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一部倾向统一的正史(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暨南学报(哲社版)》 高国抗 参加讨论

李延寿的生卒年月,史书失载。他大致是初唐高祖、太宗、高宗时人。继隋朝结束南北分裂之后,这时全国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执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政策③,民族关系空前良好,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身处统一的时代,使李延寿对统一的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他继承并发展了其父亲倾向统一的史学思想。他也反对《魏书》斥南为“岛夷”,并将记南朝诸帝的篇章贬为“列传”,有云:“晋、宋、齐、梁,虽曰偏据,年渐三百,鼎命相承。《魏书》命曰‘岛夷’,列之于传,亦所不取。”④同样道理,对《宋书》、《南齐书》斥北为“虏”,称《索虏传》、《魏虏传》,当然也是李延寿所不取的。李延寿还指出,《魏书》将五胡十六国政权中的匈奴刘渊、羯胡石勒等等“编之四夷”,是“有欺耳目,无益缃累”的⑤。他赞成《晋书》的做法,将十六国历史列为“载记”。他自己的《北史》,就将为北魏所吞并的十六国政权的历史,列为《僭伪附庸传》。称“僭伪附庸”,义与“载记”同,为“立乎中朝以叙述列国之名”⑥,专记地方割据、非正统政权的历史,表明这种政权虽属偏方僭伪,但仍在中国的范围之内,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四夷”,更不是外国。李延寿上述反对南、北互斥对方为“虏”为“岛夷”,也反对将十六国政权列为“四夷”的观点,表明他认识到了南朝的历史,北朝的历史,还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的历史,都是中国的历史,共同组成为一个整体。在中国处于分裂的情况下,不能以某一政权的历史为中国的历史;中国历史的范围应包括并存的各个政权,也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就是李延寿的统一观。这种观点,符合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客观事实,也利于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必须予以充分肯定。
    李延寿生逢其时,他进行史书编撰的条件比他父亲优越多了。当时政治安定,朝廷又重视史学,设立了史馆,大集群儒、大规模地编纂前朝史和当代史,形成了从事历史撰述的良好社会环境。贞观十年,史馆修成了《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五书虽编成于实现了全国统一的唐初,书中也不再有“索虏”、“岛夷”之类的相互谩骂攻击,但因是唐太宗鉴于南北朝各政权中,“梁、陈及齐、周、隋氏并未有书,乃命学士分修”,欲使南北朝各政权都有专书,具有补齐的用意,故所修各书都断代为史,如已有的《宋书》、《南齐书》、《魏书》然。当时并没有通观全局,将南北各朝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记述。李延寿的志向,是重写南北朝史,以体现他倾向统一的史学思想。所以唐初五书的写成,并不能取代他著一书以备南北的计划,只是为他的撰述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
    李延寿曾三入史馆,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也是史馆要员,因而可以看到朝廷秘府藏书和各种资料。连史馆新修成的上述五书,当时尚藏秘府,外间并未流传,李延寿也“备得寻闻,私为抄录”⑦。他搜集、使用资料的条件很好,这是他的父亲所不具备的。
    李延寿又有机会参加史馆官修《隋书》、《五代史志》、《晋书》以及本朝国史的工作,并且独立编成了《太宗政典》30卷。丰富的修史实践,加上其家学的熏陶,使他具备了高深的史学造诣。他“思欲追终先志”,故勤奋、刻苦,在他父亲开辟的学术道路上执着地前进,自云:“至于魏、齐、周、隋、宋、齐、梁、陈正史,并手自写,本纪依司马迁体,以次连缀之。又从此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其烦冗者,即削去之。始末修撰,凡十六载。”(18)他终于撰成了《南史》、《北史》,完成了他父亲的未竟事业,也为中国史学史树立了一座丰碑。
    所谓“始末修撰,凡十六载”,是从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算起。 这年李延寿奉诏参加官修《五代史志》的工作,业余正式动笔编撰《南北史》,至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书成进献朝廷,是为16年。其实,早在贞观三年(629年),颜师古、孔颖达奉敕撰《隋书》,李延寿在他们手下助删削,已于“编辑之暇,昼夜抄录”,开始了为编撰《南北史》收集资料的工作。若从这年算起,则李延寿撰写《南北史》的时间,前后竟经历了30年之久。这书又还包含着他父亲李大师的辛勤劳动,因而是他们父子两代人的劳动结晶。
    
    《南北史》是在《宋》、《南齐》、《梁》、《陈》,《魏》、《北齐》、《周》、《隋》八书的基础上写成的纪传体史著。李大师原来的计划,是“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写一部类似《吴越春秋》的编年体史书。对于这体例问题,李延寿没有死板地“追终先志”,而是“依司马迁体”,写成了一部纪传体史书。这可能是由于唐时纪传体史书已被尊崇为“正史”,在史书中具有最高的地位,较大的影响。同时李延寿所依据的“八书”都是纪传体,若改编成编年体,会增添许多技术上的麻烦,分散他的精力。
    李延寿总“八书”为《南北史》的方法,主要是“编次别代,共为部秩”;“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鸠聚遗逸,以广异闻”。⑨
    “编次别代,共为部秩”,就是打破“八书”各记一朝兴亡,各自为书的格局,总为二史,以贯通南、北各朝。其具体做法,是将南朝四书的帝记、后妃传分别联缀在一起,各按宋、齐、梁、陈、的顺序排列,编次成《南史》的帝纪和后妃传;将北朝四书的帝纪、后妃传分别联缀在一起,依魏、齐、周、隋的顺序编次成《北史》的帝纪和后妃传。贯通各朝,改原书以一朝断限,为包括若干王朝的历史时期为断限。又将“八书”的宗室传、诸王传及人臣传三者作为一个整体,依朝代次序编次为《南史》和《北史》的列传。此类人物列传的编排,是先分朝代次序,再在每朝之下依次列宗室、诸王、人臣传;而不是对人物先分类立目,再按朝代次序排列。对于“八书”中的各类传,则集中起来,先立类传名目,然后再按朝代顺序罗列有关人物,与帝纪、后妃传的编排方法类似。《南北史》的类传不系于各个朝代之下,而是各个朝代的同类人物,依次系于各个类传之下,这就尤其突出了其贯通各朝之旨。
    《南史》和《北史》的人物列传,大体上是聚同朝之人在一起,然后按朝代的次序编排。但凡属祖孙父子,同姓同族之人,则集中在一起编次,传一人而其子孙皆附传内,不以一朝为断限,形成了家传的形式。如出身高门世族的王昙首,为南朝宋臣,《宋书》卷63有传;其子僧绰,亦仕宋,《宋书》卷71有传;其孙俭,仕宋、齐,《南齐书》卷23有传;曾孙骞、玄孙规,皆仕梁,《梁书》卷7、卷41有传。 《南史》就将他们集中在一起,立《王昙首传》,凡其子孙,一概附入,不以一朝为断限,而编于《南史》的宋臣传中。又如崔挺及其长子孝芬,仕北魏,《魏书》卷57有传;其孙猷,历仕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周书》卷35有传;曾孙仲芳,仕周和隋,《周书》卷35、《隋书》卷60有传。《北史》亦将他们联缀在一起,不受朝代限制,聚一家一姓之人为一处,以崔挺领头,其子孙皆附入,而编于《北史》的魏臣传中。南北朝时代,是门阀世族时代。门阀世族的地位,与南北朝相终始。《南史》、《北史》人物列传编次中的这种家传的形式,是那个时代的反映。它按世系而不按朝代编次人物传记,也是李延寿不以某一个王朝为断限,而以包括若干王朝的整个历史时期为断限的一种表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