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南朝禁卫武官组织系统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张金龙 参加讨论

《宋书》卷一八《礼志五》所载冠服制度有助于加深对刘宋禁卫武官制度的认识。与同书其它诸志一样,《宋书·礼志》追述先朝旧制,但未作区别,其时限颇难判断。《礼志》记载了大量不见于《百官志》的低级禁卫武官及其冠服制度,其中有的本为汉制而为魏晋所继承,有的为魏晋或西晋制度。大多数官职应是东晋刘宋继承的汉魏晋制度尤其是西晋制度,表明刘宋对于晋制是以继承为主的。通过冠服制可弥补《百官志》记载之不足,如《礼志》记“司隶校尉、武尉、左右卫、中坚、中垒、骁骑、游击、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左右积弩、强弩诸将军、监军,银章青绶,给五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领军、护军、城门五营校尉、东南西北中郎将,银印青绶,给五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其中司隶校尉为西汉武帝所设,一直延续到西晋,东晋以后不再设置;武尉当为武卫之误;中坚、中垒将军为曹魏官职,西晋以后不常设;左右积弩或为左右积射之误;左右积射、强弩将军设于晋武帝太康末年;城门校尉为两汉曹魏官职,西晋以后似不再设置。尽管有如许混乱,它仍然可间接证明:刘宋武卫、左右卫、四军、骁游与中坚、中垒将军具有相同的礼仪,领军、护军、五营校尉与城门校尉具有相同的礼仪。“殿中中郎将、校尉、都尉,殿中太医校尉、都尉”,“殿中司马”、“殿中太医司马”,“殿中冗从虎贲、殿中虎贲”、“持鈒戟冗从虎贲”,“持椎斧武骑虎贲、五骑传诏虎贲、殿中羽林”、“五骑虎贲”,“殿中威仪驺、虎贲常直殿黄(黄门?)云龙门者”,这些禁卫武官和卫士应为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之部属,在晋武帝设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之后即已出现。刘宋继承了两晋的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制度,则以上禁卫武官和卫士亦当存在于刘宋,个别官职和卫士可能在曹魏设殿中监以后即已出现。另外,《宋书·礼志五》还记载了不少其它武职名称,估计在刘宋存在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直閤将军是刘宋新出现并延续了南朝四代的最具特色的禁卫武官制度之一。[12]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复置卫尉”[5](卷三九《百官志上》)。卫尉卿在刘宋重新设置并再次被赋予了掌宫门的禁卫职能,《通典》卷二一《职官三·门下省·城门郎》:“宋齐俱以卫尉掌宫城屯兵及管钥之事。”晋宋之际刘裕为有力地控制京师地区,保护建康宫城的安全,加强了对石头城的戍守,遂设领石头戍事一职以负责其防守事宜。因通常是以他官兼领,故名领石头戍事。刘宋建立以后,领石头戍事一职沿袭下来,《宋书》卷四三《檀道济传》:“高祖受命,转护军,加散骑常侍,领石头戍事,听直入殿省。”领石头戍事为以后南朝历代政权所继承。元嘉十八年(441),赵伯符为领军将军,“先是,外监不隶领军,宜相统摄者,自有别诏,至此始统领焉”。[5](卷四六《赵伯符传》)宋文帝从制度上将外监划归领军管辖,无疑扩大了领军权力,而且也有效地防止了外监弄权的弊端。监局之职与领军将军的权力分合关系是南朝禁卫武官制度中的一个新情况。
    二南齐禁卫武官组织系统
    南齐(479-501)立国二十余年,禁卫武官制度基本上继承了刘宋制度,但也有一些变化值得关注,如禁卫“西省”的明确出现,直閤将军制度的定型,内、外监的分化等。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即是通过自己或以其子担任禁卫长官控制禁卫军权而后夺得帝位的,禁卫军权在南齐政治中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南齐末年政治混乱,政局的变迁与禁卫军权更是密不可分。
    《南齐书》卷一六《百官志》:
