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领域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向(1984—1986)(6)
⑤系统方法。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80年代初被介绍进我国史学界。近3年探讨这一方法的文章仍相当多,无法逐一介绍,仅摘一家之言,以见一般。吴廷嘉认为,现代系统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是一个多层次、多时空的网络交叉结构,从而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发生变革,由共时态的平面展示研究方法过渡到多时空的立体演化研究方法。具体说来,系统方法为历史研究增添了以下一些研究手段,一是系统网络分析法,二是结构功能分析法,三是层次分析法,四是中介分析法,五是无序有序过程分析法与开放式多元研究法(《要重视加强史学方法论研究》,《历史研究》1986年第1期)。 目前国内学者对从现代自然科学中产生的系统方法等运用于史学研究,看法不一。谢本书认为,自然科学一般方法对历史研究有适用的一面,如积累、处理材料和信息的简捷性,以及对历史的宏观研究与横向研究,具有启发性;但也有有限的一面,不能夸大其作用。如自然科学方法的精确性多属技术性方面,而对于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来说,则不能完全驾驭,或者束手无策。再说,它也不能代替人们认识的规律,其研究历史的能力是有限的。它在定量研究方面显示了很大优越性,但在定性方面却不能完全胜任(《历史研究中自然科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其有限性》,《社会科学》1986年第12期)。 ⑥数量方法。 续建宜、 王健光的《数量史学的意义和问题》(《史学史研究》1985年第4期)论述了历史研究中数量方法的内容和实质。钱学森、沈大德、吴廷嘉提出了运用系统科学方法使历史科学定量化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是建立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模型;第二步是把经过考订的历史事实和数据引入模型,到电子计算机上去试算。经过反复的“系统辩识”,确立系统模型。这样,计算机所算得的结果,就是定量化的历史研究成果。他们还探讨了历史科学定量化的条件、理论依据、意义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用系统科学方法使历史科学定量化》,《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 ⑦模糊方法。模糊方法实际上是数量方法的一种。李桂海的《谈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模糊方法的问题》一文,探讨了运用模糊方法的客观历史根据(《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3期)。吴纮的《模糊论方法初探》概述了模糊方法提出的根据、基本内容及其特征(《社会科学》1986年第12期)。彭卫的《略谈历史研究的模糊性》探讨了模糊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五种作用,最后提出,就量化研究而言,精确性研究、模糊性研究、模糊性研究与精确性研究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研究的三种必要的方式(《安徽史学》1986年第3期)。 ⑧跨学科方法和多学科方法。历史本身具有综合的性质。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的范围扩展,一些重大历史课题,如仅限于用史学原先固有的方法,便难以获得正确答案,故须借助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和方法。吴廷嘉以思想史研究为例,提出必须引进和提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法,如系统方法、社会心理学和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社会学的调查统计方法、民族学和比较文化研究法,以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都可以引入思想史研究(《思想史研究方法论新探》,《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还有的文章探讨了历史社会学、 历史心理学一类跨学科研究方法。 ⑨历史编纂方法。江明的《史学编纂法》一文,以史学著作的形式和所反映的内容的辩证统一为基本原则,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史学著作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的运用(《历史教学问题》1984年第6期)。 田居俭考察了我国史学研究和编纂方法经历了“从具体辗转到具体”到“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变化,提出现在应加强对历史的不同层次的规律进行探讨,“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略论我国历史研究方法的变迁》,《历史研究》1986年第2期)。 此外,被探讨的历史研究方法还有逆向考察法、历史的全方位研究方法、宏观历史研究方法、模拟方法以及从接受学的方法对史学的探讨等。可见近些年史学方法的研究确实突破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单调沉闷局面,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色。这是当代科学日益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史学领域的一种反映,也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史学领域的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