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南朝禁卫武官组织系统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张金龙 参加讨论

四陈代禁卫武官组织系统
    陈朝(557-589)存在的三十余年间,先是受到北方北齐、北周两个政权,既而受到统一后的北周和代周的隋朝诸强敌的威胁,原南朝所拥有的巴蜀和以江陵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尽为北周一隋朝所占。[14](卷一二《南朝陈地最小》)在三足鼎立之局中,陈是最弱小的一个政权;在南北对峙之局中,其力量也是捉襟见肘的。陈朝的危机主要来自外部,外患始终困扰着衰弱的陈政权;与此相比,其内忧显然微不足道。陈初,先是王琳据长江中游地区与建康陈政权为敌;王琳败灭后,又有湘州刺史华皎之乱;同时岭南局势也不太稳定。有关情况在《北齐书》卷三二《王琳传》及《陈书》本纪中有所记载。但比较而言,对陈政权的威胁仍然是以外部为主,即主要来自于北方的北齐与北周。因此,陈代禁卫武官制度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就比前代显得逊色。
    陈朝禁卫武官制度主要仍是对梁朝制度的继承。《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陈承梁,皆循其制官。”与前代禁卫武官相同的官职有:
    三品: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中二千石;左、右卫将军,二千石;卫尉,中二千石。四品:左、右骁骑、游击将军,二千石;朱衣直閤,云骑、游骑将军,千石。五品:前、左、右、后军将军,左、右中郎将,千石。六品:步兵、射声、长水、越骑、屯骑五校尉,千石。七品:奉车、驸马都尉,武贲中郎将、羽林监、冗从仆射,六百石;领、护军长史、司马,六百石。八品:积射、强弩、武卫等将军,六百石;武骑常侍,依减秩例;左、右卫司马,不言秩。九品:左、右二卫殿中将军,不言秩;材官将军,六百石。
    可以看到,陈代官阶实际是魏晋以来官品制度与汉代以来俸秩制度相互糅合的产物,一方面是以品级为主表示官职等级高下,另一方面依然保留了官职的俸秩。品级高下和俸秩多少并不完全统一,如:中二千石之卫尉,位决于二千石之左、右卫将军;同为二千石,左、右卫将军为三品,而左、右骁骑、游击将军则为四品;同为千石,朱衣直閤及云骑、游骑将军为四品,四军将军及左、右中郎将为五品,五校为六品;六百石亦分为七、八品。陈代官职等级的这种二元格局反映了官吏俸秩制度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是由梁代官班制向官品制复归时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对于陈代官职等级的认识仍应以其品级为主。与梁代禁卫官制比较,可见梁、陈二代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也有些微差别:梁有光禄卿、丞,陈无。梁代根据其担任者而区分领、护、二卫属官之品级,如:皇弟皇子单为二卫司马为八班,领、护军长史、司马为六班,二卫司马为三班;皇弟皇子单为领、护、二卫等五官、功曹、主簿为二班,领、护五官、功曹为“位不登二品”之中的六班,领、护主簿及二卫功曹为五班,二卫主簿为四班。而陈代则无此类规定。梁制中“皇弟皇子单为二卫司马”是指皇弟皇子单为二卫将军(不兼任他职),余同此。与梁制最大的不同是,陈代为九品官制,而梁代(天监七年以后)为以十八班制为主体的官班制度。阎步克先生认为,梁天监七年以后同时存在官班与官品制度,梁官品类似北魏而有正从上下之分,[15]其说可从。
    在继承梁制的基础上,陈朝对乘舆御服制度进行了改革。从《隋书》卷一一《礼仪志六》所载有关礼仪制度中即可对陈朝禁卫武官制度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陈初“所定乘舆御服,皆采梁之旧制”。“至天嘉初,悉改易之,定令具依天监旧事,然亦往往改革”。因此,从陈代舆服制度中还可看到梁天监旧制:“领、护军,中领、护军,五营校尉,银印青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兽头鞶。其屯骑夹御日,假给佩,余校不给。”这表明领、护军与五营校尉具有相同的冠服制度。五校尉还有“夹御”职能,“夹御”当即侍卫皇帝左右。五校尉“夹御”有固定时间,即在一定的时候侍直皇帝左右。“左右卫、骁骑、游击、前左右后军将军”及“积弩、积射、强弩将军”,“银章青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兽头鞶。骁游已下,并不给佩。骁游夹侍日,假给”。弘训卫尉、卫尉与此诸职服制亦同。这表明陈代左右卫、骁游、四军及积弩、积射、强弩将军有着相同的服制,且骁游具有“夹侍”职能,此当与五校之“夹御”相同。“武卫将军、武骑常侍,朝服、武冠,腰剑。《陈令》:‘其武卫不剑,正直夹御,白布袴褶。’”这表明,武卫将军具有“正直”(按即以在閤内侍直为其基本职能)及“夹御”的职能。“武(虎)贲中郎将、羽林监,铜印环钮,墨绶,朝服,武冠,兽头鞶,腰剑。其在陛牙及备卤簿,著毼尾,绛纱縠单衣。”这显示,虎贲中郎将、羽林监可“在陛牙及备卤簿”,亦即要在陛下侍卫,皇帝出行时要参加警卫仪仗。此外,领、护军长史、司马,左、右卫司马,直閤将军、直閤将军诸殿主帅、殿中将军、员外殿中将军等职,其印绶冠服制度亦有明确规定:“直閤将军,朱服,武冠,钢印珪钮,青绶,兽头鞶。”“直閤将军诸殿主帅,朱服,武冠。正直绛衫,从则裲裆衫。”此规定与朱衣直閤是相通的。此条规定还表明,直閤将军及其所辖诸殿主帅与武卫将军一样具有“正直”和侍从(皇帝出行时)的职能。
    《隋书·礼仪志六》在有关服制规定中记载了大量初低级禁卫武职的名称,自“殿中内外局监”至“内局内干”多达一百余种,其礼仪可考者如:“内监朝廷人领局典事,外监统军队咨详发遣局典事,武冠。外监及典书史,悉著朱衣,唯正直及斋监并受使,不在例。其东宫内外监殿、典事书吏,依台格。”“典仪、唱警、唱奏事、持兵、主麾等诸职,公事及备卤簿,朱服,武冠。”“陛长、甲仆射、主事吏将骑、廷上五牛旗假吏武[虎]贲,在陛列及备卤簿,服锦文衣,武冠,毼尾。”“假旄头羽林,在陛列及备卤簿,服绛单衣,上著韦画腰襦,假旄头。”“持椎斧武骑武贲、五骑传诏武贲、殿中羽林、太官尚食武贲、称饭宰人、诸宫尚食武贲,假墨绶,给绛褠,武冠。其在陛列及备卤簿,五骑武贲,服锦文衣,毼尾。宰人服离支衣。”以上众职不仅存在于陈代,而且至少梁代大部分即已存在。据本注,自典仪但帅至千人司马、道(武/虎?)贲督已上及司马为陈制,梁所无。很可能宋齐时代特别是刘宋后期以来即是如此。不仅如此,有些官职还应继承了晋代制度。刘承干《希古楼金石粹编》(吴兴刘氏希古楼刻本)卷十《石五·晋祀后土碑》,其碑阴题名可见到千人督、殿中校尉、骑部曲将、太医校尉、武猛校尉、骑都尉等官称。按此碑出土于洛阳,当为西晋残碑。[16]则有些官职在西晋就已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