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 吴恩远 参加讨论

3.全盘否定苏联历史思潮的涌动
    苏共领导还把加速战略贯彻不力归咎舆论宣传不够,开始了大规模的舆论导向。首先在报纸、杂志、书刊上无情批判经济、政治、精神领域的“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
    在“公开性”掀起的批判浪潮中,重评苏联历史占有最大分量。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提出在苏联历史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3月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召开会议落实中央指示,由此揭开大规模重评历史序幕。
    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对推动改革、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解无疑是有益的。“重评历史”初期阶段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发动广大群众认识改革旧体制弊端的必要性;在平反包括布哈林等人在内的大批冤假错案,形成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在纠正过去对历史描述的一些夸大和不实之处、填补历史空白点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但“重评历史”一开始就带有极大片面性,一些真正应该总结的历史教训,如民族问题等就很少涉及(戈尔巴乔夫后来承认当时陶醉在苏联各民族友好的气氛之中);更为错误的是,一步步走向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70年历史的道路。我们试揭示这个过程:
    (1)从对人物的批判扩展到对制度的批判
    在重评历史中,对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政治体制的评价居首位。苏共二十大还主要局限在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滥杀无辜及某些内外政策的批判,这一次则从各方面都深化和拓宽:一是把斯大林与苏联政治制度联系起来批判。他们认为赫鲁晓夫之所以没能把批判斯大林继续和深化下去,是只局限于从斯大林个人身上找原因。在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治体制在某一阶段发生了严重的变形,因此斯大林及其亲信才可能具有无限权力,镇压无辜和违法乱纪的浪潮才可能出现。在那些年代里形成的靠行政命令办事的管理方法,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危害极大的影响。我们现在所遇到的许多困难,其根源也在于这一体制。”(注: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莫斯科1988年版,第44页。)所谓“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和“阻碍机制”即由此产生,把矛头对准了政治制度;二是对斯大林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政策都进行了批判。所有的媒体都为否定苏共和苏联历史的宣传大开绿灯,全国掀起一股反共的浪潮。
    (2)从对斯大林时期的批判扩大到对苏联70年历史的批判
    他们认为斯大林以后,包括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和斯大林体制实质都一样,称为“新斯大林体制”。只是与斯大林时期相比没有了大规模的镇压,故曰“新”。苏共中央全会对此作了定性:“斯大林式的管理体制是在30年代奠定的,通过卫国战争,这种体制更加强了,而在战后,苏联社会仍然基本上保留了这种性质。”为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奠定了理论基础。戈尔巴乔夫也说道,“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抛弃和谴责了斯大林政权的黑暗方面,但却一般没有什么变化地保留了官僚制度。”(注:《Правда》,26ноября1989г。)所以改革的目的是抛弃70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用“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取而代之。俄学者索格里评论他们的“公民社会”,实际上是走资本主义治世之道(注:В。Согрин:политическаяисториисовременнойРоссии,第39页。)。
    以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的一些错误进而否定苏联70年社会主义历史的做法是:首先夸大斯大林时期如“大镇反”的错误,从而激起人民对其体制的仇恨。莫斯科大学历史档案系学生尤拉索夫搜集斯大林时期大量被镇反的人的名单登在报刊上,认为斯大林镇压了上千万、甚至几千万人,引起全国轰动。而据俄罗斯学者最近的统计,大约错杀了70万人左右(注: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谢尼亚夫斯基1999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学术报告;2000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苏联解体原因》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法国著名苏联档案专家维尔特谈到30年代的大清洗数字被大大夸大了,实际上被镇压和被流放的人数分别只有原来统计数字的1/10和1/15。)。应该说这是很大的冤案,不能为此否认斯大林时期目无法制、滥杀无辜的罪行,但毕竟与原来夸大的数字有很大出入;其次,把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归咎于30年代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后果。这种对历史的评价缺乏辩证的观点。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一方面在执行中有很大的错误,但必须看到事情的另一方面,即它在促使俄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社会过渡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尤其从历史发展的潜力来看,它对后来战胜法西斯德国、捍卫了苏联领土的完整并使人类免于遭受希特勒的种族迫害所起的巨大作用。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当时只能摸索着前进。如果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角度,不加分析地指责当时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对斯大林时期有过较为正确的评价:“以斯大林为首的党的领导核心在思想斗争中捍卫了列宁主义,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开始阶段的战略与策略,政治方针得到大多数党员和劳动者的支持。”“我们要是站在历史真实的立场上,就应既看到斯大林在争取社会主义、捍卫其成果方面的无可怀疑的贡献,也看到他和他周围的人所犯的政治错误和专横行为。”(注:《Правда》,8ноября1987г,1987年11月8日《真理报》。)随着政治改革方向的变化,他开始转变了自己的立场,苏共二十八大竟在决议中写道:“集权的斯大林体制给国家、人民、党、社会主义思想本身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一体制现正在被取消”(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莫斯科1990年版,第88页。),反映出“重评历史”方向的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