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该建交64% 2.不认为11% 3.其他5% 4.没回答20% “有一种意见是为了与中国建交,不得不与台湾断绝关系,对这个意见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1.赞成19% 2.反对46% 3.其他10% 4.没回答25%[13] 这种倾向在第二年的调查中也得到了确认。 “你认为是尽快恢复中日邦交为好,还是认为不着急慎重为好?” 1.尽快27% 2.慎重57% 3.其他3% 4.没回答13%[14] 回答“慎重”的人大概是考虑到台湾的问题,却是占了多数。由此可见,对于中日邦交问题,日本人的考虑是复杂的。 对于体验过安保斗争等国内斗争的日本国民来说,和平主义的倾向较重,对中国激烈的政治运动似乎印象不好。尽管在文革时期,《朝日新闻》和亲华派的知识分子对文革大加赞美,但是,在武斗达到最高潮的1967年,“讨厌”的人大幅增加,达到以往最高42%,打倒“四人帮”后的1977年,“讨厌”超过了“喜欢”。对于今后应该友好交往的国家,日本的社会舆论也不断变化,1972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时,中国超过美国;“四人帮”倒台后,美国超过中国。其后则转为对中美两国都重视。 二战后,《朝日新闻》的立场也是拥护台湾的,直到发生文革后,立场才开始发生转变。从以下三个社论中可发现其变化轨迹。1964年,法国承认中国是唯一合法的政府,并与台湾断绝外交,此时的《朝日新闻》还顾虑到台湾,其社论言:“统治中国的政府只有一个的议论,作为姿态来说虽说是正确,但现实上主张对中国有统治权的政权存在着两个:即北京政府和台北政府……日本与法国不同,与国民党政府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特别是1952年与台湾缔结了日华和平条约,承认台湾现在,并且将来有可能统治整个中国的正统政府,而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因此,不言而喻我们无法立刻就采用像法国那样的想法和观点,毕竟法国与国民党政府关系比较疏远。”[15]1969年下半年开始,《朝日新闻》的观点发生了变化:“……日本继续带头提出将中国排除在联合国之外为目的提案,也太逆潮流,太缺乏先见之明了。”[16]进入70年代,《朝日新闻》对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批评[17]。同时,围绕恢复中日邦交,制作了专门的栏目:“走向中日建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从而对田中新内阁决心与中国恢复邦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中日恢复邦交是在报刊媒体率先引导下,促使了日本政府改革外交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