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南朝禁卫武官组织系统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张金龙 参加讨论

“二卫将军掌宿卫营兵”,具体承担对殿内的宿卫工作,属于刘宋最为亲近的禁卫长官之列。《宋书》卷五七《蔡兴宗传》:“右卫将军刘道隆为帝所宠信,专统禁兵。乘舆尝夜幸著作佐郎江斅宅,兴宗马车从道隆从车后过……”可知刘宋左、右卫将军不仅统禁兵在朝宿卫,皇帝出行时还要随从保卫。此与两晋制度相似。与两晋一样,刘宋左、右卫将军亦为领营禁卫长官,而且其所领营兵依各自职能而分营,如有“右卫翼辇营”,辇当指皇帝辇车,反映了此营卫士的职责所在。同上书卷九《后废帝纪》:“昱每出入去来,常自称刘统,或自号李将军。与右卫翼辇营女子私通,每从之游,持数千钱,供酒肉之费。”此处所记“右卫翼辇营女子”一般认为是营兵之家属,如高敏先生认为:“右卫翼辇属于中央禁卫军,其军营有女子,足见兵营有家属随营居住。”[8](p282)按“家属”一词内涵模糊,或即指营兵之妻、女。《晋书》卷二九《五行志下·蝗虫》载孝武帝太元十六年春“发江州兵营甲士二千人,家口六七千,配护军及东宫,后寻散亡殆尽”。据此可知,东晋京师护军营及东宫禁卫兵营,既有士兵又有家口。依此类推,南朝禁卫军如左、右卫营署很可能也有随住家口,但不排除其他可能性。史载后废帝“好出游行”,甚至“无日不出”,“夕去晨反,晨出暮归”。其出行时随侍左右者自然包括翼辇营卫士,而从其荒淫无度的情形推测,卫士中包括女性也是有可能的,故此“右卫翼辇营女子”似乎不能完全证明禁卫军兵营一定“有家属随营居住”,亦有可能是在右卫翼辇营承担杂役者。《宋书·后废帝纪》载元徽四年(476)五月“乙未,尚书右丞虞玩之表陈时事”,其中有谓“二卫台坊人力,五不余一”。按“台坊即台军所居之军坊”,“服杂役的人也在其中”,此处“所云之人力均指募役”。[9](p279)注①至梁代二卫营署仍有杂役。《梁书》卷二二《太祖五王·南平王伟传》:“并二卫两营杂役二百人,倍先,置防閤白直左右职局一百人。”可知南朝左、右卫营署有杂役,而杂役中有女子的可能性很大。《晋书》卷六四《简文三子·会稽王道子传》:“于时朝政既紊,左卫领营将军会稽许荣上疏曰:‘今台府局吏、直卫武官及仆隶婢儿取母之姓者,本臧获之徒,无乡邑品第,皆得命议,用为郡守县令,并带职在内,委事于小吏手中。僧尼乳母,竞进亲党,又受货赂,辄临官领众。无卫、霍之才,而比方古人,为患一也。’”刘宋之“右卫翼辇营女子”也可能属于“仆隶婢儿”之类,梁代之“二卫两营杂役”或即此类。
    骁骑将军为刘宋领营禁卫武官之一,亦归领军将军统辖。此外,刘宋又有游击将军、左右前后军将军、左右中郎将及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为不领营之禁卫武官。其中左、右中郎将复置于宋孝武帝大明(457-464)年间。又有虎贲中郎将、冗从仆射、羽林监三将,置于宋武帝即位之初的永初元年(420)七月。[5](《武帝纪下》)又有积射、强弩将军,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六月复置。宋太宗以前,自骁骑将军至强弩将军编制各一员,宋明帝泰始以后由于其担任者多由军功而得之,使其固定编制遭到破坏,到了沈约修撰《宋书》之时,这些将领已不再有固定员额限制了。至于刘宋后期这些官职有无固定编制则难以确知。曹魏时期负责殿内禁卫的武卫将军在魏晋之际被左、右卫将军所取代,西晋武帝泰始三年三月以后便不再设武卫将军,东晋武卫将军亦不常设置。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复置武卫将军,但其与当年曹魏所设武卫将军已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官职。