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与儒学(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刘岳兵 参加讨论

儒学在传入日本之后,儒学中固有的自由和民本等进步思想因素都发生了质变(注:尾藤正英曾提出儒教日本化的两种类型,即“自由精神的彼岸化”和“规范的外在化”。见贝塚茂树、桑原武夫编《讲座中国V日本与中国》,筑摩书房1968年1月版,第154-164页。),以至于明治初期还有人提出“孟子论名分有于国体不合之处,不许列入正科,亦禁止私自习读”(注:宇野精一等:《讲座东洋思想10·东洋思想在日本的展开》第328页。)。孟子“有德者王”和“放伐”、“革命”思想到明治之后几乎被完全抛弃,而代之以对天皇的绝对的无条件的忠诚。(注:王家骅将“有德者王”思想逐渐淡化作为日本儒学的特色之一。见其著作《儒学思想与日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0-203页。)忠孝一体、“以忠为本”被认为是日本醇化皇道的儒教与中国本来的儒教(“以孝为本”)的重大区别所在。(注:这种观点在日本近代儒学思想中极为常见。如安井小太郎《关于日本儒教》,见日本儒教宣扬会编《日本之儒教》第79-80页。)君即使不君,臣也不得不臣,被无条件地理解为孔孟的伦理法则(注:狩野直喜:《孟子》,收入《读书篡馀》,みすず书房1980年版,第507-508页。),这也是近代日本喧嚣一时的“皇道”与“臣民之道”的思想得以风行的重要理论基础。更有甚者,他们还认为中国的王道要想真正实行,将来应该以效仿日本的皇道为其指针(注:1935年4月20日,井上哲次郎的讲演《孔子的人格与信念》,载《斯文》“儒道大会纪念号”,1935年6月。“王道与皇道”的关系是日本近代儒学思想中、特别是在“满洲国”建立之后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就这样,儒学这种具有亲和力的文化形态被肆意地利用成为军国主义者鼓吹、美化野蛮的侵略战争的工具和实现“国际亲善”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