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日本亚洲主义与右翼思潮源流(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盛邦和 参加讨论

三对日本亚洲主义诸“流派”的分析与右翼思潮探源
    (一)对诸流派的历史分析
    有学者认为,根据“日本亚细亚主义内涵的不同”,亚细亚主义可以分成“古典亚细亚主义(指亚细亚连带论)、扩张的亚细亚主义(指大亚细亚主义)、侵略的亚细亚主义(指大东亚共荣圈)、保守的亚细亚主义(指石原慎太郎的新亚细亚主义)、新古典亚细亚主义(指三谷太一郎的横向共同体理论以及建立在亚洲各国平等合作基础上的“区域一体化”主张)”。(注:王屏:《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第25页。)确实,在“日本亚洲主义”的概念下,包含着诸多流派。日本亚洲主义中存在三个思想元素。1.主张“兴亚”联亚、中日提携,反对西方侵略;2.主张“国粹”、“亚粹”,“反对全盘欧化”;3.主张占领中国,“征服”亚洲,推行侵略主义。由此,亚洲主义分成三大流派:即“战略亚洲主义”、“文化亚洲主义”与“侵略亚洲主义”(“大亚细亚主义”)。
    细致再分,又可分为以会泽安为代表的“提携攘夷”论;以曾根俊虎为代表的“连带‘兴亚’”论;以三宅雪岭、冈仓天心为代表的“亚粹国粹”论;以宫崎滔天为代表的“支援革命”论;以樽井藤吉、大井宪太郎为代表的“民权联亚”论;以近卫笃麿为代表的“保全支那”论;以平冈浩太郎、头山满、内田良平为代表的“征亚”论;以北一辉、大川周明为代表的“亚洲革新”论;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东亚联盟”论;以松冈洋右、岩畔豪雄、堀场一雄为代表的“大东亚共荣圈”论。眼光放开,还有孙中山的“大亚细亚主义”、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以及印度泰戈尔的“亚洲主义”等。(注:参见赵军:《“吾人之大亚细亚主义”与孙中山的对日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0期。)另外还有一些人的亚洲主义,如尾崎秀实的亚洲主义、橘朴的亚洲主义等等。(注:参见野村浩一:《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171页。)
    对会泽安的“攘夷合纵”论;曾根俊虎的“连带兴亚”论;三宅雪岭、冈仓天心的“亚粹国粹”(文化亚洲论)论;樽井藤吉等的“民权联亚”论;宫崎滔天的“支援革命”论;吾妻兵治、尾崎秀实的“经济协同”论等,应做具体的学术分析,其区别于“侵略亚洲主义”而为“初始亚洲主义”。
    会泽安(正志斋,1782-1862)是后期水户学的中心人物,最先提出攘夷论。1824年,英船船员于大津浜上陆,会泽安参与询间船员,成《谙夷问答》,1825年成《新论》。1853年培里叩关,德川齐昭复出,会泽安为议士,受到德川将军接见。他力陈海防意见,主张对外强硬的主战论。
    会泽安在《新论》中提出以下的观点:目下世界局势犹如“战国”,“夫方今举宇内列为七雄,而与周末所谓七雄者,小大无异。其势亦有绝相似者焉。鄂罗度尔土广兵强,接壤争雄者,秦楚之势也。”(注:《新论》,《日本思想大系·53·水户学》,第397頁。)在此世界局势中,日本与俄罗斯关系最大,“接壤争雄”,而形“楚秦”之势。
    他认为“满清富强在东方者,齐也。莫卧儿及百儿亚在其中间者,韩魏也。热马则虽以名位为诸蕃所尊奉,其实则与佛郎察伊斯把谙厄利相仲伯。大者韩魏,小者宋卫中山耳。”(注:《新论》,《日本思想大系·53·水户学》,第397頁。)他又论日本云:“而神州(日本--盛注)在满清东,犹燕之蔽于齐赵,然今四边皆贼冲,则亦不能如燕之独不受兵,而有如周之在韩魏之郊者也。”
    他说与中国相比较,日本如同战国时代的燕国,处在“四面皆贼冲”危险境地,而“满清富强在东方者,齐也”。
    可见1825年之际,日本还以“富强在东方者”的强国看中国,此刻日本侵略思想,有则有矣,但客观环境不可能使这样的思想升为主题,主题是“攘夷”。说这个时候日本就以“抗西洋之名,行侵略朝鲜、中国之实”,即包含着“夺取朝鲜和满洲土地的阴谋以及内心企图加以征服”的“战略图谋”,即使是井上清所说,也可斟酌商榷。(注:引戚其章:《日本大亚细亚主义探析-兼与盛邦和先生商榷》,《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第135页。)
    会泽安强调,日本的国际环境是“独保孤城,邻敌筑境,日将逼之势”,主要的敌人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故其殊不得不屏者,莫若鄂罗(俄罗斯)”。会泽安推出自己的战略决策:“与神州相为唇齿者也,清也”,除了与中国联合,别无出路。他主张立即与中国“势声”呼应,“相为犄角”,一同抗御西敌入侵。(注:《新论》,《日本思想大系·53·水户学》,第398頁。)
    与会泽安差不多同时代的还有佐藤信渊(1769-1850年),在1823年著《宇内混同秘策》鼓吹“支那经略论”。(注:佐藤信渊:《混同秘策·混同大论上》,《日本思想大系·45·安藤昌益·佐藤信渊》,东京:岩波书店,1980年,第426-428頁。转引自吕万和:《明治维新と中国》,东京:六兴出版社,1988年,第144頁。)然而就是同一个佐藤信渊,于1839年莫里松号事件发生,并听说中国鸦片战争的结果之后,思想发生变化。他的“支那经略论”转化为“日中提携论”与“存华挫狄论”。他在1849年为自己的书所作的序中说:“古人有言,唇亡齿寒”,是故“希望清国复兴,永作日本(本邦)之西面屏障”,希望中国“起复仇之义兵,征讨英夷而打破之,失地悉收”。他说这些话后第二年去世。观其一生,虽多侵略言论,然而生命最后时刻的“存华挫狄论”,却是“盖棺”之语,宜予肯定。(注:藤春禅:《日清战争とわが大陆政策》,《军事史学》第4卷4号。转引自吕万和:《明治维新と中国》,第145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