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一部倾向统一的正史(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暨南学报(哲社版)》 高国抗 参加讨论

第三,《南北史》补进了不少“八书”以外的史料,即所谓“鸠聚遗逸,以广异闻”。李延寿自云,他编撰《南北史》,“从此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15)。可见他取材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八书”,并不仅仅限于“八书”而已。例如他在《南史·范缜传》中,增加了范缜不肯“卖论取官”的一段对话和不祠神庙的一段史实,表现了这位无神论思想家的坚定立场和崇高精神。又如在《北史·苏威传》中,他补充了江南人民反隋斗争的史实:“饶州吴世华起兵为乱……旧陈率土皆反。”在《北史·李谐传》中,补进了南北交往的记载:“梁使每入,邺下为之倾动,贵胜子弟,盛饰聚观,礼赠优渥,馆门成市……魏使至梁,亦如梁使至魏。”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增补。
    李延寿自云,他所增补的史料出于八代正史以外的“杂史”。这类“杂史”,又称“偏记小录”、“野史杂记”,往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唐刘知几云:“大抵偏记小录之书,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实录。”(16)鲁迅先生亦曾指出:“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影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17)但野史杂记之书,“皆言多鄙朴,事罕圆备,终不能成其不刊,永播来叶”(18)。今李延寿采以补进《南北史》中,既使这类资料得以保存下来,又能使书中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也更能反映出历史的底细来。
    第四,李延寿在编撰《南北史》的过程中,对“八书”记述失误之处,有所订正;对“八书”各为某朝统治者隐讳回护的弊病,亦有所纠正。例如《宋书·文五王传》载:海陵王刘休茂举兵反,“义成太守薛继考为休茂尽力攻城”,“参军尹玄庆起义攻休茂,生禽之,将出中门,斩首。”明言薛继考为刘休茂“尽力”,斩休茂者为尹玄庆。但同书《孝武本纪·大明五年》却书云:海陵王刘休茂举兵反,“义成太守薛继考讨斩之”。《纪》、《传》自相矛盾。《传》是,《纪》误。《南史·宋孝武本纪》遂订正为:“(休茂)举兵反,参军尹玄庆起义,斩之。”又如北魏宗室,以拓跋为氏,至高祖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始“诏改姓元氏”。 而《魏书》孝文帝以前诸帝纪,对宗室已皆系以元姓,如《太祖道武帝纪·登国六年(391年)》:“遣九原公元仪、陈留公元虔等西讨黜弗部。”其实那时宗室仪、虔等并不姓元。《北史》改正为“遣九原公仪、陈留公虔等西讨黜弗部”,便较为得实。
    “八书”中《魏》、《宋》、《南齐》三书写成于南北朝当时,对本朝统治者或前朝统治者,多隐恶虚美、曲意回护。《梁》、《陈》、《北齐》、《周》、《隋》五书虽写成于唐代,此时朝代业已更换,对史事本可不必再有避讳,但五书或因据南北朝时编的稿子写成,或因出于唐承隋,隋承周的考虑,故仍多隐讳曲笔,记事失实之处。对此,李延寿除对《隋书》不便改正之外,对其余各书均有所订正,恢复了一些被隐讳的史实的原貌。如高欢废北魏节闵帝,又将他杀害,是为以臣弑君。后来其子高洋代魏称帝,建立北齐,追尊高欢为神武帝。魏收为齐臣而撰《魏书》,便在书中为高欢隐讳,书作节闵帝“殂于门下外省”,似为善终,以掩盖高欢弑君之罪。李延寿《北史》则直书为“帝遇弑,殂于门下外省,时年三十五”,并不为高欢避讳。又如陈霸先篡梁敬帝萧方智之位,是为陈高祖武皇帝,接着又将萧方智杀死,亦是以臣弑君的篡夺者,《陈书·高祖本纪》却书作:梁敬帝太平二年十月,“梁帝禅位于陈……高祖谦让再三,群臣固请,乃许。”