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美英两国在巴哈马群岛首府拿骚举行首脑会谈。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帮办邦迪(Wi ll iam Bundy)在会谈中说,伦敦工作组的建议是:提供6个山地师的装备,改进印军空运能力 ,在现有机型的范围内帮助印度提高空战能力。工作组还建议派专家去印度了解雷达和通讯 设备情况,英美还可以派战斗机轮驻印度,数量是4个中队。但英方在会谈中指出,提供武 器是一回事,但是“让印度将其军事计划建立在指望英美提供飞机、并向中国开火的基础上 则完全是另一回事。”邓肯·桑兹说,即使在西方的帮助下,印度也没有能力承担它的国防 建设的代价。所以经济上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印度进入西方防御组织的保护伞之下。美国 驻印大使加尔布雷思承认,印度建立独立的防空体系代价是昂贵的,美英提供战斗机只是一 种威慑力量而不是保护力量。这个计划比较便宜,而且较易为巴基斯坦接受。但美国驻巴基 斯坦大使认为,在西方给印度大规模军事援助、克什米尔问题不能解决、中国又撤军的情况 下,向印提供防空援助对巴会有灾难性后果。 麦克米伦似乎比美国人更敌视印度的不结盟政策。他说印度在过去10多年中一直攻击西方 ,大肆宣扬不结盟的好处。他强调要考虑巴基斯坦的反应,“我们可能在支持找麻烦的人, 而放弃支持我们的人。”麦克米伦说,中国的目的是有限的,中国没有占领印度的计划。现 在中国人已经撤走,美英不要让印度退回到傲慢和对西方敬而远之的态度上去。“我们必须 让他们面对克什米尔的现实。从长期看,他们依赖西方。在短期内他们可以得到西方的援助 ,但条件是他们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注:FRUS,1961-1963,vol.19,pp.452-453.)尽管肯尼迪希望援助印度,但还是听从了麦克米伦 的观点。英国的方针对拿骚会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拿骚会谈决定,为了帮助印度装备6个山地师,美国和英联邦国家各自承担6000万美元紧 急军事援助,防空援助问题暂时搁置。西方将放慢援助速度,以便敦促印度解决克什米尔问 题。如果印巴达成妥协,西方将为南亚联合防御提供长期军事援助。也就是说,除了1.2亿 美元的援助外,印度只有在满足了有关条件之后,西方才会为它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在印巴两国就克什米尔问题开始谈判之前,12月26日,中巴两国宣布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已 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中巴关系的进展明显地打乱了美国的“大计划”,华盛顿指责巴基斯坦 与中国“调情”,印度政府恼羞成怒,更不愿意向巴基斯坦做出让步。在获知美英将对印度 提供大规模援助后,巴基斯坦明确表示不同意美国认为中国有侵略动机的观点。它还不顾美 国反对,宣布外长布托(Z.A.Bhutto)将出访中国。1963年3月,中巴两国签订了关于边界问 题的协议(注:FRUS,1961-1963,vol.19,pp.448-458,481-506.)。 1963年上半年,印巴两国在美国的斡旋下进行了6轮谈判,双方未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取得 进 展。随着中印边界形势逐渐平静下来,美国不仅失去了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的兴趣,而且降 低了对印度战略地位的估计。危机时期印度曾提出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要求,美国应付了一 阵后也就没有下文。印度希望美国提供空中保护,但美国只提供了一些雷达设备。印度还期 望美国提供先进的军工设备,最后它只得到几条二手的弹药生产线。美英提供的1.2亿美元 军事援助到1965年只完成了0.9亿,剩余部分后来干脆取消了(注:Stephen P.Cohen,U.S.“Weapons and South Asia:A Policy Analysis,”Pacific Affa irs,Spring 1976.)。 (二)美国分裂中苏与其南亚政策的矛盾 美国在南亚地区无法实现其“大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其处理中苏分歧的政策有关。 自1959年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以后,莫斯科一直拒绝支持中国的立场。尼赫鲁对中苏分歧非 常关注,试图以良好的印苏关系来促使苏联束缚中国的行动。1962年8月,印度不顾美国的 反对,同苏联签订了有关购买米格飞机的协议。此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牵制中国。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打响。两天后,肯尼迪政府因古巴导弹问题向苏联 发出最后通牒。面对全面战争的风险,赫鲁晓夫认为最好还是同中国站在一起。25日,苏共 《真理报》在头版刊登文章说,“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统治的遗产,中国从来没有 承认过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它是被强加给中印人民的。”文章不仅没提原来的中立 立场,而且还指责印度受帝国主义的唆使,挑起武装冲突。文章表示,“在反对帝国主义阴 谋的斗争中,苏联完全站在兄弟般的伟大中国的一边。”苏联的变化使印度非常不安,但是 新德里很快就知道,苏联发表这一“坏文章”的原因是“古巴导弹危机造成的形势和战争威 胁”(注:S.Nihal Singh,The Yogi and the Bear,Story of Indo-Soviet Relations,Maryland:T he Riverdale Company,1986,pp.29-31.)。 在要求美英提供军事援助的同时,印度也将这一决定通知了苏联。29日,古巴导弹危机结 束,尼赫鲁如释重负。他告诉加尔布雷思说,苏联对印度寻求西方军事援助的行动表示理解 ,但苏方要求印度不要同美国形成军事同盟关系。而且,苏联稍后还会向印度提供武器。所 以印度要尽可能避免刺激苏联。加尔布雷思表示理解印度的立场,他说美国并不要求印度成 为西方盟国。10月31日,加尔布雷思会见印度新任驻苏大使T.N.考尔(T.N.Kaul),考尔说在 摊牌的情况下,苏联一定会支持中国,现在印度能做得最好的事就是确保苏联维持一定程度 的中立,或许这还能维持苏联对印的经济援助。考尔问道:美国现在是否继续支持印度的不 结盟政策。加尔布雷思立即向他做了保证(注:FRUS,1961-1963,vol.19,pp.351,365;R.Hilsman,To Move a Nation,p.331;J.K.Galb rai th,Ambassador’s Journal,pp.387-388,39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