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早期史研究中的自我探索与历史叙事(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苏麓垒 参加讨论

独立特行的霍尔在以后的日子里如何遭遇他人(或“她人”)的白眼与歧视我们已经无 法得知。美国早期妇女史学家玛丽·贝丝·诺顿在这里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历 史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诺顿告诉我们性别身份的确立并不单纯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 社会集团的事情。在像弗吉尼亚这样的殖民地,人们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 社会角色,这恐怕正是因为处于不稳定或无法界定状态的移民数量之多引起了殖民地居 民普遍的担心的缘故。但是,霍尔却被当时流行的两种性别划分的观念--生理上的和 社会功能上的--所割裂,她/他无法被纳入其中任何一个界定中。所以,如果说第一 个故事里的安德鲁·孟图是主动选择了“边缘状态”的话,那么第二个故事探讨的则是 有关性别的自我如何被强行纳入一个固定的框架而不得。性别的自我无法单独存在,而 是存在于社会集团的意识之中。霍尔由于被社会群团所放逐,因而成为了另一个处于“ 边缘状态”的人。
    本文想介绍的第三个故事讲述的其实是美国刑罚私化的由来,即以前那种公开的行刑 和处决方式是为何被废除并转变为私人化的过程,这使得刑罚只是针对个体而不是为了 满足公众猎奇和娱乐心理。我在这里想强调“其实”这两个字,是因为这个大背景只是 在文章里面的若干地方浅浅地显露出来。作者在做这个选题的时候并不像一般历史学家 那样去翻阅大量法庭档案材料,然后像记流水账一样记叙法案通过的来龙去脉,比如某 年某月某日几位大法官就此事开过几次会议讨论,然后达成一致意见通过法案等等。作 者在这里似乎做了一个淡化处理似的。但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美国革命以后社会文化转 变的过程,作者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讲述好一个发生在美国刚成立后在上纽约州(upstate New York)所发生的一个谋杀、忏悔和围绕犯人的处决展开的故事上面。所以 ,这篇故事显得非常匠心独到,也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故事还是宛若电影里的长镜头那样不紧不慢地展开。第一幕场景发生在一个小乡村里 ,一场罕见的全日食即将来临。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詹姆斯·库波(James Cooper),日 后美国的大作家,当时的他只有16岁。他的目的是观察人们对日蚀的态度和反应,并记 录下来,练习自己的写作。日食终于来临了,每个人都紧张不安:子女紧紧依偎在母亲 身边,母亲则紧张不安地抬头看着父亲,希望从他那里得到支持和安慰。这让詹姆斯· 库波非常满意,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有序的、从上至下的社会结构。可是这个时候,他看 到了一个死囚也被放风出来看日食,这名囚犯受到的痛苦和折磨令詹姆斯·库波大为震 惊,这名囚犯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史蒂芬·阿诺德(Stephan Arnold)。
    史蒂芬·阿诺德曾经是一名相当成功的教师,他的学识和品格,尤其是他滴酒不沾的 良好习惯和自制力吸引了不少学生。可是当学生人数多了起来以后,他才发现自己的权 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甚至是侮辱,这让他联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在帮父亲管理农场时因 父亲的宽容和放任而受雇工辱骂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于是,他决定采用传统家长制的一 贯做法,用暴力来维持自己的权威。第一个被他拿来开刀的就是他6岁大的患有口齿不 清毛病的养女。他决心一定要在当晚解决养女的这个把“gig”的音发成“jig”的毛病 。可是尝试了几次以后,养女还是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在狂怒之下,阿诺德对养女进行 了1个半小时的鞭笞,直至她说出“gig”这个词才罢休。
    两天后,养女因伤重而死去。他的暴力行为引发了当时两种观念的冲突:对待孩子是 应该采用以前那种绝对权威的家长制,还是新兴的更加强调亲子之爱的做法?史蒂芬· 阿诺德可以说是另一名处在“边缘状态”的人物,他夹在这两种家长观念的冲突里面左 拼右杀,却始终不得门径。青年时代的他受到了自己家农场雇工的侮辱,因而造成终身 的心理创伤,他将这归咎于父亲过于宽容和放任而失去了家长的如同统治者一般威严的 权威。可是矛盾的是他的离家出走是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为了逃离家长制的控制而 向西移民,到了上纽约州的一个村镇,相比东部而言,这里的土地和工作机会很容易就 可以获得;第二个矛盾的地方是,当学生对他的权威的挑战引发了他年少时所受的心理 创伤的时候,他又意欲诉诸传统的家长制而后快。
    就这样,人物的性格、心理、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就一层一层地通过这个精彩的故事 的讲述而展开。到此为止,作者只是揭示文章的一个背景,即美国革命以后新旧观念的 冲突给时人的心理所带来的冲击;而另一个背景则是在观念的嬗变之下刑罚如何由公开 执行转为私人化的过程。就在史蒂芬·阿诺德的死刑到来之时,整个上纽约州的居民都 为之轰动,赶赴刑场参观。各人的目的不一,有的希望借史蒂芬·阿诺德的死刑来重新 稳定社会秩序,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通过观看别人的苦痛与折磨的场面从而满足自 己的猎奇心理。这最终导致了刑罚的私化。但是,关于这层意义的凸显作者只是在文章 的尾声部分点到即止。值得一提的是在结尾部分,这个故事又重新回到了当年在那个小 镇观看日蚀的场面,这就使得整个故事的讲述首尾呼应,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圆圈,如同 一部写作各元素皆备的小说。而且,这个故事极类似于曾获奥斯卡提名奖的电影《绿岛 奇迹》(Green Mild),而后者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绞刑的废除以及第一个执行电刑的案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