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始关注如何才能赢得这场竞争。1956年,美国驻印大使约翰·库珀(John S.Cooper) 说,苏联正在挑战西方,争取印度的友谊。印度认为美国的态度是冷淡、摇摆和不一致的。 除非美国政府很快改变不向印度提供经济援助的政策,否则苏联就会填补这一真空。艾森豪 威 尔说,经济援助对西方来说“是一种最廉价的保险”,美国过去对印度关注不够,政府应改 变只向军事盟国提供经济援助的方针,加强对印度的援助。在他看来,让印度这样的大国保 持一种倾向美国的中立,对西方是很有利的(注:Department of States,U.S.A.,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以下简称FRUS)1 955-1957,vol.8,pp.298-300;vol.10,p.37.)。1956年8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在今后三 年中,向印度提供价值3.6亿美元的粮食援助。11月,印度总理尼赫鲁第二次访问美国,艾 森豪威尔同他建立了密切的个人关系。匈牙利事件发生之后,尼赫鲁不仅批评苏联在匈牙利 的镇压行动,而且还批评中国的西藏政策,印度对外政策开始右转。由于农业减产、过高的 国防支出以及工业原料和设备价格的上涨,印度在1957年陷入经济危机。西方的经济援助对 印度来说已非常重要。 1957年,美国政府通过了NSC-5703号文件。该文件认为,苏联正在南亚地区开展外交和经 济攻势,印度是苏联的主要目标。美国的对印政策正面临着困境,印度的不结盟政策与美国 的立场经常发生冲突。如果由于美国的经济援助而使印度的力量得到加强,印度可能成为中 立主义更有力的代言人,而中立主义是与美国的利益冲突的。但是,一个软弱和脆弱的印度 最终可能比一个稳定与有影响的印度有更大的风险,“一个强大的印度在亚洲背景下可能是 替代共产主义的成功典范。”这个文件表明,美国准备调整对印政策,重点是要利用印度来 削弱中国的影响。为此,政府还提议建立7.5亿美元的发展基金(注:FRUS,1955-1957,vol.8,pp.29-43;Burton Kaufman,Trade and Aid,Eisonhower’s Fo rei gn Economic Policy,1953-1961,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2,p p.104-111.)。 但政府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政府不可能改变反对中立主义的立场,国会更不愿 意为中立主义国家提供援助,参院共和党领袖威廉·诺兰(William Knowland)说:“如果世 界得到一种印象,我们正在奖励中立主义,那将是非常糟糕的。”艾森豪威尔自己也很犹豫 ,他说如果美国真要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美国“可能会在这一过程中破产”。另一方面 ,巴基斯坦强烈反对美国援助印度。巴基斯坦认为,美国援助印度肯定会损害作为盟国的巴 基斯坦的利益。如果美国一定要这样做,那就必须以印度同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作为条件(注:McMahon,Cold War on the Periphery,pp.223,240,260.) 。 11月,杜勒斯报告说,金融危机可能使印度的五年计划根本无法完成。在最近的选举中印 共在经济衰退的喀拉拉邦获得了政权,印共的权力还可能扩展到更重要的孟加拉邦。杜勒斯 说,这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连锁反应,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可能泛滥,动乱使共产党人在整个 南亚次大陆夺取权力的机会大为增加。1958年3月,美国宣布为印度的五年计划提供7500万 美元的发展援助。8月,在美国的压力下,美、英、德、日等国组成了多国银行团,准备在 紧急情况下向印度提供3.5亿美元的金融援助(注:FRUS,1958-1960,vol.15,pp.415-421.)。 自1947年以后,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一直紧张对立。美国认为这不仅浪费了西方的援助, 而且不利于西方的冷战。1959年春,由于印度向从事武装叛乱的达赖集团提供帮助,中印关 系开始紧张起来。4月底,在讨论西藏局势时艾森豪威尔说,“现在的形势会促进印巴两国 更好的相互理解”,美国应积极促进双方和解。8月,中印两国在边界地区发生了第一次流 血 冲突。表面上,美国宣布不对争议地区的归属表示意见。私下里,它试图利用这一形势。12 月,艾森豪威尔在新德里问尼赫鲁是否愿意同巴基斯坦一起从事反华的“共同事业”。尼赫 鲁婉拒了这个建议,表示只希望在印度对付中国时,巴基斯坦不会在印度背后捅刀子(注:FRUS,1958-1960,vol,15,pp.166,195-196,529;FRUS,1961-1963,vol.22,p.334; H .W.Brands,The Specter of Neutralism,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T hird World,1947-1960,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9,p.138.)。 1950年代后期,艾森豪威尔政府虽然改变了对印度的敌视,但是美国影响印度的能力却很 有限。在政治上,敌视中立主义的政策使它很难吸引亚洲不结盟国家靠扰西方。在经济上, 吝于提供援助导致美国的影响持续下降。 (二)肯尼迪政府的南亚新政策 在1960年大选中,民主党人肯尼迪以微弱的多数当选。早在担任参议员期间,肯尼迪就强 调要改变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落后,他批评共和党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保守、软弱和没有主 动性。在就职之前,肯尼迪已组织专家研究增加对印援助问题。在他看来,中印之间的竞争 会对美国的安全和地位产生实质性影响。如果印度经济不能从停滞转向增长,不能表现出至 少与中国同样的能力,“共产党人就会兵不血刃地赢得一场最大的胜利。”