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南朝禁卫武官组织系统考(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张金龙 参加讨论

五关于南朝的西省
    《南齐书》卷十六《百官志》所载左、右卫将军以下诸职为西省,散骑诸职为东省,还可从以下史料得到印证。《南史》卷三一《张瓌传》记载:“齐建元元年,改封平都侯,迁侍中,与侍中沈文季俱在门下。……文季每还直,器物若迁,瓌止朝服而已。时集书每兼门下,东省实多清贫,有不识瓌者,常呼为散骑。”此条记载表明,散骑诸职(集书省官员)的确属于东省,东、西二省乃相对而言。永明十一年(493)九月癸丑,郁林王诏曰:“东、西二省府国,长老所积,财单禄寡,良以矜怀。选部可甄才品能,推校年月,邦守邑丞,随宜量处,以贫为先。”建武元年(494)十一月庚子,明帝诏曰:“日者百司耆齿,许以自陈,东、西二省,犹沾微俸,辞事私庭,荣禄兼谢,兴言爱老,实有矜怀。自缙绅年及,可一遵永明七年以前铨叙之科。”[17](卷四《郁林王纪》;卷六《明帝纪》)《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竟陵王子良附子昭胄传》:“永元元年,改封巴陵王。先是王敬则事起,南康侯子恪在吴郡,高宗虑有同异,召诸王侯入宫。晋安王宝义及江陵公宝览等住中书省,高、武诸孙住西省,敕人各两左右自随,过此依军法,孩抱者乳母随入。其夜太医煮药,都水办数十具棺材,须三更当悉杀之。……建武以来,高、武王侯居常震怖,朝不保夕,至是尤甚。”《梁书》卷三五《萧子恪传》:“建武中,迁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大司马王敬则于会稽举兵反,以奉子恪为名,明帝悉召子恪兄弟亲从七十余人入西省,至夜当害之。会子恪弃郡奔归,是日亦至,明帝乃止。以子恪为太子中庶子。”西省实际上是重要的禁卫军府,所以齐明帝才将有可能对其构成威胁的萧子恪兄弟亲从七十余人作为人质收入西省,以要挟萧子恪。
    西省在南齐作为禁卫军左右卫府所在地,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对于东晋南朝的西省,著名学者周一良等先生曾有专门研究。周一良认为:“晋宋时西省指中书省。”“南齐之东西省,当与晋宋相同。”“似南齐之西省包括全部武职,而东省只指散骑常侍、散骑侍郎等,或竟以东西二省概括朝廷全体文武官员,亦莫能明也。”[7](p219~220)祝总斌认为:“西省不是中书省。”“西省于东晋后期当是孝武帝读书之地。孝武帝即位时才十岁,在禁中开辟一个专区,让他在那里潜心学习统治本领是十分必要的。……西省基本是孝武帝的书房,徐邈既教他书,又为他修改诗文;只是随着他年龄增长,方兼起政事房的作用。”“南朝宋齐的西省可能就是皇太子出居东宫前在禁中的住地——永福省。”“从梁代起,西省又发生变化。”西省、永福省已非一地。“总之,西省有一发展过程,开始和中书侍郎、掌诏命紧密关连,后来几经演变,大体上成为一个学术机构,和政治性极强的中书省关系不大了。”[18](p350~356)陈苏镇认为:“西省是秘书省,而非中书、永福省”。“西省必离皇帝所居‘内殿’很近,既称西省,当在其西侧。”“秘书省既在皇帝内殿西侧,称西省便很自然。”[19](p67~75)阎步克并未指明西省的方位及其在朝中究属何部门,而是主要考察了“南朝西省的发展过程和仕途意义”,认为:“(南朝)西省诸官大抵都是禁卫军官,他们来源各异,其中很多原来领有营兵,以往对之研究许多也都是从禁卫角度入手的。因此观察南朝的西省诸官的发展,也就是观察其军事职能意义逐渐淡化,并日益闲散化、名号化、军衔化的进程,由此它们才逐渐可与东省相比拟,且显示出东西省两相对峙、性质相近而以文、武为别的格局。”[20](p43~44)
