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印度棉花:鸦片战争之前外域原料的规模化入华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卫东 参加讨论

“夫棉为人之必需品,功用伟大,衣被万邦,我国以农立国,棉为农产物出品之大宗,关系国计民生至为重要。”①元明时期,棉布取代麻丝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衣被材料;到清代,布又代替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品,棉纺织成为中国产值最大的手工业,原棉及其制品也成了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流通商品。印度是世界棉花的主要生产国,印度棉曾长期居于中国进口洋货的第一位;中国千家万户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体也首次赖此与海外货品相结合,从而与国际市场相联结。②
    1704年7月21日,英国东印度公司船长詹尼弗(Capt.Jenifer)指挥的“凯瑟琳号”(Catherine)运入厦门1116担原棉,每担叫价7两银,购者还价4.5两,以5.5两成交。③这是西方输印度棉花入华之始,带有“试销”性质,也是偶然性事件。④
    30年后,英国开始规模性地向中国转售印度棉花,1735年东印度公司从孟买装运棉花605担运往广州,每担售价8.5两银。⑤自此,孟买成为“印棉出货之总机关埠”。⑥1739年孟买棉花续运广州,毛利107%,远超此次航行中所带其他货品的收益率(胡椒毛利51%,绒料等均为亏本)。此时印棉输华的特点是运量不大、利润不低。1742年,印棉870担入穗。⑦印棉入华仍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1756年,东印度公司船“霍顿号”运来印棉等,“脱售共获纯利8012两”。1757年,在宁波的东印度公司代表收到来自广州贸易情况的通报,告知“皇家公爵号”满载棉花等前来,预计“将获得极大的利润”。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比较稳定地输入印棉。1764年,有印度棉花运入。1768年,输入印棉成本为72891两银,售得97225两银。1769年,输入广州的棉花已增到21996担。⑧
    到18世纪70年代,中国发生灾荒饥馑,政府鼓励种植粮食作物,植棉不得已减少,导致中国对进口棉需求陡然增长,印棉乘虚而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此被打开缺口。1775-1779年间,在广州贸易的主要输入品中,印棉的价额是年均288334银两,首次超过英国毛织品(年均额277671银两),成为英国输华第一大货品;1785-1789年印棉年均输华价额1698001银两,远超同期英国毛织品的年均价额801879银两。自此之后,印棉输入更是惊人跃进,1804年输入棉花232368担,“已成为印度贸易上的一种重要货物”。⑨1814年输入317022担,1816年达到463867担。⑩价额方面,1817-1819年,年均升至4527211银两,已是1775-1779年均额的10余倍。(11)此局面延续到1819年,印棉一直雄踞英国输华货品的首位。此时的中国棉花经济开始受到异域影响。
    输入棉花主要是为了交换中国茶叶。18世纪初叶,茶叶开始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首要大宗。西方国家东来之际,多利用白银购茶。1436年明政府改行以银为主的币值(一直沿用至1935年法币改革),银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中国的自产银远不足应付需要,只得依赖大量进口。据统计,在1721至1740年间,英国人用来购买中国货物的货款,94.9%是以金银币偿付冲抵,真正以货易货的份额很小。(12)入华白银的最大来源地是美洲(13),秘鲁和墨西哥两地的银产量在16世纪时占世界产银总量的73%,17世纪占87.1%,18世纪占89.5%。(14)到18世纪末,长期的过度开采使美洲银矿日渐枯竭。美洲银的减产拉动世界银产量下降,世界银产量由1781-1800年的28261779盎司,到1821-1830年降至14807004盎司。(15)18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华委员会发现:“广州银元奇缺,这是近几年来从中国运出白银而又没有相应银元流入这个国家的必然结果,而且中国人除了那些旧的西班牙人的铸币以外,历来都顽固地拒绝收取任何银元,自从殖民地独立以后,这种铸币已经逐年减少。”(16)19世纪初美洲独立运动开展后,殖民地转变成一系列独立国家,他们不再向昔日的欧洲宗主国供银。因为拿不出较多白银来和中国进行交换,到19世纪20年代,几乎所有先前与中国有传统贸易的欧洲大陆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普鲁士、瑞士、瑞典等)都淡出了中国市场。(17)而这当中,独有英国等个别国家例外,对华贸易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大幅增长。
    


    英国所以例外,耐人寻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找到了白银的替代品,那就是印度的棉花。“植棉业也是印度一种古老产业,它主要产于古吉拉特(Gujarat)。但在1770年以前,古吉拉特的棉花除向信德(Sind)、马德拉斯和孟加拉出口外,从不向其他地区出口,而且一个世纪以来,这种棉花生产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大约在1775年,英国启动了从印度到中国的棉花出口贸易……世界需求的增加,似乎是1800年英国吞并苏拉特的一个因素。”(18)于是,棉花成为中印两个古老国家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易物品。1787年11月30日,英国政府给卡斯卡特(Chades Cathcart)来华使团的训令中要求他们能够让中方理解英国与印度的关系,并注意英国“购买总重量达2000万磅的中国草(茶叶),这是在其他市场不能售出的,因为任何国家,不论是欧洲或亚洲的,都不用它。我们为了购买它,用毛织品、棉花及其他对中国人有用的货物来交换。”(19)应该看到,早期国际贸易货品实际上是很单调的,因为经济的不发达、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外贸商品价格奇高,能够享用国际贸易商品的人仅局限于上流社会。但地理大发现之后,伴随远洋交通工具的改良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国际贸易才迈进平民消费的门槛,从而进入外贸商品多元化的时代。茶叶和棉花都是世界步入近代国际贸易初期的重要交换物品,印棉则是鸦片贸易兴起之前中国最大宗的进口货品之一。“欧洲繁荣的极大部分是建立在它们的美洲大陆的姐妹国家,它们在亚洲的租借地和在非洲的殖民地基础上的”(20),这对英国此类具有庞大殖民地和传统航海优势的国家尤其如此,英国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欧洲大陆的扩张上,而是依赖举世无匹的海军致力于日不落帝国的构建和远洋贸易优势地位的攫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