背后有人操纵:“许多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年迈领导为了达到目的,并且是紧迫的目的,而在操纵纯真的年轻人,这种看法含有一定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