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速战略经济方面的执行情况 1.发展机器制造业 发展机器制造业在加速战略最初设想中占有优先地位,苏共领导认为“改革的效果,经济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取决于机器制造业”(注: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政治报告》,第29页。),通过它来带动科技革命、实现粗放经济向集约化经济的转化。具体做法是: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的投资达2000亿卢布,使其增长率高达80%,该部门发展速度要比工业其他部门快90%(注:Н。И。Рыжков:Обосновныхнаправленияхз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исоциальногоразвитияСССРна1986-1990годыинапсриоддо2000года,莫斯科1986年版,第28,32页。);使“机器和设备的产量增加40%以上”;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等等。 为实现经济集约化而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机器制造业的思路有其合理成分,也取得一定效果:从劳动生产率看,在工业领域,如果以1980年为100,1985年增长到117,1986年增长到122,1987年增长到127(注:СССРвцифрахв1987году,莫斯科1988年版,第85页。)。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1985年为7990亿卢布,1986年为8385亿,1987年为8705(注:CCCРвцифрахв1987году,第5、18页。),每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9%,4.9%,和3.8%。1986-1988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3%(注:Н。И。Рыжков:Десятълетвеликихпотрясений,第228页。)。 但是机器制造业发展总的情况并不理想:加速科技进步和生产集约化没有出现预期的转折,新建和改造的企业新技术设备不多,继续生产大量陈旧、过时、无人用的机器和设备。到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承认:“机床制造业、重型和运输机器制造部和电机工业部、轻工业、食品工业机器和日用器械制造部的发展情况使我们感到不安……其他机器制造部的现代化任务也解决得很缓慢。”(注:《Правда》,27июня1987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第一,计划不周。机器制造部门突然得到国家大量的资金和外汇,而真正用于添置新设备、新建和改建企业花的钱并不多。同时又挤占了食品、轻工业品的预算资金,造成1985-1986年国家经费紧张、市场商品匮乏;第二,目标过高。要以机器制造业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必须使机器制造业自身发展速度快两倍,而当时苏联经济无此能力(注:В。Согрин:политическаяисториисовременнойРоссии,莫斯科1994年版,第22页。);第三,重蹈覆辙。由于传统的思维惯性,把发展机器制造业当成“优先发展重工业”。1986-1987年,重工业部门投资由1980年的469亿卢布增加到665亿卢布,增长了41.8%,轻工业的投资仅从64亿卢布增加到85亿,增长率为32.8%。轻工业投资仅占整个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4.1%,重工业却为32.4%。轻工业比例甚至还低于前几个五年计划。经济学家强烈批评道:“世界各国经验证明,农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市场刺激因素最敏感,我们却顽固地从对立的一面--重工业开始下手。”(注:《Известия》,26ноября1989г。)戈尔巴乔夫直到1993年才对此做了检讨:“改革一开始就从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出发,而未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出发,那样给人民实惠就多一些,就可以巩固改革的社会基础。我们不正确地选择了实行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注:М。С。Горбачев:Янезнаюсчастливыхреформаторов,《Свободнаямысль》,и11,1993г。)第四,政策左右摇摆。本来是“优先”发展机器制造业,但随后戈尔巴乔夫又把“优先”发展的领域扩大到生物技术、冶金、化学和与之相关的其他行业。如此迅速的变化连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也不明白,“才在一个月前讲妥优先发展机器制造业,现在又突然冒出一连串儿需要优先发展的部门……短短几个月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部门就变过几次”(注:Н。И。Рыжков:Десятьлетвеликихпотрясений,第86、87页。)。 2.《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和“国家订货” 1987年6月3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苏联历史上第一部《企业法》,拟定1988年1月1日在全国推开。主要内容是:(1)明确企业作为经济机制改革出发点的地位;(2)大大加强企业的生产自主权和企业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承担完全后果:企业在完成国家订货后可以自由选择经济联系伙伴;可用自己挣的钱支付包括劳动报酬、福利费用及扩大再生产费用;国家将逐步取消对企业的预算拨款,长期亏损企业要实行改组直至停止其生产活动;(3)企业将逐步过渡到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制和自筹资金;(4)实行企业自治,企业的劳动集体委员会有权参与企业一切经营活动,从作业队长到总经理的所有领导人通过选举产生并由劳动集体决定。(注:《Правда》,27июня1987г。) 这是当时经济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法令。它实际上把从安德罗波夫时就开始陆续实行的企业改革用法令形式固定下来。同以往相比更为明确地规定了企业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地位和作用,在实行的初期阶段对生产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负责起草并具体执行这个《企业法》的苏联部长会议设想用五年时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制定1988年国家综合经济发展计划,工业和农业要完成向新的经营机制过渡,把国家硬性指标变成一定比例的国家订货等等;第二阶段用三年的时间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实施所制定的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改革计划;第三阶段,准备全面向市场经济关系过渡。最高苏维埃批批准了这个计划(注:Н。И。Рыжков:Десятьлетвеликихпотрясений,第19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