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一部倾向统一的正史(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暨南学报(哲社版)》 高国抗 参加讨论
司马光为编撰《资治通鉴》,曾“细观”《南北史》,然后作评论云:“乃知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K19505.jpg}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22)司马光是大史学家,又曾细读《南北史》,他的评价也就具有代表性,也比较全面。他指出了《南北史》的缺点,但总的评价是肯定,认为它是一部“佳史”。
    到了清代,考据学盛行,对《南北史》的研究评价,深入到了它的各个部分以至字里行间。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陔余丛考》和《廿二史札记》,对《南北史》都有细致的考证和评论。其中有订正,有批评,指出了《南北史》的缺点和不足,但也都充分肯定了它的优点和长处。只有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对《南北史》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王氏指摘前人“过誉”李延寿,说“其书疵病百出,不可胜言。《新唐书》云‘颇有条理’,愚则谓其甚无条理;又云‘删落酿词’,愚则谓其删落处不当而欠妥者十之七八;若云‘过本书甚远’,则大谬不然。”(23)对于《南北史》按世系而不以朝代为断限编次列传,王鸣盛更是开口便骂,云:“不知此国史,非家乘也,何为必以一家贯数代乎?”“如此作史,无理取闹而已!”(24)
    王鸣盛是乾嘉考据名家。乾嘉考据学,成果巨大,其弊病亦不少。清人章学诚曾正确指出:“记诵家精其考核,其于史学似乎少有所补;而循流忘源,不知大体,用功愈勤,而识解所至,亦去古愈远,而愈无所当。”(25)李延寿《南北史》的“大体”,是不专为某一王朝立传,而是贯通南北各朝,将整个南北朝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记述,以表明其倾向统一的史学观点,反映全国统一的历史大势。其人物列传编次中的家传形式,正是这种“大体”的体现之一。对于《南北史》的大体,偏于琐屑字句考据的王鸣盛是认识不到的。他们奉纪传体为固定程式,纪传则以断代为正,历史就是一个个王朝的更替,人则首须明其君臣之分,所以拘泥于断代为史,对《南北史》不以某一王朝为断限,而按世系编次列传,自然就大加贬斥了。
    值得指出的是,今人评论《南北史》,仍然认为它按世系编次列传,是使“史书为之族谱化”,是它的“重要缺点”,并进而指责李延寿“之所以要采用家传形式来编次列传,实际上就是为门阀士族的复辟迷梦制造舆论”,就是“肯定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这种指责不公允,也不符合李延寿的实际。
    自魏晋至南北朝,是门阀世族统治的时代。这种门阀世族聚宗族乡亲,占有大量部曲、佃客、奴婢、荫户和土地,拥有自己的武装。他们不交租,不纳税,不服役,享有许多政治特权。当时朝廷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品第人才,根据德、才、家世三项,但家世在品第中所占分量愈来愈重,终于成为唯一标准。于是选官只看门第,不论才德。高门子弟被认为是天生的“贵种”,青少年时期起就在中央或地方衙门里安插了职位,三四十岁便可成为朝廷的高级官僚。这个特权阶层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也排斥寒门地主。他们“不恤国而能恤家”,对王朝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的社会基础。
    至南朝宋、齐、梁、陈时,政治动荡,门阀世族腐朽无能,寒人做了皇帝。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均出自寒门。加以江南经济的发展,寒门中有些人成了地方豪强。这就改变了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高门世族日渐衰落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高门世族衰落的过程却延续了近200年,直到唐初,又经过隋末农民起义的扫荡之后,这个过程才告结束。而在南北朝时期,高门世族仍占有特殊的社会地位,高门、寒门仍然界限分明,朝廷对门阀世族只能又联合又斗争。
    南朝高门世族的首领,是王、谢两家。谢晦仕东晋,仕南朝宋。出身寒门的宋武帝刘裕对他猜疑很深,临终,告诫太子刘义符说:“谢晦屡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异,必此人也。”(26)但是仍不得不由谢晦“入侍医药”,做顾命大臣。少帝刘义符即位,由他和傅亮、徐羡之共同辅政。谢晦的族孙谢朏,仕宋,齐高帝萧道成、明帝萧鸾时表现消极,“永明中,为义兴太守,在郡不省杂事,悉付纲纪。”“建武中,征为侍中、中书令,不应。”到了萧衍建立梁朝,千方百计请他出来做官,授中书监、司徒、卫将军。而谢朏当了大官却并无建树,“颇失众望”,但梁武帝萧衍对他仍非常礼遇,“薨,车驾出临哭,谥曰孝靖。”(27)这些史实表明:高门世族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各政权都不能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合作。所以在南朝,虽朝代有更易,而高门世族的地位则依然如故。国亡族不亡,四代卿相,多出王、谢两家。北朝方面,也承袭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定“国姓”(鲜卑贵族)、“郡姓”(汉族世族),郡姓中以崔、卢、王、郑为最高,按门第高低分配官职,也是市朝可变,而我之门第如故。南北门阀世族的代表王、谢、崔、卢的特殊社会地位,竟与南北朝相终始。这是南北朝历史的特点之一。所以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门阀世族的兴衰史。
    纪传体史书以人明史。既然在南北朝时期,高门世族地位特殊,一门之中,几乎人人做宫,人人有传,则按朝代先后分别立传,势必各传孤立,又需补叙各人家世,词益繁费。南北各朝又更替频繁,年祀短促,一人往往历仕数朝,若按朝代分别为其立传,势必传而复传,又肢解了一人的生平事迹。今《南北史》不以一朝为断限,而将一人生平行事连贯在一起记述,以一人贯数代,又将一家一族的人物集中在一起编次,以一家贯数代,历叙出一个个高门世族的兴衰以及它们同王朝的关系,这就突出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这是李延寿在列传编纂方法上的一种创新,也是他将南北各朝的历史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表现。这正是《南北史》的优点之一,而不是什么“重要缺点”,不可拘泥于断代为史的传统观念而轻易否定。
    《南北史》采用家传形式编次列传,是否就是“肯定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就是“为门阀士族的复辟迷梦制造舆论”?这两者之间显然不能乱划等号,而要看作者对高门世族是如实记载,还是为之隐讳曲笔,是暴露其腐朽没落,还是褒扬歌颂。李延寿在《南北史》中所表现的,恰恰是前者。例如《南史》将高门王、谢两家诸子孙的传记聚于一处,王以王弘领头,谢则冠以谢晦。据李延寿所述,谢晦还“颇识机变”,终为宋文帝所杀。到他的族孙谢朏如下,则一个个虽仍有官做,却大致都如谢举一般,“虽屡居端揆,未尝肯预时政,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发明”。除了装身分,摆架子,下棋乐酒以外,均无建树,朝廷的实际政务,只能依靠那些寒人去做。所以赵翼曾概括云:“江左世族无功臣”,“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28)。对于门阀世族的腐朽没落,李延寿并不为之隐讳,而是通过按世系编次列传的方法,作了如实的记述,使人一目了然。这怎能说是“肯定门阀士族的特权”,又怎能说是“为门阀士族的复辟迷梦制造舆论”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