民主党资深政治 家、外交家哈里曼(Averell Harriman)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今后是否会追随西方,他说“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正在同人口最多的专制国家进行殊死竞争”,他们中获胜的一方 将成为“觉醒的亚洲人民的榜样”(注:McMahon,Cold War on the Periphery,pp.259-262.)。与其前任相比,肯尼迪政府也从冷战视角看待中印两 国 的竞争,但新政府更强调通过行动改变现状,更希望在南亚地区打赢冷战。 1961年3月,哈里曼以无所任大使身份访印,了解尼赫鲁对于亚洲事务的看法。哈里曼报告 说,尼赫鲁对中国的“侵略态度”非常不安,相信“对世界的危险来自北京而不是莫斯科” 。认为苏联用武力传播共产主义的热情已经消退,莫斯科对中国的好斗政策感到担心,“中 俄间的历史性冲突迟早会削弱两国现有的同盟关系。”尼赫鲁说,中国正处于“侵略意向的 高峰,形势是危险的”。哈里曼表示完全同意尼的看法,美国期待两国在东南亚事务上进行 合作。 5月,副总统林登·约翰逊访问印度。约翰逊在报告中说,印度对美国新政府已有“良好的 印象”。美国不应利用这种印象“使印度加入我们的范围,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 但美国可用它来加强当前的美印关系。约翰逊建议美国帮助印度实现军事现代化,敦促印巴 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使印度可以把军队抽调出来威慑中国,而不是同巴基斯坦相互对峙(注:FRUS,1961-1963,vol.19,pp.31-33;Dennis Kux,India and United States,p.190.)。 副国务卿鲍尔斯(Chester Bowles)认为,美国“在亚洲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共产主义中国 的存在。”美国必须促使印度认识到,在对付这一危险时美国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印度必须 采取主动行动以保证亚洲的安全。8月,鲍尔斯访问印度。他在同尼赫鲁的会谈中就印度支 那问题、柏林危机、刚果危机及中国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鲍尔斯说,中国会在东南亚和南 亚进行军事扩张,并暗示美国可能以军事力量解决东南亚问题。鲍尔斯还试探印度对于组织 一个针对中国的“亚洲力量平衡关系”的态度(注:FRUS,1961-1963,vol.19,p.83.)。 经过一番摸底,肯尼迪政府为南亚政策的调整定下了方向:美国将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印度 的 不结盟立场,以此换取印度加强亲美的方向,促使印度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伙伴。美国 还决心大规模地增加对印援助,防止印度在经济上进一步依靠苏联。此外,美国还希望印度 能在其他国际问题上与西方配合,支持美国的立场。总之,在肯尼迪政府的全球战略中,印 度已经具有一种“特殊的突出地位。”(注:John K.Galbraith,A Life in Our Time:Memoirs,New York:Ballantine Press,1981,p. 4 06;Gary R.Hess,“Accommodation amid Discord,The United States,India and the Thir dWorld,”Diplomatic History,Winter 1992,pp.1-22.) 肯尼迪政府还准备调整对巴基斯坦的政策。它认为“阿尤布汗(Mohemmad Ayubkhan)总统的 对外政策很可能是在亲西方的框架中寻求更大的独立性。”因此,美国将不再增加对巴的经 济和军事援助,以防印巴两国进一步陷于军备竞赛,“毁掉美国的援助计划。”新政府打算 拉开与巴基斯坦的距离,使今后的对印政策少受巴基斯坦的牵制。 1961年4月,国务院提议支持,为支持印度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今后两年美国通过多国银行 团向印度提供10亿美元援助。6月,多国银行团宣布,两年内将向印度提供总计为20亿美元 的援助。美国还承诺5年内向印度提供13亿美元的剩余食品援助。1962年初,美国又决定向 印度提供500万美元的发展援助(注:FRUS,1961-1963,vol.19,pp.63,190,244-345, 35-36,51-52.)。 尽管美国的巨额援助得到印方的高度评价,但美印的蜜月期并不长。1961年11月,尼赫鲁 再次访问美国。肯尼迪原本对这次访问寄予很大希望,他认为自己能与尼赫鲁建立密切的私 人信任关系。但他在会谈中却发现,美印双方在解决发展中国家贫穷的迫切性、共产主义影 响扩大的意义、克什米尔等问题上有很深的分歧。此外,印度在越南和东南亚问题上也不愿 追随美国的方针。肯尼迪后来失望地说,与尼赫鲁的会谈是“他遇到过的最糟糕的国事访问 ”(注:Dennis Kux,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p.186;FRUS,1961-1963,vol.19,pp.128-1 35,139-142.)。 一个月后,印度不顾美国的一再阻拦,使用武力夺取了葡萄牙控制下的果阿地区。美国指 责印度以武力解决国际问题,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发表讲话谴责 印度说:联合国不能饶恕在这一事例上使用武力,因为这会为在其他冲突中使用武力铺平道 路。肯尼迪也嘲讽说,印度“15年一直进行道德说教……现在说教者在走出妓院时却被逮个 正 着”(注:果阿位于印度西海岸,面积约3700平方公里。16世纪初期被葡萄牙殖民主义势力侵占。1 961年印度政府用武力强行收回这一地区。Dennis Kux,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p.19 8。)。这一时期肯尼迪政府还希望调解印巴冲突,但是尼赫鲁拒绝了美国的建议。美印两 国的种种分歧表明,除了反华,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点非常有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