刘宋武卫将军“代殿中将军之任,比员外散骑侍郎”。据《魏官品》,武卫将军为四品,且位居左、右卫将军之前,督守殿内将军为六品[10](卷三六《职官十八·秩品一·魏官品》)。《魏官品》中与武卫将军同品诸职在刘宋亦为四品,则可推知刘宋殿中将军亦为六品。孝武帝大明年间还复置了武骑常侍。总的来看,刘宋在继承晋制的同时还恢复了一些已被废罢许久的汉魏旧制,如武骑常侍为西汉官,武卫将军、左右中郎将均罢于晋武帝初,三将则罢于晋哀帝兴宁二年(364)。这些官职的复置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在宋武帝初年,另一次是在孝武帝大明年间。这两次都是特殊政情下的产物。宋武帝刘裕篡晋自立,为了巩固皇权,加强禁卫权力,遂将东晋哀帝时所废虎贲中郎将、冗从仆射、羽林监三将复置,与此同时或稍后,还进一步健全了东宫禁卫制度。永初元年七月甲辰,“置东宫冗从仆射、旅贲中郎将官”;“九月壬子朔,置东宫殿中将军十人,员外二十人”;二年“五月己酉,置东宫屯骑、步兵、翊军三校尉官”。[5](《武帝纪下》)时宋武帝年事已高,为了保证储君安全及未来皇位继承顺利,尤其重视健全太子东宫的禁卫制度。宋孝武帝时期的制度建设除了复置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武卫将军、武骑常侍外,同时还复置了卫尉。《宋书》卷三九《百官志上》:“卫尉,江左不置,宋世祖孝建元年(454)复置。旧一丞,世祖增置一丞。”卷一八《礼志五》:“卫尉,则武冠。卫尉,江左不置。宋孝武孝建初始置,不检晋服制,止以九卿皆文冠及进贤两梁冠,非旧也。”
    宋武帝初年禁卫武官制度的加强还包括对殿中将军编制的增加。设置于晋武帝时期的殿中将军具有“直侍左右”的职掌,是与皇帝最为亲近的禁卫武官。晋武帝最初置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时,其编制史书不见明确记载,但从文义推断,当有各一员或二员的可能。东晋初增为十员,应是殿中将军、司马督员各十人。宋武帝初年将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的编制再增加到各二十员。这一员额编制未能维持多久,又有超出员额编制而任命的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于是被称为员外殿中将军、员外殿中司马督。刘宋殿中将军仍具有在殿中侍卫的职能,亦可统兵出征,保卫京师。前废帝暴虐,蔡兴宗欲说服太尉沈庆之将其推翻,谓:“殿中将帅,唯听外间消息……殿中将军陆攸之,公之乡人,令入东讨贼,大有铠仗,在青溪未发。公取其器仗以配衣麾下,使陆攸之帅以前驱……”[11](卷一三○宋明帝泰始元年十一月)蔡兴宗特别提出殿中将军陆攸之,除了他是沈庆之乡人外,主要是因其在殿中将帅中具有独特地位。太子刘劭谋杀宋文帝而篡位,以其弟刘骏为首的宗室方镇力量起兵反抗,进攻建康,在将败之际,“劭遣殿中将军燕钦等拒之,相遇于曲阿奔牛塘”[11](卷一二七宋文帝元嘉三十年五月)。殿中将军在危机关头还可代表皇帝执行特殊使命。《资治通鉴》卷一二六《宋纪八》文帝元嘉二十八年(451)二月条载:“及魏主临江,上遣殿上将军黄延年使于魏。”胡三省注谓,“殿上将军当是宋所置”。殿上、殿中,其义实相同。“殿中将军,银章青绶,四时朝服,武冠。宋末不复给章、绶。”[5](《礼志五》)刘宋末年由于殿中将军员额之滥而使其礼仪规制下降,似亦侧证当时殿中将军地位的下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