    《晋书》卷二四《职官志》:“中书舍人。案晋初初置舍人、通事各一人,江左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后省,而以中书侍郎一人直西省,又掌诏命。”《宋书》卷四○《百官志下》:“晋江左初,改中书侍郎曰通事郎,寻复为中书侍郎。晋初置舍人一人,通事一人。江左初,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后省通事,中书差侍郎一人直西省,又掌诏命。”很显然,西省不是中书省。何法盛《晋中兴书》:“范宁为临淮太守。征拜中书侍郎,专掌西省,以职在机近,固辞,不许。多以(所)献替,有益治道。”[21](卷二二○《职官十八·中书侍郎》)《晋书》卷九一《儒林·徐邈传》:“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匡益,甚见宠待。帝宴集酣乐之后,好为手诏诗章以赐侍臣,或文词率尔,所言秽杂,邈每应时收敛,还省刊削,皆使可观,经帝重览,然后出之。是时侍臣被诏者,或宣扬之,故时议以此多邈。”《宋书》卷四三《傅亮传》:“义熙元年(405),除员外散骑侍郎,直西省,典掌诏命。转领军长史,以中书郎滕演代之。……七年,迁散骑侍郎,复代演直西省。仍转中书、黄门侍郎,直西省如故。高祖以其久直勤劳,欲以为东阳郡……会西讨司马休之,以为太尉从事中郎,掌记室。以太尉参军羊徽为中书郎,代直西省。”同书卷六二《羊欣传附弟徽传》:“高祖镇京口,以为记室参军,掌事(?)。八年,迁中书郎,直西省。”《南史》卷二四《王韶之传》:“迁尚书祠部郎。晋帝自孝武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于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诏诰,住西省,因谓之‘西省郎’。傅亮、羊徽相代在职。义熙十一年,宋武帝以韶之博学有文辞,补通直郎,领西省事,转中书侍郎。晋安帝之崩,武帝使韶之与帝左右密加酖毒。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西省如故。凡诸诏黄,皆其辞也。武帝受命,加骁骑将军,黄门如故。西省职解,复掌宋书。”《宋书》卷六○《王韶之传》所载略同。唐释法琳《辩正论》卷八《信毁交报篇》言:“一鹅将戮得梦形全”条:“宋吴兴太守琅邪王袭[羲]之,有学问,爱老庄而不信佛,唯事宰杀。为先初为晋西省郎中,至好宾客,于内省所养一双鹅,甚爱玩之,以为得性。夜忽梦,鹅口衔一卷书,可十许纸,取看皆说罪福之事。明旦果见,乃是佛经。因遂不杀,笃信过人,后更富贵也。”徐邈、傅亮、王韶之等人的行事印证了晋、宋官志有关“直西省”之职“掌诏命”的记载,无论是散骑常侍、散骑侍郎、员外散骑侍郎,还是中书郎、黄门侍郎,都有可能“直西省”并“典掌诏命”。王韶之的事例显示,西省郎典掌诏命的制度始于东晋孝武帝时期(373-397)。尽管如此,从以上记载中是无法确定西省的具体位置的,东晋的西省似乎与禁卫军府无丝毫关连。按常理,有西省自然也应有东省,但从史书中见不到有关东省的记载推测,东晋可能实际并不存在东省。
    《宋书》卷六一《武三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世祖入讨,劭疑义恭有异志,使入住尚书下省,分诸子并住神虎门外侍中下省。……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战败,使义恭于东堂简将。义恭先使人具船于东冶渚,因单马南奔。始济淮,追骑已至北岸,仅然得免。劭大怒,遣始兴王濬就西省杀义恭十二子。”《魏书》卷九七《岛夷·刘骏传》:“骏至南洲,顿漂洲,令柳元景等击劭,劭众崩溃,奔走还宫。义恭单马奔骏,劝既位。劭大怒,遣休明就西省杀义恭子南丰王朗等十二人。”显然,此处之西省是指江夏王义恭诸子所住之侍中下省,因其地位居神虎门外,在宫城之西方,故有“西省”之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