    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凡为“中”,小轻,同一官也。诸为将军官,皆敬领、护。诸王为将军,道相逢,则领、护让道。置长史、司马、五官、功曹、主簿。
    左、右二卫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二卫置司马、次官(按应为“五官”)、功曹、主簿以下。左、右二中郎将。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号“四军”。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校尉。虎贲中郎将,冗从仆射,羽林监。积射将军,强弩将军。殿中将军,员外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武卫将军,武骑常侍。自二卫、四军、五校已下,谓之“西省”,而散骑为“东省”。
    卫尉,府置丞一人,掌宫城管钥。……宫城诸却敌楼上本施鼓,持夜者以应更唱,太祖以鼓多惊眠,改以铁磐云。
    内、外殿中监,各一人。
    材官将军,一人,属起部,亦属领军。
    据此可知,南齐禁卫武官组织系统与刘宋基本相同。《南齐书·百官志》记事极为简略,所提供的有关制度的信息远比《宋书·百官志》少,但还是记载了一些新的情况。首先是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在诸将军中的礼仪比较特殊。领军、护军在诸将军中的特殊礼仪是南齐才实行的新制度还是早已有之,并不明确,从齐制对宋制的继承角度推测,至少刘宋时领军、护军将军当已具备这种礼仪了。其次是殿中监明确区分内、外。殿中监分内、外是当时监局发展的结果,是南朝禁卫武官制度的一个重要变化。[13]
    南齐禁卫武官制度仍然是以对刘宋制度的继承为主,南齐同样设有以领军将军和护军将军为核心的禁卫武官制度,领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领军,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在领、护军将军之下有左、右卫将军等各级禁卫武官。从领、护军将军设长史、司马、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以及左、右卫将军设司马以下僚佐的情况来看,诸将军都是设有军府的。南齐左、右卫将军估计与两晋刘宋相同,亦应属于领军将军统辖。与刘宋相同,南齐的材官将军亦分隶于领军将军与起部尚书。南齐继承宋制亦设卫尉,“掌宫城管钥”,具有重要的禁卫职能。《南齐书·百官志》载光禄勋所领官有左右光禄、光禄、太中、中散诸大夫,“诸大夫官,皆处旧齿老年,重者加亲信二十人”。可知南齐虽设光禄勋,但已不具备禁卫职能。
    在南齐西省诸职中,既有沿自两晋以来的官职,如二卫、骁游、四军、五校诸职;又有刘宋时恢复的汉魏旧制,如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冗从仆射、羽林监三将,武卫将军、武骑常侍等职;殿中将军等职则继承了刘宋制度,有殿中将军、员外将军、司马督。左、右卫将军与骁游、四军、五校及二中郎将、三将、殿中诸职、武卫、武骑等职同属西省表明,在制度规定层面,这些官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职能,也就是说它们都应该具备禁卫职能,至于其职能的具体实现程度和形式则是需要作具体考察的。《南齐书》卷一七《舆服志》:“马车,驾一,九卿、领、护、二卫、骁游、四军、五校从郊陵所乘。”此亦表明,领、护、二卫、骁游、四军、五校具有相同的礼仪,其职能也当相近。
    此外,不载于《百官志》而现实存在的直閤将军亦承自刘宋,且在南齐有了更大的发展。据《南齐书》卷五六《倖臣传》记载,制局监(外监)“领器仗、兵役”,“专典兵力”。其职能体现在:(1)皇帝在朝时之禁卫兵力的部署;(2)皇帝出行时之禁卫兵力的部署;(3)征兵兴役。前两者即属“领器仗”,主要是根据朝廷文书进行布防,而并不实际统兵,亦即根据诏令对禁卫长官领军、护军将军(中领军、中护军)的工作进行督察,从而有可能上下其手,尤其在“主幼时昏”时更有可能。但在正常情况下其权力、地位不可与禁卫长官领军、护军将军同日而语。制局监之担任者,史书所见仅南齐吕文度一人,也表明其职权力的膨胀只是特殊朝政下的临时现象,而决非正常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