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程朱理学与晚清“同治中兴”(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史研究》 史革新 参加讨论

这是就理学士人的个体活动而言,如果就学术群体的动态来讲,全国理学学者群体较为活跃的地区主要有陕西、安徽、河南、湖南等地。
    陕西即关中地区,原是宋代理学四大流派之一关学的发源地。关学创始人张载即为陕西眉县人。明代时,关中地区涌现出吕楠、冯从吾等理学家。清初,标榜理学的关中学者活跃一时,涌现出李禺页、王心敬、孙景烈、王承烈等讲理学的学者。嘉道以后,关中理学依然名人辈出,代表人物有李元春(注:李元春(1769-1854年),字时斋,号桐阁主人,陕西朝邑人,举人出身,任知县、大理寺评事等职。辞官后设学授徒,迭主潼川、华原等书院。著有《诸经绪说》、《关中道脉书》、《学荟性理论》等。)、路德(注:路德(1784-1851年),陕西銩稨人,进士出身,曾任军机处章京。归里后主持关中、宏道、象峰等书院。学宗程朱,主汉宋调和。著述有《柽华馆诗文集》等。)等人。李元春从读明代薛蠧的《读书录》入手,皈依程朱,治学恪守程朱家法,以诚敬为本,兼顾本末、体用,鄙薄华而不实的辞章八股俗学。他培养出许多潜心理学的弟子,如贺瑞麟、杨树椿、薛于瑛等人,均为晚清关中理学的后起之秀。贺瑞麟评价李元春说:“桐阁先生之于关中,犹朱子之于宋,陆稼书之于国朝。宋以前诸贤之文章事迹,至朱子是一结局;国朝以前之文章道脉,至稼书是一结局。在关中前明时,冯少墟是一结局,本朝至桐阁先生又是一结局。其闻见之博,著述之富,真是不易得。”(注:贺瑞麟:《清麓遗语》卷3,《清麓丛书》,民国7年刊本,第45页。)作为弟子,贺瑞麟的评价不无溢美之处,但也看出李元春在关中理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程朱理学在安徽盛行不衰,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桐城派的声势。桐城派尽管是一个散文派别,但却以孔孟程朱的“道统”为其文论的指导思想。其代表人物大都以服膺二程、朱熹,标榜理学为能,可称为振兴理学的一支友军。嘉道年间,桐城派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学术阵容。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谈到这一流派在全国一些主要地区的分布情况:安徽有方东树、姚莹、刘开、戴均衡;江苏有管同、梅曾亮、吴德旋;江西有吴嘉宾;广西有朱琦、龙启瑞、王锡振;湖南有曾国藩、孙鼎臣、吴敏树、郭嵩焘、舒焘、杨彝珍、欧阳勋等。(注:《曾国藩全集·诗文》,第246页。)当然,这仅仅反映了桐城派整体分布的一个侧面。这些人大都信奉程朱,写下许多论文兼论道的著作,为理学复兴摇旗呐喊。他们当中,以方东树对程朱理学的鼓吹最为突出。方东树为扬宋抑汉而作《汉学商兑》,对汉学进行全面抨击,指责汉学“视周、程、张、朱为异端,而断其非圣学,此其为害岂在洪水猛兽下也”;强调程朱理学的正统性:“程朱之道与孔子无二,欲学孔子而舍程朱,犹欲升堂入室而不屑履阶由户也。”(注:方东树:《汉学商兑》卷上,光绪八年四明花雨楼刻本,第6页。)除《汉学商兑》外,他还写了《辩道论》激烈抨击汉学、陆王心学,竭力抬高程朱理学的地位,在当时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理学争取了许多支持者。李兆洛曾说:“曩时读书,甚不喜康成,于朱子亦时时腹诽。读先生《指方东树,引者》书,敬当力改其失。”(注: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17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416页。)自方东树以后,桐城派的理学色彩更加浓厚,一部分文学之士,如方宗诚、苏悙元等人,都潜心于义理之学,成为晚清理学复兴的骨干力量。
    河南是北宋二程所创洛学的发祥地,理学影响根深蒂固。清初,有“海内三大儒”之誉的孙奇逢曾在河南辉县讲授理学,主张调和程朱陆王,进一步延续了理学传统。其弟子汤斌为标榜理学的一代名宦,死后被清廷赐谥“文正”。道光时,河南地区标榜理学者不乏其人,李棠阶、倭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徐世昌说:“中州理学之传,遂又阅二百数十年而弗坠。其居最后以儒修得大名者,则倭文端、李文清二公。二公当道咸之际,同以翰林洊登台辅。”(注:徐世昌:《李文清公日记·序》,民国4年石印本。)其余讲求理学之徒尚有刘廷诏、苏源生,王检心等。
    湖湘地区是晚清理学发展异常活跃的一个地区。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湖南的理学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固。即使在汉学风靡天下的乾嘉时期,程朱理学在湖湘学界的主流地位也没有被动摇。有人在谈到湖南当时的学风时说:“汉学风靡一时,而湖湘学子大者专己守残,与湖外风气若不相涉。”(注:湖南省文献委员会编印:《湖南文献汇编》第2辑,1949年,第111页。)。嘉道年间,程朱理学再度崛起,湖湘地区首当其冲,成为晚清理学复兴的一个重要基地。从学术队伍来看,湖南讲理学的名人众多,队伍强壮,著名者有:贺长龄、唐鉴、罗泽南、欧阳厚钧、胡达源、贺熙龄、刘传莹等。他们中的许多人长期执掌教职,带出大批门生。欧阳厚钧任岳麓书院山长长达27年,执弟子礼者在千人以上。罗泽南多年假馆四方,授徒施教,生徒众广。咸同时期的不少“中兴”名将,如王、李续宾、李续宜、蒋溢澧等,都是罗门高足。曾国藩称赞说:“湘中书生,多拯大难、立勋名,大率公(指罗泽南,引者)弟子也。”(注:曾国藩:《罗忠节公神道碑铭》,《曾国藩全集·诗文》,第305-306页。)湖湘理学的影响还辐射到全国。贺长龄主编的《皇朝经世文编》风行全国,影响了一代学风。湘籍理学家唐鉴(注:唐鉴(1778-1861年),字镜海,湖南善化人。嘉庆进士,由翰林历官太常寺卿。治学宗程朱,崇义理,以省身、持敬、力行为主,辩学甚严。著有《朱子学案》、《易牖》、《读易反身录》、《国朝学案小识》等。)于道光中年内召太常寺卿,京师一些向慕理学的官僚士大夫从其就读,研习理学。其中著名者有:倭仁、吴廷栋、曾国藩、吕贤基、何桂珍、窦綬、邵懿辰等人,在北京士大夫中形成一个颇具影响的理学群体。后来,这些人几乎都是咸同时期理学中兴的骨干人物。有人在谈到湘学时把贺长龄和唐鉴并称为“理学真儒”,谓“善化自李恒斋而后,理学真儒世称贺、唐二公”。(注:钱基博等:《近百年湖南学风·湘学略》,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71页。)
    总之,嘉道以后,由于清朝统治的衰落和乾嘉汉学的退潮,为程朱理学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各地理学士大夫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呼朋引类,推波助澜,或者著文鼓吹提倡,或者授徒阐扬流布,在全国许多地区营造了崇尚理学的学术气氛,为程朱理学日后的复兴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与社会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