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三监”人物疆地及其地望辨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陈昌远 陈隆文 参加讨论

以上文献所说的管叔、蔡叔、“相禄父”、“相纣子武庚禄父”,“傅相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就是“监傅”,“监相”的意义。故《尚书大传》曰:“傅管叔、蔡叔监禄父”。所谓“傅之”、“相”、“傅相之”,就是“监护”、“监督”的含义。由此看来,“监相武庚禄父”就是监视武庚,不是为监视殷遗民[5]。因武庚为亡国之奴,“恐其贼心”不死,故才有监视武庚的行动。然而,顾颉刚说:“武庚监的是殷畿内之民,管叔、蔡叔也是监的殷畿内之民,所以有这‘三监’的集体称呼”。[2]在这里他混淆了“监”者和“被监”者之间的关系。顾先生还认为:“何以发生管、蔡监武庚之说,则当是战国时从诸侯割据的封建制度走向中央集权的封建制社会的人对于古代史事的一种推想。”认为是:“把秦汉的制度改造古代的历史,而管、蔡监武庚之说就成为确定的事实。”[2]可是相反,杨宽先生重申“三监”人物为管叔、蔡叔、霍叔的说法。认为《逸周书·作雒篇》和其他先秦古籍均多次提到霍叔,其次武庚包括在被监视的殷臣之内,是被监视的对象,把武庚连同管叔、蔡叔一起作为三监,以监殷民,显然是与当时政治斗争不相吻合。[7]我们同意此说。事实上“三监”在古文献里就有明确记载,应本于《逸周书》。刘起釪认为:“三监视为管、蔡、霍之说是东汉后期才出现的”。[3]这个论断也太主观了。《逸周书·作雒篇》大多数同志认为是可信的西周史料。认为“其书所记,多确可信”。[8](P5)刘起釪先生也认为“基本是西周文献”。[9]可是顾颉刚先生却避开《逸周书》的史料价值不谈,在谈“三监”的文章中却尽力贬低《逸周书》的史料价值。说:“至于《逸周书》本是一部有问题的书,虽然保存了一些真材料,究竟瑜不掩瑕,我们不该全信”。[3]可是顾先生在另一文章中却强调《逸周书》的史料价值。[10](P226)因此,我们不能从实用主义出发,不需要时就降低它的地位。
    《逸周书·作雒篇》明确记载:“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又曰:“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这里所说的三叔,就是指管叔、蔡叔、霍叔,因他“俾监殷臣”,故称“三监”。此“殷臣”就是指“武庚禄父”,后禄父北奔。故《尚书,诰序》曰:“武王崩,‘三监’及准夷叛”。杨树达先生说:“按‘三监’管叔、蔡叔、霍叔”。[10](P67)曾运乾也说:“‘三监’者,管叔、蔡叔、霍叔也。”《逸周书·作雒解》云:“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是也。”[12](P147)由上可见“三监”之说,《逸周书》早有明确的记载。“霍叔未尝监殷”的说法[2]是不正确的。故《商君书·赏刑篇》又曰:“昔者周公旦杀管叔,流霍叔,曰犯禁者也。”说明霍叔也在监殷之列,与管叔、蔡叔武庚合谋叛乱。因此,《汉书》班固之说不可信。
    
    “三监”疆地与管叔、蔡叔、霍叔的封地问题。“三监”之设是监官,与分封封国有所不同。由于“三监”设置目的与分封封国“受民受疆”不同,因此其性质也不一样,考察其地望也应有所不同。有些书如《淇县县志》就认为“三监”的设置是始封,以后又有迁徙,说“自殷都朝歌以东为卫,国都在今浚县卫贤,辖区包括朝歌东境,由管叔从管(今郑州管城)徙封来卫贤监之,殷都以西为?{,国都在今新乡市大象店至店后营辖区包围朝歌西及南,由蔡叔从蔡(今上蔡县)徙封来鄘监之,殷都以北为邶,国都汤阴是邶城,辖区包围朝歌北境,由霍叔从霍(今山西霍县)徙来邶监之,史称‘三监监殷’”。[13](P161)其实邶、鄘、卫三国?是“三监”监国设置地点,用不着管叔、蔡叔、霍叔徙来邶、?{、卫管辖。一些人认为霍叔封于邶地难以讲通,他便称“霍叔所封霍也可能离管蔡不远……霍叔后裔封于霍,在今山西霍县西南,当是周公平定三监叛乱之后迁移较远的”。[6](P254)实际霍叔的封地,应在今山西霍县西南。《史记·管蔡世家》《正?义》引“《括地志》曰:‘晋州霍邑县本汉彘县也’。郑玄注《周礼》云霍山在彘,本春秋时霍伯国地。”春秋时霍国史迹亦见于《春秋》经传。《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曰:“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山西历史地名录》谓:“周初封叔处为霍国,亦称霍伯国,后为彘邑。”“《左传》称闵公元年(前661)为晋献公灭之,赐予大夫毕万。按,霍,姬姓国,文王子叔处所封。据《春秋舆图》,故址在今山西霍县西南十六里。《史记·魏世家》:‘魏悼子徙治霍,生魏绛’,亦此”。[14](P212)
    霍叔处所封霍国迄春秋时犹存,后为晋所灭。霍国所在之晋州霍邑县,汉代称彘县,即今山西省霍县西南,霍县得名当与周初霍国封此有关。如果把“三监”之设置与封国联系在一起考虑,怎么能说明霍在千里之外,担负起监殷的历史重任呢?
    管、蔡二叔的封地,《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郑州管城县外城,古管国也。周武王弟叔鲜所封”。今河南郑州市管城区及其以北,当为管叔的封地。蔡叔的封地,《史记·管蔡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予州北七十里上蔡县,古蔡国,武王弟叔度于蔡是也’”。蔡叔的封地,一些同志说在今郑州东北,认为祭城即蔡城是不恰当的。《括地志》云:“故祭城在郑州管城县东北十五里,郑大夫蔡仲邑也。”《后汉书·郡国志》:“中牟有蔡亭、蔡与祭通,今开封府郑州东北十二里”[15]。一些同志认为,管叔蔡叔的封地就在今郑州市境内,那怎么能说明管叔、蔡叔监视殷王畿内的武庚呢?
    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三监”和上蔡的设置地点,及其管叔、蔡叔、霍叔的封地应是不相同的,必须区别,这样才能说明霍叔的封地在今山西,蔡叔的封地在今河南上蔡,管叔的封地在今郑州市北。而“三监”设置地邶、?{、卫在殷王畿内,这样才能说明“三监”之设是为监视殷臣武庚。
    从汉代以来,对“三监”的设置地点,也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郑玄《诗经·邶·?{·卫风谱》曰:“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第二,班固《汉书·地理志》谓“周民之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鄘、卫国是也。鄁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颜师古注,“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东谓之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