又书陈“以江阴郡奉梁主为汪阴王,行梁正朔,车旗服色,一依前准,官馆资待,务尽优隆”。第二年三月,“江阴王薨”。按《陈书》所记,毫不见陈霸先篡位弑君之迹。李延寿《南史》则不为之隐讳,而在《刘师知传》中揭露云:“师知执帝(萧方智)衣,行事者加刃焉。既而报陈武帝曰:‘事已了。’武帝曰:‘卿乃忠于我,后莫复尔。’”这就暴露了《陈书》所避讳的陈霸先篡位的真相。所以,《南北史》记事,有较“八书”信实之处。这是李延寿作为一位史学家,其秉笔直书的精神使然,也是他倾向统一的著述宗旨使然。他不是站在南北朝时期某一王朝的立场上著史,而是站在全国统一、天下一家的立场上著史,所以也就不为某一王朝避讳。
    综上所述,可见李延寿据“八书”撰二史,并非简单“抄撮”而已,而是进行了一次创造性的再制作。《南北史》的史学思想和编纂方法,同“八书”截然不同。在记事详略、选用资料、避讳或直书等方面,《南北史》也和“八书”不一样。这是一部不同于“八书”的崭新的著作,好些方面还远远高于“八书”。它和“八书”都是记述南北朝史事,同以南北朝历史为记述对象,但两者却得以并行于世,流传至今。宋时《南史》《北史》被列入《十七史》,明时被列入《二十一史》,清时被列入《二十四史》,备受尊崇,成为地位最高的史书之一。这是《南北史》的价值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得到了历史承认的证明。赵翼曾指出:“八书”“虽成于唐初,而天下实未尝行也。”“盖卷帙繁多,唐时尚未有镂板之法,必须抄录,自非有大力者不能备之。”抄本少,流传不广,也就容易亡佚,故宋时“八书”已多脱误。而《南北史》文省事丰,删繁存要,其字数仅及“八书”总和的1/2,卷数则仅及1/3。“卷帙稍简,抄写易成,故天下多有其书,世人所见八朝事迹,惟恃此耳。”(19)宋时校勘“八书”,也是取《南北史》来补其残缺。可见在宋代雕板印刷术推广以前,《南北史》在传播历史知识,在方便人们研究南北朝史等方面,还起过远远大于“八书”的作用。
    
    《南北史》写成流传之后,在唐代、宋代,均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宋代编的《崇文总目》记载:“《南史》、《北史》,唐高宗善其书,自为之叙。叙今阙。”
    编成于五代的《旧唐书》,则评论云:“李延寿研考史学,修撰删补,克成大典,方之班、马,何代无人!”
    《新唐书》编成于北宋,亦赞扬李延寿“以史学称当世”,说:“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词,过本书远甚。”但接着又云:“时人见年少位下,不甚称其书。”考李延寿曾三入史馆,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是为史馆史官。唐代史馆,“通籍禁门,西京则与鸾渚为邻,东都则与凤池相接,而馆宇华丽,酒馔丰厚。得厕其流者,实一时之美事。”(20)《史通》还记载:“近代趋竞之士,尤喜居于史职。”可见李延寿的政治地位并不低,不能说是“位下”。李延寿的生卒年月,史书失载,但知颜师古、孔颖达奉诏在史馆修《隋书》时,李延寿已在其手下助删削。据《史通·古今正史》载,颜、孔修《隋书》事,“始于贞观三年”。此时李延寿既能在史馆助删削,则其年龄当不下20岁。他撰成《南北史》,是在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上距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已有30年,此时李延寿应是50多岁的人了,亦非“年少”。《南北史》本是李延寿的私撰作品,却得到了唐高宗的认可和称赞,流传于世,甚至压倒了“八书”。唐代宗时,洋州刺史赵匡建议:科举取士,秀才须“兼通三史以上”,以“《史记》为一史,《汉书》为一史,《后汉书》并刘昭所注《志》为一史,《三国志》为一史,《晋书》为一史,李延寿《南史》为一史,《北史》为一史”(21)。《南北史》与《史》、《汉》等佳史并列,被视为基本史书,可见当时亦非“不甚称其书”。所以《新唐书》所云“时人见年少位下,不甚称其书”云云,当是来自传闻,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